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 传承孝道
◎饶晓辉
很多年前,听过这样一件真实而又伤感的事:老家邻村有一位年迈的阿婆,老伴过逝多年,其生活起居则由两个儿子照料,兄弟商定每人轮流侍服母亲半个月。无论供养状况如何,老人的生活总算有着落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奇葩的是月大(即有31号)的那天,兄弟俩都不愿意多“亏”这么一天,村组干部也曾试图调解,但无济一事。就这样,每逢月大三十一日那天,老人就只能自行解决吃喝拉撒了。
相信每一个但凡有点孝顺的人,闻毕这样的事都会义憤填膺 。我们都知道,感恩父母,传承孝道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更何况是贍养父母 ,是我等做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古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鸟兽尚且如此,人何以堪?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他们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就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份爱,这份孝,这份情。正如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我们做儿女的不能及时尽孝尽善,那么,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悲怯时,留下的只有遗憾和千古骂名了。
“都说养儿养女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也不张口。”是啊,正如歌里唱的这样,父母对儿女的爱,只有无尽的给予,却不图任何的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老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照顾。当你把第一次亲手做的食物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有百种,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您身居高官,还是一介平民;不管您是土豪富翁,仰或是贫穷,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尽孝,以孝为先,欲学做人,先学行孝,始终把孝道装于心中。因为,一个不懂行孝感恩的人,在我认为,他不配人字这个称谓,既使算,也是人渣。
谨以此篇与诸君共勉!
作者简介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澄海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汕头报业集团聘请为特约记者。

(图文供稿:饶晓辉)
《赣雩文艺》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