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 69期 总第 069期)
本期诗人:袁影红 端琼 玄微子
本期编辑:朱先贵 校对:黄冬松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作者简介:
袁影红 笔名水明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芜湖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只有香如故》。诗歌发表《安徽文学》《中国文艺家》《中国诗刊》《山东诗歌》《大别山诗刊》《中国现代诗作品集》等报刊杂志。诗观:欲问诗心谁得似,一轮明月古今同。诗即生活,心外无诗。文字堆垛和炫技都是对生活的轻视。
大工山纪行
一、 不是所有的山都叫青山
捧起长夏第一缕相思去看你
火热的心如初恋般执着
沿着大李小杜的步履
还有王摩诘作画的笔意
要把你完完全全看个仔细
一场花雨 悄悄把你梳洗
溢出你骨子里的绿
溢出骨子里的豪气
溢出一个实实在在叫着青山的名字
二、 流去的水,流不走的桥
从吴家祠堂
通往泱泱社稷
恰好一个传说的距离
一条不知名的小河
见证了一个能臣荣归故里
让一拱土石平桥
托起曾经的一片风气
从此世代的香火 据说
可以永续万安人的福祉
五百年过去了 滤尽逝水
如今 小桥换过了钢筋水泥
将山里的珍藏捎往山外
又把山外的风景引来山里
去问问这条小河吧
一方觉醒的人与一个旧式的官吏
究竟是谁更加有力
三、 山岗上,开屏的茶垅比梦长
八百亩山坡
描就碧色的五线谱
姑娘们的巧手 上下翻飞
弹出笑声和清香的音符
去亭中 喝一杯万安的茶吧
看绿孔雀的屏开成一个圆
看绿色的梦开成三百六十度
四、 尾声
走在大工山的传说里
来不及答谢暖暖的情谊
让我把山花和鸟语带回家吧
把祝福留下
让七仙女的故事带回家
把绿色的梦留下
我以仰望的姿态写下文字
大工山 请允许我
以诗歌的名义
为你献上明天的赞美

作者简介:
端琼,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文艺家》《参花》 《鸭绿江》 《青年文学家》 《芜湖日报》 《世界日报》 《文学百花苑》 等期刊。部分作品入选《中国诗人现代文学作品集》 《华语诗歌》 《安徽诗人创刊号》等文本。有作品获得过奖项。
不止一次
高原上的日落挨着雪山
像我们肩并肩地坐着
等着星轨从天际滑行而过
藏羚羊、泛黄的草皮
翻山越岭吹过湖面的风
这一切,令你痴迷不已
一生中或有许多憾事
而此刻,山河在你心中
星光如潮水般奔涌
我们
在道路施工的尽头,停下
换成了步行
继续将脚下的路延伸
星星点点的街灯
缓缓簇拥我们的小悲欢
经过一所学校的门口时
起风了
我悄悄告诉你
真希望睡在这个秋天里
不再醒来
霜降
霜花降落时
四季早已过半
秋日留给我们的
只剩下狭路相逢
一片水域,一根钓竿
越来越低浅的河床边
安然的垂钓者目光苍凉
那么多鱼儿终未上钩,只留下
撒欢的涟漪。在蜿蜒的长河里
它们一直是匆匆的过客
河水似一面镜子
你就是镜中的渔夫
当大雪纷飞时,独钓的你还在
而秋天,已远赴他乡

作者简介:
程燕,笔名玄微子,济宁人,现居安徽。主编《无为诗刊》。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歌月刊》《校园文学》《中国诗人》《宿迁日报》《营口日报》《精短小说》《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等国内外报刊及年选。
风过大地
秋天老去之后,风露更冷了
有些害怕一个人坐在石岸
看水中荡漾的小萍,云影
以及鱼尾曳出的波纹
多么虚白,哀凉和不真实
我还是喜欢来去自由的飞鸟
可以穿过树林,静默的群山
或者无数个日夜
在这个十月抵达故园,探看
此刻的旧院是否枯枝摇落
十月
天空交出云朵,以及鸟鸣
草木渐次返回种子的内部
这个季节变得冷暖无常
只剩下,人间在枝头摇晃
十月愈加清白,谁也无法确定
一场风的细节与去向
正如,烟火中疾行的我们
有时候辨不出黑白,或善恶
更多的真相只能交给时间
就如同宿命,总有无数悬念
寒露
整个秋天,雨水都很少
以至于忘记这里是南方
在一个地方待时间长了
就会有些恍惚,有点像爱情
乍见的小欢喜
然后变成久处而不厌
至少我愿意这样
即便此刻寒露深深,月亮清瘦
鲜活的青春也挥手而去
还好蔓长的绿萝,碎花紫苏
和亲爱的你一直都在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老巢
会长: 黄 平
执行会长:倪雯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纪良发 苏东山(常务)
秘书长:倪 雯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