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然空,张仪飞,知名作家,上海黄浦区图书馆诗社负责人。
冬季断章之岁末随想
文/然 空
窗外 来自天堂的风
顺走了 一枚又一枚 时间
这世上 唯一能抓住的 便是
怒放的烟花 没有落叶 只在
留恋的目中 长存
今晚 将在梦里 横跨彼岸
那些花儿 不知所踪
今音(雍赓)评论:
敬以坦然笑之的豁达
然空这首《冬季断章之岁末随想》诗歌三段八行。充满着传统的底层百姓的智慧和理念的说法,涵盖在节奏中的自然与潇洒,比如第一段两行的音节处理以空格键的潜意识,和第二段第一行之间的节奏,是一个顺延关系。在上下五千年之间,有多少“岁末”在流过的瞬息,能够从中感悟和领略到风光来沐浴自身精神层面的人,这个概率非常小。
作者凭着肌肉记忆,采用了这种方式复读它,读出其中的精髓,由此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沙漠形成对照。对心思,照历史,比底蕴,看传承。也可以从这首诗歌当中看的出来,这是诗歌的内涵与深度。人活在世界上,有点思想深度就显得不会糊涂,而糊涂容易耽误自己和影响别人,容易成为社会的负担。
因此,向远、往远的态度,作为跟得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而言,就需要看到像这一类带着灵性的诗歌,而不是殿堂式诗歌。这是底层作家为底层所想的具有引导性的思路,它就表现在第一段第一行的“窗外”。于是就要考虑到这一首诗歌的环境,包括这些诗歌语言的个性始发的那个端面。
认识到这里就会发现,这首诗歌的充盈度就像气球那样,逐渐被吹得鼓起来。里面的都是思想。而这一些思想,主要参考诗歌的第二段的三行。其特征就在于过程之美。不看结果的思维方式尤其在这首诗歌当中应当另论。因为,诗歌的艺术形式有多种存在。而我们在这首诗歌中要感受到的是人在思想上自由释放的程度,它体现在过程之中。
作者创作这首诗歌,也没有老师教他,他照样能创作得非常好,因为,作者始终在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人,是不需要老师教的。然后从中可以得出,诗歌语言的表达和思维能力,都是通过这首诗歌的过程看出来的,比如三段八行,静得下心来去看,还可以看出不少名堂。
比如,作者是如何在用自己的思想通过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的。其中,诗歌理论不一定是基础。而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业余作家超过专业作家的有不少。换句话说,对诗歌的感觉要比诗歌理论重要,但是,诗歌理论也能够支持你的感觉。
策划:关敏仪
审稿:萧潇
选景:胡晶清
顾问:秋秋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