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代混血盛开的花蕾
——简评第10期《山风》诗刊
作者|鲁子元布(四川)
我记得“混血”这个词印入我脑海不是来自词典,而是来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西南民族学院读书时阿库乌雾(又名罗庆春,彝族著名诗人、教授)老师的言语之中,当时阿库乌雾是我们87级彝语写作课程的老师,所以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喜欢诗歌创作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的第一部彝族母语诗集《虎迹》成了我学习写作的第一部教材,可是当时在我的骨子里并不理解“混血”这个词在文化中的含义,只是懵懵懂懂地在脑海中闪现着这么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而已,后来我才知道一场民族之间的“文化混血”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作为文化前沿阵地的诗歌现场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于是我们许多的在西南民族学院读书的彝族学子毫不含糊地拿起诗笔用第二母语(汉语)创作诗歌,《山鹰魂》诗刊成了当时我们练笔的平台,后来西南民族大学庆祝建校60周年时,阿库乌雾主编了《彝脉——第二母语的诗性创造》文学作品集,我也有诗歌收入了这部作品集,至此我个人在心理上承认自己真是一个文化混血儿了,因为我写诗时不再用彝语去表达了,尽管我在用第二母语进行诗歌创作时有意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彝族文化的根性符号融入到诗里,但不得不说母语文化失落的“忧患”意识成为我们那一代彝族诗人创作诗歌中的一个共同特性。
然而时至2022年2月21日,当我拿到沙玛中华主编的《山风》第10期民刊时,当我只是简单地翻看了目录就已经震撼心灵,我的脑海中一次次地浮现出“混血”这个闪亮的字眼之光,我感觉沙玛中华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混血王子”,你看看这部《山风》诗集的栏目设置,你看看这部诗刊承载的诗歌篇幅和容量?你看看有多少作者?看看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诗人?更甚者有谁能看出这部诗集中有多少个民族的诗人?无论你骂我乱扣帽子也罢,对我嗤之以鼻也罢,这些问题我是看不出来的。当今世界2500多个民族,经济全球化是趋势,文化多样化是目标,但不断的文化融合同化潮流也是不可阻挡的,所以这就是我名冠一个“混血王子”之名在沙玛中华头上的秘密所在,而《山风》正是他的女人的子宫,许多的诗人都来这里吸收天地灵气。
首先看看这部《山风》第10期设置七个栏目,共收录587人诗歌作品:
诗先锋:共收录31名诗人诗歌作品,这里面哪个不是名人?我看他们不仅诗先锋,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有著名诗人、有手握话语权的评论家,有著名作家,有教授、专家等等。
四面来风:共收录141名诗人诗歌作品,这好像是当前国内许多诗刊共有的现代汉语诗刊编辑中共有的特色和水准。
山风部落:共收录87名诗人诗歌作品,这是山风部落诗人应该具备和实际的水准。
民族炫风:共收录94名诗人诗歌作品,这里的民族代表的是除了汉族之外的国内的少数民族诗人以及他们的诗歌作品。这里许多诗人虽然都用第二母语进行诗歌创作,但有些作品中依然保留有民族的一些传统元素,如果你仔细咀嚼还是能够体会。
海外风情:共收录72名诗人诗歌作品,有这么多来自国外的诗人聚集到《山风》阵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不得不让人掂量《山风》的重量以及已在国外诗人中的影响力。
风起云涌:共收录93名诗人诗歌作品,这里大部分是年轻一代诗人,虽然没有上面诗先锋那些诗人那样著名,但这里个个都是一道风景,个个都是希望的太阳。
古风雅韵:共收录89名诗人诗歌作品,这是当前汉语诗歌创作中古风雅韵的特色。
作为一部民间刊物,其实“山风部落”87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就足也,也就是说有了这个特色部落诗人的凝聚力,把这些诗人的诗歌作品培育丰满就已经足够承载起《山风》诗刊的骨架和形体特色了。但我认为沙玛中华作为一个智慧的编辑高手(甚至称为编辑家),他的高妙高超之处在于“诗先锋”“民族炫风”“海外风情”等这几个栏目相得益彰,各领风骚,呈现出既清晰又融合的合理搭配,从而整部诗刊达到收录国内外的诗人人数众多,各民族诗人众多,老中青三代诗人接力;收录的诗歌不仅篇幅多,而且诗歌质量保证了当前汉语诗歌在国内外普遍的创作水平;在诗歌主题内容上呈现了各民族诗人关注当下回应时代,关注社会民生,呼吁社会文明进步,提倡时代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诗意特色,这与当前中国振兴民族文化的要求是一致的。
如果说彝族著名诗人、教授阿库乌雾提出“文化混血”理念,以他主编的《彝脉——第二母语的诗性创造》为标志,那个时期的民族诗人为第一代文化混血儿,那么以沙玛中华主编的《山风》问世为标志,可谓进入第二代了,第二代文化混血的潮流正在遍及全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正是应和了汉语诗歌创作的更加繁荣和伟大生命力的时代召唤,正如五星红旗烈烈招展,正向着全世界召唤。
其实我是很熟悉沙玛中华这个彝族汉子的,他从小生长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我知道杨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山溪小河,它发源于海拔2000多米的小凉山山脉大团岩山山麓,可我想说的是这么一个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省略不计的以一条小河命名的地方却成为了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出产大名人的地方,如峨边籍最大官员贝史支体(又名史志义,原四川省委常委、省民工委书记,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的故乡;峨边彝族历史名人黑彝木干出生的地方;现在又是彝族农民诗人、《山风》主编沙玛中华生长的地方,于是这条叫杨河的河流,这个叫杨河的地方,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因为这里是一个有灵气、有仙气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一个有诗意、有诗气的地方,因为这里就是沙玛中华的诗集《漂人》漂出杨河的地方,也是诗歌民刊《山风》第1—10期诞生问世的地方。
但愿《山风》像花蕾盛开,或者一棵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但愿沙玛中华前路坦途,越走越好,但愿《山风》真正成为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的诗刊!
(2022年2月22日于峨)

作者简介:
鲁子元布,男,彝族,1968年9月出生于四川峨边新林镇。199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民语系87级彝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校园创作诗歌,参加工作后辍笔,经2008年“5·12”汶川地震洗礼后重拾诗笔,已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诗歌及评论文300多首(篇),出版诗集《彝人的腰刀》《一朵花的葬礼》等,代表作有文论新写《彝域诗人172人传略》、长诗《灵痕》等。




(封二、封三)



本期荐稿:沙玛中华(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沙玛中华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