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詹仕华,在《解放军文艺》《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美国《新大陆》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近千篇首。出版专集《我的圣地雪域》《从边关到平原》等5部。有作品分别获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杂志世纪论坛作品一等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四川散文奖,第六届中国微篇小说大赛金奖。事迹收入《西藏复转军人风采录》等。作品入选数十种选集。四川德阳市作协名誉主席,四川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 ,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

伟哉,川西罗江
作者|詹仕华(四川)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觉得丘陵山乡的罗江是那么峻伟,尽管他没有秦岭的苍莽、剑门的雄奇。
川西历史文化名城罗江,赫赫有名的三国白马关,八卦谷,落凤坡即在此地;车辙深深、连通南北的古蜀道从这里蜿蜒向前。如今这里已新楼新景,街市宽敞,廊桥巍峨,他的学院,贵妃枣名声在外;中国作协《诗刊》、四川作协《星星诗刊》两年一届在此举办的中国罗江诗歌节名声远扬。
这座有着浓郁川西色彩的古城,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北通西秦,南达成渝,名副其实的咽喉之地。可它的峻伟,不在显耀的地理位置,而在它独特的人文风景。这里是清代文豪李调元的故里,是三国蜀汉军师庞统埋身之地,蜀将张任魂栖之所……因为他们,古城罗江有了历史的厚重,有了人文的光辉,有了让人景仰的奇伟高峻!

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的李调元父子兄弟,是这块土地的骄傲。他们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他们博学多才,用自己的建树使丘陵山乡罗江熠熠生辉,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为他叹,为他歌,为他流连忘返。李氏的醒园,万卷楼,他的巨制《函海》,是强大人格的体现,是四川文化的丰碑,因此让人高山般的仰望。
人,该有价值的追寻;人,应该造福大众,实现自身价值的飞跃;以自己的学识、才干造福乡梓,服务国家,为人所不能为,建功立业,创造勋绩。李调元即是如此。
当年,京都四川会馆征联,应征的人接踵而至,平平之作却让人叹息不已。蜀中人文荟萃,却写不出一副好的联语,川人颜面何在?李调元来了,以蜀人的自豪情怀挥笔而书: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门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涟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辈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真是文采风流,人文胜景尽述笔端。陡然之间,使文坛多了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给历史添上一段佳话。
他主考三江,治学严谨,提倡清正学风;惜才逐污,智斗和坤;为励蜀人,呕心沥血著书立说,编纂《函海》,以自己的才学品德令人敬重仰慕。他用自己的建树,让人无法轻看罗江,让罗江峻伟地挺立于人们面前。
让罗江显得峻伟的第二个原因,是罗江有幸,让庞士元长眠于自己的身边。

庞统,字士元,道号风雏,湖北襄阳人,是三国举足轻重的谋臣,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干,辅佐刘备,屡建战功,为军师中郎将,与名震中外的诸葛亮齐名。尽管他的相貌让人小视,可他的连环计,让叱咤风云的曹孟德损兵折将,险些葬身火海;他以蜀地为基业图谋发展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选用中策,便为后来的三足鼎立奠定基础,可谓奇人矣。“伏龙凤雏得一人而安天下”,此说不假。
他刚直坚贞,献身事业,伴刘备入川,运筹帷屋,率军攻坚,开疆拓土,使实力弱小的刘备由弱变强。当攻下涪城,刘备为第一个胜利置酒作乐道:“今日之会,可谓乐矣”时,庞统放胆呈言:“伐人之国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拂袖让他“起出”,他泰然而走;刘备追他回来,他不卑不亢入座。在这后的战事中,他危中换马,雒城冒矢攻关,忠肝义胆,忘我向前……小小个头的庞士元,何等气概,何等英雄?年36岁,落凤坡中箭,臣星陨落,却陡增了罗江的人文分量,“先生声望壮河山”,让这块土地的人们“士元死千载……父老岁时思……”时至今日,罗江的万千乡民,每至正月二十六庞统生日,仍进行传统的祭祀活动,足见庞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在有些人心目中,与庞统同时期的蜀将张任,不过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在我心中,他却是使罗江峻伟的又一个原因。真儒者不徒文章名世,大丈夫当以马革裹尸。清果清王说得好“人杰不可以成败论,赤忠须得于是非明”。在刘章政权大厦将倾之际,时任益州从事的张任,毅然率兵阻击刘备。鹿头山,他奋勇向前,伏军落凤坡,给刘备一个措手不及,万箭齐发中,使刘备的得力军师葬身箭下,而后率军冲杀,追赶得刘备落荒而走。面对围城大军,为了城民安危,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固守雒城三百多个日夜,誓与雒城共存亡。他挺枪跃马,迎向步步进逼的刘备大军,奋力拼杀,因寡不敌众被擒。但他誓死不降、誓不低头的蜀人气概,却不得不让人敬佩万分。
应该说,有张任,才有庞统的身葬白马关,才使雒城千古闻名,才有庞统的遗恨九泉,“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人们对这土地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罗江云盖山,至今仍有张任墓。“败军”之将张任,亦让人敬重怀念。
古语说,地杰人灵。我要说,人杰而地灵,罗江即是一例。
我深深为罗江而骄傲自豪。为它的过去,也为今天。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