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规(外四首)
作者|静好(英国)
赏析|姜雯(中国)
夫妻成双成对
互为中心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蒋雯赏析:
这首诗好,好在它的比喻很形象,作者把夫妻相伴圆满之意与圆规画圆之形状相互对应衬托,让人眼前一亮,夫妇如圆规的两条支柱在生活中互相支撑互相辅助,互为内外缺一不可。而"互为中心″更体现了他们的平等互爱精神,这种生活的和谐尤其让人羡慕。在歌颂夫妻良好关系的诗中,直接抒情的较多,像这样以物寄情,用圆规与夫妻相互在意象上转换的如此巧妙形象的不多。这样的引伸很妙!

2.时光
时光似箭梭
匆匆离去不复返
花谢花又绽
岁月催人衰
燕子南去又归还
青山夕阳灿

蒋雯赏析:
时光,给人一种浩瀚无边的感觉,看不到摸不着,说它没有吧又确实存在,说它具体吧,又很空灵。而静好老师抓住了这种特质,把心与实物连系起来,描写的唯美,也是作者在现实中的感觉写照。面对四季往返,花开又谢,燕去又回,诗人有感而发时光如箭,匆匆春秋,每个季节每个日子来时欣喜去时忧,就如你我的少年,青春直至往后。整首诗扣住岁月快的恃点:"箭梭""不复返""催人衰"。但不管如何,只要心境明朗,老年也可有年轻的青春活力。冬天也会有夏日的情调,"夕阳灿。"就足以说明诗人那颗永远开朗明快的心,这样时光流水能奈她何?此诗文笔优美精神昂扬,值得我们学习。

3.盼春
雪花纷纷飞
嫩蕊探头悄悄开
绽放春光美
红梅灿如火
春风化雨孕新技
心暖盼春归

蒋雯赏析:
春天,对于人间永远是最美好的。无论景情还是气候,皆鲜亮舒心勃勃生机。故此也应是当下隆冬时节人们最迫切向往的,此诗就很好地突出并体现了这一点。特别又临春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个一年一度大团聚的美好佳节,这样,谁不热切念春盼春?此首汉俳诗句优美,把冬与春之景融汇交措于眼前。″雪花,嫩蕊,红梅,春风化雨,新枝……。"用一种不断更迭的手法把当下与未来很好地结合,展望。而那份团圆就尤其温暖鼓舞人心!有这样的想念向往,即便眼前寒冬飞雪又何惧?只要春在心里从未走远,生活就时时春光烂漫,锦绣无限……

4.望乡
岁末年味稠
日暮英伦枉留逗
亲友急盼忧
孤客倚高楼
白雪纷飞寄乡愁
不远千山候

蒋雯赏析:
又至岁末,更逢春节团聚之时,作者在《望乡》中描绘的那份落寞孤单显得尤其楚楚感人,与当前这种佳节团圆气氛是分不开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免身临其中惆怅涌动。这首诗的成功处就是能抓住特定的情境用一种特殊的感怀来彰显彼此不同的气氛让人感同身受,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很好!因了"年味稠,亲友急盼忧。"而诗人却只能"孤客倚高楼。"那种遥望顾盼之情瞬间立于读者眼前,"枉逗留"这份可惜又无奈痛入骨髓,但再痛惜也改变不了离乡万水千山的现实。高楼处,怎么也望不见亲友音容,眼前除了白茫茫空荡荡的飞雪还有什么呢?但即便这样,那颗游子的心依旧矗立于此候着,遥念,再遥念……

5.永远的牵挂
又将春节
华人最重要的节日
盼望了一年的团聚
母亲离去新旧已两年
坟上也许添了新草
多想回家去奠拜
多想再听听母亲呼我乳名
多想再吃吃母亲煮的年夜饭
新冠疫情
阻隔回家的路
破碎一颗颗想念的心
殷红的血
化作首首思亲的诗
母亲, 我心中的痛
家乡, 我永远的牵挂
今年春节又不能回家
多少辛酸多少遗憾
泪和着酒独自品尝
对着东方举杯祝福

蒋雯赏析:
这是首感人至深的诗,诗人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记述了她心中真实的感受,一份对家人故乡的牵挂陪伴远方的她岁岁年年。如今又值春节天下团聚之时,这份牵挂的煎熬尤其浓烈。诗的第一,二节充满了归期的向往热盼,母亡不能回去祭奠,多想再听听母亲呼唤乳名,再吃吃母亲煮的年夜饭。而这所有只能深藏于梦中刻在回忆里,回家乡这是人心最基本的渴求,而如今因为连年的疫情不能实现。这首诗写出了如今很多游子的心声,心因想念而痛,因极痛而血泪悲伤,和着酒是否又汇成今年春节的滋味?这首诗釆用一种倒叙写法,夹杂排比运用,让那份牵挂的意境层层递进,深读身临后不禁会泪眼婆娑,久久盈眶……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译社社长兼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赏析人简介:
蒋雯,江西临川人,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及诗评等作品并获奖项,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抚州作协,剧协,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现系 [驭风者诗社]副社长,英国[海外诗译]中文审核及诗评师,新西兰《澳洲讯报》汉俳版编辑,临川《如是诗刊》任诗评师。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