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玲玲,笔名清影,江苏溧水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集《暗香盈袖》、长篇小说《此去经年》等。
水边的红蓼
当流水成为背景,红蓼有了时光的隐喻。它是我小时候与同伴行走水边时最常见的野花,一串串粉色的小花朵,稻穗似地微微弯着。它们一丛丛簇生着,有时候会开满一片河岸。那时候,很少有现在常见的花海,那片粉色的红蓼于幼小的我们看来,就是最美丽的花海。每年夏天,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射雕英雄传》,于是红蓼花海又成了我们眼中的远离世俗的“桃花岛”,我们自动将自己缩小,放入想像中的“桃花岛”,编织故事,故事里有友谊,有侠义,有探险,但,没有爱情,因为还不懂。
一起行走的,是三个小伙伴,我,燕子,小凤。燕子害羞腼腆,一头长发低低地在脑后扎成一束,身穿由母亲缝制的棉布碎花裙。小凤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不太稳,右腿萎缩无力,左腿基本正常,所以她走路是左边用力的,右脚往前甩出时右手在右大腿上撑一下,右脚点一下地面,然后重心快速回到左腿,整个人左右摇晃,总体向左倾斜。我在八岁之前,是一直寄养在盐城外婆家的,到了溧水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一个朋友,性格很内向。由于母亲在乡镇的一个水泥厂做发票员,父亲在位于县城的省运输公司工作,经常长途外出。为方便照顾,我跟母亲生活在水泥厂附近的村庄,小学辗转于两个村办小学。我们三个在村小同班,家又住得近,于是成了一个奇异的组合。
放学后,我们仨喜欢背着书包一起走,为了多看些风景,常常绕路在乡间的田野里游荡。江南水田多,小河也多,有河流的地方,总会有红蓼,一丛丛生长,茂盛,寂静。我们喜欢这样的大自然,在自然里我们没有自卑,敢于放开喉咙大声说话,大声唱歌。燕子喜欢站在水边唱歌,声音细细的,像清澈的小溪。我们常常坐在河流简易的水泥石板桥上,将纤细的双腿垂在桥下晃荡,聊天,嬉闹,听燕子唱歌。现在想来,燕子穿着白棉布连衣裙站在水边唱歌的模样,像极了《诗经》里的女孩子。有一次,她扎辫子的皮筋断了,辫子散开,长发及腰。我和小凤就采了一大把红蓼,做成一个花环,戴在燕子头上,想像成她是公主。燕子如此美丽,她以后会不会做演员,成为电视剧里的公主呢?我们异想天开地讨论。 小凤因为残疾,常常受人欺负,有小男孩朝她扔石子,嘲笑她是瘸腿子,小凤很泼辣,总是怼回去。小凤从小父母双亡,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很勤劳,像母亲一样照顾她,哥哥大一点后就外出打工了。有一次中午,我吃过午饭去学校,看到小凤被别的同学打得钻进课桌底下,而那个打她的女生还在那里叉着腰嘲笑。当时上课铃还未响,老师不在,我十分气愤,冲上去就跟那女生打了起来。女生是运动员,我打不过她,就瞅准机会一把揪住她的长发,她动弹不得,哭叫起来,这时,班主任胡老师来了。大家迅速分开,各回各座。胡老师没说什么,铃声响,他直接上课。那个下午我一直心怀忐忑,以为他会批评处罚我。放学时,胡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说打架是不对的,以后千万别再这样。不过,他补充说,你替小凤打抱不平,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注意方法。他的话被我深深记在了心里。
胡老师当时头发已经花白,五十多岁。他喜欢花,经常采了鲜花插在玻璃瓶里摆在教室的窗台上。有时候是月季、菊花,也有时候是菜花,还有红蓼。也是听他介绍,我们才知道水边的那些粉色穗状花朵叫红蓼。他说红蓼花生命力极强,适应各种土壤,墙根、路边、水沟等地方都能长得很好,而且还抗虫害,趋蚊子,很少生病。他水培的红蓼装点着简陋的教室,也美丽着我们稚嫩的心灵。
小时候我关节炎很严重,走多了路或者天气变化,膝关节就酸痛得厉害。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痛得忍不住哭出声来,班主任胡老师放下课本帮我揉关节,叮嘱我以后要注意膝盖保暖,即使天气热了也要穿长裤。后来他还带了膏药给我。成年以后,由于多年保护得当,我的关节炎几乎没再发过。也是胡老师,在我三年级刚开始学写作文时,给我的一篇作文打了满分,极大地鼓励了我,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工作之后,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去看望他,可是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胡老师已经不在了。三人小组在小学毕业后就解散了。我转到父亲工作的县城读中学,之后我们三人竟再也没有见过面。读初二时,母亲所在的水泥厂改制,母亲买断工龄下岗了,来到我们身边。这时我们一家人才算有了短暂的团聚。听说小凤后来学了缝纫,能自力更生,我很为她高兴。至于燕子,她的弟弟生病去世了。燕子成绩不好,尤其数学差,总是被一些难题绕晕。有一次母亲告诉我,她遇到燕子的妈妈,说燕子后来嫁的男人有各种恶习,还对燕子拳打脚踢,老实温顺的燕子正在寻求县妇联的帮助。我听了十分惆怅,想起小时候一起玩的岁月。待我想联系她时,我的母亲也病了,不久母亲去世。之后也再没有燕子的音讯。
城区挖了护城河,取名中山河,周围的村庄在逐渐消失,前几年,听说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已经拆迁,不留任何当年的痕迹。中山河离我现在的家很近,没事我会常去河边散步。前不久,我在一段河边,发现了红蓼的身影,如遇故人。它们没有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么高大肥壮,看到它们,我似乎又看到了小时候那三个孤独又坚强的小女孩。她们就像红蓼花一样,并不起眼,对土地、肥料没有什么要求,恣意生长,草一样,坚韧又努力。
我掐了一把红蓼,带回来养在清水玻璃杯中,定期换水,有时把它们放在窗口,有时把它们放到阳光下,它们静静地生长,渐渐长出细白的根须,它们认真地活着,透明而澄澈,风一来,就轻轻摇晃,在这个拥挤而喧嚣的城市,孤独地明媚着。
声明:图片和音乐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未经允许,投稿请关注。投稿请关注“当代作家文学”。联系主编:13887114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