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 · 变》艾琳当代艺术个展成功落幕

2022年1月17日, 《囚 · 变》艾琳(Aileen Moka)当代艺术个展在ArtHer Art Space(悉尼亚铯艺术空间)顺利结束。 为期十二日即兴创作,集街头艺术、绘画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媒体当代艺术为一体的艺术省思作品,在Eleanor H Zhu的小提琴曲“Love Greeting” (爱的致意)中悄然闭幕。艺术展由艾艺艺术主办, Moon Vision Studio、Qi Image、TTIOT Studio协办。

(《囚·变》现场采集 )
艺术展本身便是一件行为艺术品,从空无一物的艺术空间在七日内变成一座囚城,再到闭幕当日一夜间消失殆尽,整个过程便在用艺术的形式探讨城市化进程、人类文明的变迁与发展。 期间展出了当代艺术家艾琳女士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七十二变》、《祥云与交椅》、《囚》、《回》、《鸢之非花》、《风暴》、《隐曰》等系列绘画作品,街头艺术和装置艺术于一体的作品《囚城》,省思行为艺术《囚·变》。

( “紫醉金迷”主题 《回》系列作品创作现场 )
艾琳的作品就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权利欲望、两性关系、浪漫主义、消费主义、多元文化、城市化建设等主题进行深刻省思与探讨。《囚·变》现场是一片愁城,她立在天圆地方的中心,走不出来,观众也无法靠近。纵使脸上戴着的口罩,观众们依旧可以观察到她的挣扎,感受她的苦痛,感知她坐困城中回顾过往的漂泊和心灵的撞击,体味她的艺术表达迸发出紫醉金迷的烈焰,最痛彻心扉的一幕反而成了日后巨变的原动力。 
( 十二幅每日更新的海报《囚·变》系列作品)
十二幅每日更新的海报,成为贯穿整个展览思“变”的重要艺术线索, 海报记录了艺术空间从空无到纷繁再到虚空的全过程。 无形的装置囚笼和通过电子设备从未间断地对外互联,更是探讨了当下疫情时代中的生活方式和未来虚拟世界人们的生存状态。

华裔当代艺术家艾琳作为策展专业出身的艺术家,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追求, 在展程第十一日的艺术对话中, 艾琳邀请了悉尼知名的少年大提琴演奏者Aaron Xiong 在囚城里演奏了《天鹅之死》和《梦醒》, 展程最后一日的空城之中则邀请Eleanor HZhu演奏了一曲《爱的致意》,每一个艺术元素的注入都有着艺术家深刻的思考, 在场的观众无不感叹空城回响悲伤委婉旋律的震撼力。

艺术展期间, 十余场艺术访谈、国际连线、艺术对话通过现场与国际连线方式陆续展开,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评论人和艺术爱好者纷纷加入艺术省思行为艺术中来, “囚”与“变”成为2022年初艾琳以及艾琳的艺术家朋友们热议的主题。正如艾琳女士说的,与其说这是她的个人当代艺术展,不如说是艾琳和她的艺术家朋友们的集体创作, 因为在她将这个项目实施的想法以朋友圈的方式发布后,策展人邹琳、视觉总监浩乐、文案谢洪、艺术参与冯祺、刘宣仪、杨悦、朱珏文、Taylor Lin、大鹏等朋友便纷纷加入艺术团队。场外海外的朋友们除了关注以外,更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艾琳的创作保驾护航。

艾琳·当代艺术个展《囚·变》
在女儿艾嘉孤独凄婉的琴声中落下帷幕
她,从无助中崛起,在困顿中省思
在绝望中挣扎,在囚禁中蜕变
欲望的囚城,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所有的益欲权争 爱恨情仇
在艺术空间清空的瞬间灰飞烟灭
徒留“艾的绪语”萦绕耳畔

策展人邹琳表示作为本次瞬间形成的当代艺术展的策展人即荣幸又有挑战。邹琳女士说:“策展的第一天只有艾琳女士和我两个人,闪电般地拜访了艾琳女士的三个工作室和艺术空间现场,确定了所有展品和初步方案, 次日艾琳女士便开始在展厅实施艺术创作。她的坚韧、判断力和执行力让我最初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一一实现。” 邹琳女士还表示,此次当代艺术展虽告一段落,但艺术行为本身已由多媒体方式全程记录,今后会形成更加丰富的装置和跨媒体方式形成更加前沿的当代艺术品,通过线下和线上交互的方式与大家见面。让更多朋友可以感受《囚·变》的现场省思,参加到更深刻的艺术探讨中来。

作者:艾琳 (澳大利亚)
华裔诗人、策展人、专栏作家
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策划与文化领导学研究生
中国诗歌学会首位海外华裔会员
2020 上海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 现代诗评委会主席
澳大利亚作家协会Australian Society of Authors(ASA) 会员
著有《Iris Lovers》《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文专辑, 《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系列诗歌分享会。《陪孩子写一首诗》《给孩子们的诗》《山水之恋》《有没有一首歌》系列讲座主讲人、主题活动策划人。

支持媒体: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艾琳女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