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殷博义 ,1950年出生在上海。69年下乡到黑龙江襄河农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在伊春,哈尔滨,石狮,燕郊,上海,成都等地工作。任大型企业总工程师,副厂长。1985年荣获“祖国优秀边陲儿女”奖,在百度里可以查到作者介绍。著有专业著作。文艺类作品有小说《穿越雪谷》《我的芳华》《山西行》《飘落的枫叶》;散文与诗集《竹风》《江南吟》《远方》《松花江之恋》以及杂文《我找到北了》等近百部个人原创作品。
作者于2020年一月创作三十集《武汉记忆》叙事散文,在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作品征文和交流平台《文笔精华》微刊上连载。并在该微信平台上发表《文笔精华》个人专辑每100篇一部共两部。

停不了的爱(外二首)
作者|义博云天(上海)
我把爱献给蓝天,
白云飘荡舞蹁跹。
我把爱献给大草原,
万马奔腾飞鸿雁。
我把爱献给浩瀚大海,
碧波浩淼望不到边。
我把爱献给森林高山,
皑皑雪山宝鼎银光闪闪。
我把爱献给大河百川,
穿江号子响彻两岸。
我把爱献给万亩良田,
铁牛轰鸣麦浪飘香。
我把爱奉献给大千世界,
社稷祥和温暖人间。
我把爱献给亲爱的你,
我与爱人一路并肩!
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的爱怎能停得下来……
( 26/1-2022 浦东 康桥)

2. 时间都上哪去了
时间就是我的恋人,
如今你都去哪了?
我留不住你的脚步,
看不见你的踪影,
让我心里酸楚不堪。
时间,
你犹如一道光环,
你悄悄地划过我的指尖,
你默默地爬上我的额头,
你染指我的霜鬓,
你骑上我弯曲的脊背,
你戏弄了我的情感,
你蹂躏了我一腔热血!
可我还是那样真诚待你,
一厢情愿恋恋不舍!
我的时间,
其实细想你并非绝情,
你的痕迹一直刻在我心上,
让我欣慰难免有一丝忧伤。
你的影子你的思想,
铭刻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书写了我的诗歌散文篇章,
融化在我钟爱的事业上,
流淌在成熟淡定的夕阳里。
我恋你爱你没有怨言,
我想你思你没有遗憾。
此刻的我只想对你说,
时间,我的恋人,
此生我一定追随你脚步,
不管海角天涯崇山峻岭,
我都紧紧地跟着你,
奔向那未知的远方……
(18/1-2022 浦东 康桥)

3. 冬的记忆
“冬”留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了。一年四季每年的冬天,我总会在瑟瑟的风里遐想,在辽阔无垠洁白北方思念,在绿波荡漾的南国故乡莫名的湖边徜徉,在暖风徐徐的三亚湾赤足踏浪,回忆这辈子我记忆的“隆冬”中我自己的模样……
小的时候寄养在常州农村外婆家,冬天尽管河畔边沿也结着冰,但年幼的同伴敞开着对襟棉袄,在场院或者田埂上游戏奔跑,后面总有几只忠实的家犬跟在屁股后不停地恐叫,还有小女孩参夹在一起,满脸冻成红苹果那模样,一看就知道是农村孩子。
到了小学依然是不知道冬天冷的滋味,只有晚间要钻被窝的时候,才会有冷的感觉。现在记起小时候冬夜钻被窝,我还直打哆嗦……
还有就是学校音乐课,总是在冬天下雪的时候,唱那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其中有一句: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每唱到这一句,我就浑身打颤……
后来下乡我去了北大荒边疆。一到冬天,万里雪飘白茫茫的田野山岚,白雪覆盖的草原森林,气温白天也在零下二十好几度,夜间偶尔低于零下四十度。可那时青春芳华血气方刚,就在那样的气温下,农场知青照样在露天冒雪脱谷,还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一般情况是女生白天男生晚间两班倒,能说不冷吗?可是,我们都挺过来了,有的知青一干就是十年,十个冬天都是这样挺过来的,回忆起来好像也没觉得太冷,因为,那时满腔的热血在沸腾,或者说总有一种精神在支撑,也许是无奈,但总有一种城市学生或叫知青精神和期盼,在期待自己从新获得新生。
再后来在哈尔滨安家立业。冬天住着有暖气得住房,尽管室外的天气很冷,但毕竟是大城市,在露天的时间很少,回到暖暖呼呼的屋里,要脱掉外衣,顶多穿一件羊绒衫,家里比春秋天气还暖和,更不觉得冬天有多冷。倒是每年都会去冰雪大世界和兆麟公园,松花江畔看冰灯赏冬景,呼吸清新凉爽的冷空气,玩得高兴,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霜,一点也不觉得北国哈尔滨冬天有多冷。
退休后有机会去三亚过冬天,实实在在没有冬天的感觉,还能下水洗海水澡,享冬天南国之福,这是北方人的侯鸟生活方式,惬意地养老生活,只有暖意融融的冬之春的感觉。
但旅游毕竟不能是常住人口。所以,大多数冬天时间,是在上海过日子的。上海的冬天也着实不好过的,体感温度觉得许多时候比北方还冷,就是所谓的“湿冷”,但与我来讲,与北方室外比还是大巫见小巫,算不了什么的。记得我2015年正式回上海安居第一年冬天,还是每天与哈尔滨老宅居住时一样,早晨起来先100下俯卧撑,接着就洗凉水澡。上海冬天室内温度比不了北方,洗完浑身嘚嘚瑟瑟的,但我也坚持下来了。第二年医生劝我这个岁数不要再洗凉水澡了,尤其凉水洗头,血管收缩没好处,俯卧撑也不要做100下了。医生的话比谁都好使,我现在早晨只保留50下俯卧撑,别的都免了。但每天晚上打乒乓球还是风雨无阻,一年四季没有间断过。我也不向医生请教了。因为,医生肯定会说,这个岁数,尤其晚上打乒乓球不适宜的。你说我是听还是不听?
北方生活五十年,习惯屋里有取暖的日子。所以,在上海我睡觉前习惯点一会儿电褥子,把被窝烤暖和就关掉,也从不用空调取暖,一觉睡到醒来,大概在凌晨三点半左右,在上海冬天气温最低的时段起床,喝完温开水,俯卧撑五十下,然后空腹吃苹果,接着开始爬格子,无论短篇散文还是诗歌,都会在清新的晨曦里完成,再复读一遍自我满足。
冬天留给我的是充实与厚重,从小到老,没有冷的感觉。
(14/1-2022 浦东 康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