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康莉莉,女,来自山西,现定居北京,工程师,致力于翻译数年,现重拾儿时创作梦想,把翻译和写作完美结合。去过童话王国丹麦,领略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风景,牵过非洲大象。一世的感悟凝结笔尖,愿和你共鸣人世温暖辛酸,有景有情有感悟,愿人生从此开始新的探索。

那年那月(连载四)
— —在南非就医
作者|康莉莉(北京)
发表了在南非那年那月的第一期,我的文友梁老师提出很多问题,说南非的饮食是什么样的?南非的民风民俗,南非的神秘,南非的劲歌劲舞。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尽我所能,写出南非的一些地方特色。
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非的就医。我有一次就医经历。开始的时候是当时是南非的夏天,我下班回到酒店,洗了个非常热的热水澡,想洗去一天的疲惫,让自己身心放松。谁知道洗完后,躺在床上休息一会,起来去吃晚饭,我就起了一身疹子。
我着急地去酒店前台问,有没有什么医生?酒店的人告诉我不是什么病。我真的很害怕非洲的疟疾、碳疽,因为只是在媒体上听说过,并不知道发病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我心里很是忐忑不安。
到了第二天,我见到我们外方负责人,我说我起了疹子,需要就医。外方安排了我们那边的项目接待帮我联络了医生。可能因为是国际友人,上午十点就可以去看医生了,那个项目接待是一个胖胖的白人,中年女性,烫着大卷,特别时尚。就是她们眼睛都是蓝色的,特别纯净。让我想起湖水,想起天空,想起蓝宝石,想起清彻,想到微尘不染,想到她们究竟是什么血统?想到南非的历史。毕竟南非的历史也很复杂。
南非的路上车辆不多,我们每到路口,她停下车,然后,我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南非没有红绿灯,我就问她南非的交通规则。她跟我说:谁先停下谁先走。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大家有默守的成规,倒不需要浪费很多资源。

南非的道路特别开阔,看着两边夏天的景色,不是特别茂盛,好像绿植也属于稀少物种。只有在野外的丛林里,才有很多茂密的森林。我们很快来到一个砖红色的楼下,看起来很干净,进去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道。
我猜想我是VIP,预约了一位老专家帮我看病,简单陈述了生病的经过,医生看了看疹子,然后给了我一盒药膏,我也不清楚什么病,也没那么详细问,反正药膏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我想像中的严重问题。
仔细想来,在南非可能黑人也会有看不起病的时候,我也不知道白人怎么看病,现在想起来,没有在国内漫长的叫号排队,而是预约时间。可能我看的是私人医生。后来回国后皮肤病一直没好,我用了药膏疹子就消失了,不用就起来了,反正一盒药膏用完,基本上就好了。回国也复诊,国内的大夫也说不清楚什么疹子,我在想是蚊虫叮咬吗?我最近去北医三院看皮肤科,我总能想起大夫不屑一顾的样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因为用的浴液不合适,皮炎。我想我的或许也是皮炎吧。

第二次去南非的时候,我的老领导心脏不太舒服,当时他已经快七十岁了,我帮他去拿药,我陈述了病因,他可能因为飞机旅途劳顿,还简单复述了他的病情,他们给了我一支针剂,一个玻璃瓶里面放着粉色的液体。领导吃了后,说因为国内人的身高体重和国外人的身高体重不一样,吃完后很快恢复,但是药剂量有点大了。
这就是我在南非的两次就医经历。简单愉快,没有什么复杂的过程。疗效也特别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爱人说那时候的南非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还属于富裕的国家,也是比较巅峰的时候。可能他们的医疗在当时来说也不错吧。
下一期讲讲我在南非的饮食吧,民以食为天,上面几篇文章讲了非洲的动物,非洲的动物还没有讲完,我还到了德班海港水族馆看了喂蛇、还有蛇的表演,触目惊心的蛇馆,还有很多其它有趣的见闻。前面第二期大概讲到我的工作,第三篇讲了黑人教育受限,白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第四篇讲了我的就医经历。以后从我能想到的或者我经历的点点滴滴去感受非洲的民风民俗,异国它乡的风情。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