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独立黄昏,无人问我昏黄;
西山空寂寂,烟岚返照自惆怅;
晚风习习吹,独留一道暮晚古残阳;
云低四野静,落山过后的影子更显长。
黄昏,我向野外走去,想看看西山的残阳没落的景观。残阳如血,晚风漾红霞;暮色如水浴千山,温婉脉脉自涌荡;山野朦胧接天映,雾霾之中显苍茫。
等我到了山脚,残阳已经偏西,不像正午那样炽热、耀眼。靠西的山野和天空被染得一片辉煌。
这时,习习的山风吹刮着,一股凉意从四面袭来,如水泻进我的鼻孔、领口、嘴中,透进周身五脏。

我默默地静坐着,遥望着残阳的没落。苍茫的视野被静谧笼罩,似有些许的哀怨。暮色暗淡,残阳如水,正在山野中汩汩流淌。
山脚下的一条河蜿蜒向西而去,河水一路低吟。而山上的野草,在夕阳下低首摇拽,一片落寞。曾经顶天立地的苍松,似乎也在静思默想,或是在回忆昔日的往事。一股忧悒而清远的气韵,洗濯了我心中的忧伤。

残阳,在没落之前裸露出的是无奈与惆怅,凄美与悲壮,恍惚中,我想起了爷爷、奶奶;想起了外公、外婆;想起了父亲,母亲。当他们摆脱世间的羁绊,走向回归之际,也如这残阳一样,在万般无奈中,携带着遗憾、奢望、期盼和梦想,悄然走了。还有那些蹲在墙角、树下、街头、巷尾、公园、路旁的老人们,一个个弓腰驼背,脸面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们也仿佛这残阳一样,等待着悲壮的一瞬到来,或是看上苍如何演绎世间的无常。

天边一抹晚霞,在静谧中绽放成苍茫;
在两端的中间,我悄然站成了此岸和彼岸;
在早晨的朝阳,哪里懂得在黄昏时节的忧伤;
早晨流淌的水,哪里知道会在山野间迷失了方向。

我看着西山残阳,想到了许多在地里躬耕的老人,许多贫病交加的老人,一个个如这残阳一般,充满着惆怅。
残阳,在昨天有你的身影在裸露辉煌;
残阳,在今天有我的身影在演绎着悲伤;
残阳,你为何不讲信用匆忙去了遥远的地方;
残阳,在明天我会在清静无为之中慢慢将你淡忘。

我仿佛看到在几千年前的一个黄昏,残阳如血,染红了天边。秋风阵阵,扫落了一地的树叶。那个一脸倦容、疲惫的书生,正在野外放浪。他徘徊着,不知去哪里?他沉思着,不知想什么?他仰望着,不知看何方?忽然,一阵悠扬、清脆的声音划破了长空。他怅然抬头望去,只见南飞的大雁排成人字形,缓缓飞去。他数着:一行,两行、三行……

那个孤独者,独自沏一杯清淡的茶,来到庭前,赏着那一抹残阳。
一缕清新,一句诗行;
一曲雅韵,一声咏唱;
一程山水,一道风景;
一段回忆,一些过往。
那个苦吟的诗人啊,他仿佛在对我说:黄昏就像我们生命的隐语,它引领着我们在迷茫中开悟,在纷扰中平静,在繁复中淡泊。只有将一切看破了,心境才会平和,才不会忧伤。

啊,残阳,你每天都这样没落吗?都在讲述一个个没有圆满的梦,没有现实的奢望,没有了却的心愿吗?你年年岁岁都在讲述着那一个个寒酸带涩的故事吗?
西山的残阳啊,你是一首诗,凄美的诗句在向着深山跌宕、吟咏,意境空濛而清凉;你是一部小说,充满着丰富的情节与人生的悲怆;你是一幅画,尽显纵横与连绵,雄浑与苍凉。

难怪有那么多的诗人,仰望着你而吟唱: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这是纳兰性的眼中的残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是白居易眼中的残阳;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李刚眼中的残阳;
“路转峰回出画塘,一山枫叶背残阳”。这是王国维眼中的残阳;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这是韩偓眼中的残阳;
“唯有恒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这是李郢眼中的残阳。

老子云:“秋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无论何事、何物,或是人,都有一个终结。大自然如此,何况于人。无论是贵的、贱的、贫的、富的、智的、愚的,都要走向死亡,一如这西山残阳。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生苦短,我们何不奋起直追,将自己的光和热留在人间,以免走向一片空茫。

天地阔,叶正黄,西山空遗一残阳;
秋水清,山野苍,回首岁月荒芜正彷徨;
你婉约,我豪放,化作一帘幽梦窗前听风响;
醉红尘,两相忘,千年识缘万年情调坠落成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