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殷博义 ,1950年出生在上海。69年下乡到黑龙江襄河农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在伊春,哈尔滨,石狮,燕郊,上海,成都等地工作。任大型企业总工程师,副厂长。1985年荣获“祖国优秀边陲儿女”奖,在百度里可以查到作者介绍。著有专业著作。文艺类作品有小说《穿越雪谷》《我的芳华》《山西行》《飘落的枫叶》;散文与诗集《竹风》《江南吟》《远方》《松花江之恋》以及杂文《我找到北了》等近百部个人原创作品。
作者于2020年一月创作三十集《武汉记忆》叙事散文,在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作品征文和交流平台《文笔精华》微刊上连载。并在该微信平台上发表《文笔精华》个人专辑每100篇一部共两部。

喜欢与爱及爱情
作者|义博云天(上海)
作家史铁生说“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故有权不喜欢某一处“被抛到”的地方。
这是他对自己出生地故乡而言的。这句话大概对寒门读书而留在大城市的游子颇有同感的。誰对自己的故乡没有深深喜欢的情感?但因为那里往往是贫穷与落后,封建与愚昧却习以为常,始终得不到改观的伤心地而难以爱它,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让人喜欢进而爱它,离不开它呀?由此,道出喜欢与爱区别的睨端。
喜欢但是不爱,爱却又并不喜欢,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实在太明显不过了。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而产生的激励是:宁愿为它的更美好而付出。
就像你一定喜欢你的命运吗?但无论如何你要爱它,否则你就难以持续你的人生。既要以爱的态度对待你所喜欢的事物,也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不喜欢的事物。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总不会一切都让你喜欢得不得了似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理想的冲动。爱是理想,是要使不好或不够好的事物好起来,就像自然科学的研究,探索尚未被揭示的科学奥秘,成为一种目标之爱。喜欢是满意、满足、甚至再无更高的期盼,这只是仅仅停留在喜欢的层面。
爱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以为爱你就不可以指责你,不能尖锐地批评你的缺点错误。其实,如果他不爱你不关心你,他指责你批评你干嘛?有他啥事?就像家长指责孩子的缺点错误一样,正是出于内心真诚的对孩子的爱。
史铁生说爱也有贪图的。譬如傍大款的,哪个不自称是“爱情”?古往今来哪个贪官不说自己是“爱国者”?上述两类都不是爱而仅仅是喜欢,都没有“宁愿付出”而仅仅是“欲占有”。
爱情是喜欢与爱二者兼备。所以爱情是一种理想。而婚姻,有互相的喜欢就行,喜欢淡去的日子则凭一纸契约来维系,故其已从理想的追求降格为法律的监管。所以,许多婚姻与爱情没有太大关系。美满家庭,一方面需要务实的家政——不容侵犯的二人体制,和柴米油盐的经济管理。同时又要有理想或信仰——爱,只有爱才能催生出愿意为它而付出,不惜金钱物资,精力和劳力,包括自己所有的一切。大爱也如此,大到爱国小到爱人,其实,你爱人的事都没做到做好,爱国的事基本是你的虚头罢了。
虽然喜欢不等于爱,但喜欢和爱都可以是单向的。比如你喜欢故乡,喜欢你现在生活的城市,你爱旅游爱美食,甚至爱一个人,暗恋你的偶像,当你的粉丝。但爱情却与喜欢和爱有着显著的根本区别,那就是爱情必须是双向的,男女之间只有一方倾情,那只能叫喜欢,只能称之为爱,而不是爱情。爱情是男女两个人的相互倾情倾心,不断发生心灵碰撞产生出的情感,并不断周而复始终其一生,夫唱妇随直至终老。但这是理想化的爱情,实际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浪漫,但平平淡淡终守到老,油盐柴米,生老病死一生扶持,其实是激情过后爱情的持久延续的常态,无可非议。
所以,我写此文读大作家文章的感受,觉得光写喜欢与爱还不够全面。所以,我补充了喜欢与爱和爱情 也都不是一回事,不知读者有没有共鸣?
( 17/2-2022浦东 康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