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夙夜在公”为哪般
作者|东香人-朱双顶(中国)
《诗经》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记载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这让今人得以了解那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情况。今天我们就从中来了解一下三千年前的下层小吏的生活情况。
时至今日,我们把勤政尽职、早晚都在忙于公务的人,称之为“夙夜在公”。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它出自《诗经》,却是有两篇中有记载,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篇里的故事。《国风?召南?小星》就有“夙夜在公”的故事,它记载了公侯小臣的下层官吏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为主子劳役的辛苦经历,将他描述得像小星一样位卑职微、昼夜为生活而奔忙,字里行间反映出对他们命运的不平与惋惜:
嘒彼小星(小小星辰光朦胧),
三五在东(三个五个闪天东)。
肃肃宵征(天还未亮就出征),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都为公),
寔命不同(彼此命运真不同)。
嘒彼小星(小小星辰光幽幽),
维参与昴(原来那是参昴星)。
肃肃宵征(天还未亮就出征),
抱衾与裯(抛撇被子与床单),
寔命不犹(命不如人莫怨忧)。
读罢此诗,我们的脑中会浮现出一幅三千年前的场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小小星星高悬苍穹,在东方闪烁着朦朦胧胧之光,千家万户之人还在安眠之中,可那些忙于王事的小吏们,已经奔忙在途中了,茫然地仰望星空,一时竟想不起陪陪伴他们的是什么星辰,直到习习的夜风使小吏们渐渐清醒,才发现原来那是参星和昴星。此时的他们,一想到每日都这样地谨奉王命,离开妻子早起晚归,抛开那香衾与暖裯之被窝,就倍感悲哀。于是就感叹道,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么就这样大呢?自己抛妻别子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人却安安稳稳在家中休息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同人不同命”的现状,只能让他们无奈地自我安慰,于不平之中哀叹人生际遇的不平。

这种不公平情况,在《诗经》中《小雅?北山》里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仪,或靡事不为。
这十二句诗叙述了十二种现象,每两种形成一个对比,组成六个对比,将大夫与下层小吏们的差别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大夫们过得舒适安逸,每天不是饮酒享乐就是休息睡觉,他们不会征发号召,只会在酒足饭饱之后给其他人挑刺、找麻烦;小吏们只能为大夫们尽心竭力、四处奔走,辛苦劳累,忙忙碌碌,承揽了所有的工作,还要担惊受怕被喜欢找麻烦的大夫们治罪。天地之别,是一言难尽。
所以说,《小星》中的主人翁“夙夜在公”,在那时已为普遍现象,小吏并不算是官,他们的境遇比普通百姓也好不了多少,日夜为公也是一种生活所逼,他们的“肃肃宵征”实在是迫于无奈,心中唯有悲苦与不甘。他们位卑任重,处境困苦,收入低微,无处诉说,甚至是也不能被家人所理解,就连妻子也不与共眠,只落得个“抱衾与裯(chou读二声,被单),只能怨“寔(实)命不同”与“寔命不犹”了。整首诗就这样景中有情、情景相融,将小吏们的凄苦悲凉展现得情景并茂、感人致深,小吏们的“夙夜在公”形象由此脱颖而出。
历史已去,人物煙灭,《小星》咏传,留下的“夙夜在公”却成了今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象征。只是它有了新的内涵,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便成了今日之人“夙夜在公”的追求。
(二O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