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儒,天际微光,上海作家,自由撰稿人。
元宵
雅儒
我站在春风里,
任风摇曳我的头发,
眼里…嘴里~微笑里~~
都是那不能言语的星星⭐
我奔赴大海
奔赴天空
奔赴心灵的净土
天堂在我心上拉着小提琴
轻安琴键上的心跳
音乐把未来再一次刷亮
再刷亮
一个小姑娘在人潮里
寻找
一串串糖葫芦走过
就像七仙女提着
红红的灯笼
今音(雍赓)评论:
可喜是指意识到的觉悟
《元宵》第一段三行的洒脱,是在于觉悟。觉悟人物被动原因和出处,都是因为那些“星星”们。们这个字是我有意加上去的配料。在现实中,意识中的随时增减,都会给你带来一丝意象不到的收获。比如这首诗的人称“我”,和读者的距离感就能够拉近。
这个拉近是相对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诗歌把“我”放在激烈的矛盾冲撞当中,尤其是以第一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来作为明显突出,其要义是在于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在沛公。而这些沛公就是那些“星星”们。在诗歌六段里面,第一段的三行最牛。她以人物灵魂的闪射以及光芒,同时也涵盖了以下五段。
这时候,把第二段和第五段串联起来一并思考她的最终目标。诗歌虽然是以《元宵》冠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元宵》的意义。主要是指意义的扩张,超越了它的线性和平面,达到了立体的效果,比如,针对这首诗歌的人物的直观、清晰、可触摸等效应,通过点评,也能够感受得到。比如感受人物的行动频率,见第三段相似的排比关系的“奔赴”。
这样,诗歌由动态和处于静态的“星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是诗歌的动静结合效果。这首诗歌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前的姿态,有“奔赴”作证。一个是停滞不前,有“不能言语的星星”为例。这时候,就要统筹考虑这首诗歌的影响力,主要在于人物头脑里束缚思维方法的条条框框,被区分开来了。这是诗歌人物的能力所显。

策划:关敏仪
主编:然空
审稿:萧潇
顾问:秋秋 胡晶清
评论:今音(雍赓)
20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