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也是企业文化
文/李百合
工装,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服装的简称。工装不是时装,不像时装那样每天的灵活变换、新颖、夸张、让人惊艳和点缀潮流。工装而是为工作需要而特制的服装,这是最基本的作用和独到的理念所在。
常言道:人是衣,马是鞍,先看长相后看穿。还有一句民间谚语:远敬衣帽近敬才。原意其实就是远看整体结构,近看局部细节。从打工入职的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应聘求职、就业转岗,还是从田地里走出来的新型农民,一旦“走马上任”工装穿在身,一转眼就“转型升级”,马上转变为仪表堂堂的职业工人了。
企业的工装如同部队的军装。穿在身上特别合身和宽松;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全员一致,没有攀比,没有浮夸,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进取一条心,分工不分家。同事、工友、好伙伴、一家人的默契协作,工装在延伸着媒介的引申意义。尤其是在厂外见到穿相同的工装,不认识也一下子就熟悉了:原来我们是一个公司的呀!这就是责任在身,荣誉在心。特别是女孩子穿的工装非常的有型,简约而流畅的风姿,充满了干练的色彩,极尽街头的休闲风。所以,各个实体企业和规范公司都在结合职业特征、团队文化、冬夏季节等,从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造型、搭配等多方面考虑,兑现最佳的设计方案,打造出富于内涵及品位的全新职业形象来。
工装画龙点睛,方显员工本色;工装以点带面,渗透企业文化。入厂仪表端庄,上岗英姿勃发,下班精神抖擞,工装展示的魅力蔚为壮观;在团队中添彩,在岗位上闪光,特别是在五彩斑斓的上下班人潮中争奇斗艳,在集体方阵的组合中熠熠生辉。
工装具有职业内涵。从工装设计的原则看,首先是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行业,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点,追求颜色和款式的与众不同。其宽松的版型,让整套装扮更加的休闲和养眼。
工装具有经济内涵。工装要求具有合理的价格性能比,即与设计选用的面料档次、款式复杂程度、工艺制作难度等方面综合相比。在同等的美感与功能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成本,从款式、材料、制作的时间,服装的结构等细处着眼。
工装具有功能内涵。工装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司情况,选定款式面料。耐磨防静电、好洗易干、平整无皱。
其实,穿工装也有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那就是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你所有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要放下,在外面的所有不愉快也要忘记,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种心理暗示是很重要而必要的。我们回到家穿上睡衣,或躺或卧都很舒服,但是如果穿上晚礼服你还会那么随意吗?除了这种心理暗示还有很多种,比如上班打卡,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考勤的需要,而是告诉你从打过卡后,你就算进入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了。
工装具有审美内涵。工装因方便工作而制作,还要有其内在的审美意识相融合,成为生活与工作连接点;穿着整洁的工装登上大雅之堂照样神采飞扬,令人刮目相看。
工装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展现统一的美。个性的叫美,统一的更美。尤其在东方国度,往往以统一、整齐、对称为美。不信你看看,国庆阅兵的时候,那些仪仗队的战士们不但统一着装,就连身高、体形都有严格的标准,行动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国家的建筑物也好、修饰物也好,都包含着对称的美,都从不同的视觉里读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走进永康经济开发区,就会发现各个企业的工装,也是魅力独具,各有千秋。众泰的工装像流动的白云朵,洁白靓丽,融入经济开发区万里鹏程、高瞻远瞩的音符;三锋的工装是墨绿的衣衫烘托橘黄色的衣领,像太阳的光环围绕,引领着电动工具开拓创新的方向;圣鸿的工装像圣诞树上的金星瑞雪点缀着布制工艺礼品的文化内涵;王力的工装像深邃的海洋,潇洒飘逸,演绎着博大精深的王牌动力;哈尔斯的工装如绿向天边的芳草林,简约得体,“有口皆杯”……,仅此数端,就已不同凡响,展示着各个生产企业源远流长的精神风貌和正能量,绽放着全体员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智慧工程和核心价值观。
工装一般免费发放,它贯穿职业性、经济性、审美性、功能性的主线,与时尚搭配一体。老板带头穿,员工自觉穿,全厂统一穿;穿出气质,穿出美丽,穿出特色,穿出风采,穿出企业文化。在历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企业方队的阵容。各个纳税百强企业亮相出彩:员工们身着工装,精神抖擞,威武雄壮,气宇轩昂,不信你再居高临下,鸟瞰阵容,色彩斑斓,光芒四射,还真有点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的味道呢。
工装讲究适用,讲究效果,讲究完美统一;工装比干净,比整洁,比形象。工装也间接起到宣传的重要作用,例如很多企业的员工都穿着印有本公司LOGO和字号的工装,走到哪里都是行为的亮点,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流动的公司广告和动态的企业名片。
工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员工,塑造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工装的魅力作为企业文化的点滴部分,焕发着一种“有形”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对企业员工的信念、心理及行为方式等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企业文化本身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的综合,其具体表现为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如何去待人、如何去做事。但是也不能不承认,也有一些员工上班不喜欢自觉穿工装,这些现象毕竟还是不常见的。企业管理的文化传承,不单单关乎企业发展,而且也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心里去,让他们知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日常的企业工作和生活。就本文而言,最起码把自觉穿工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形成自然而然。
2016年12月30日永康市企业管理论文二等奖!
作者简介:李百合,肇州人;现就职浙江永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职业经理人;高级BIM项目管理师、高级装配式建筑应用工程师;国家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政工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终身荣誉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