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方来客,跑到掼蛋“老家”写掼蛋,这不是找死么?欢迎各位大咖指正。今天《泰州晚报》第8版。欢迎转发,继续推广掼蛋。——司马小萌
2022年1月12日《泰州晚报》8版
不知是紧张,还是想让大家“手下留情”,刘同学打牌时,又是搓纸团,又是挤眼睛。
“别玩儿美人计!”我调侃。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
自从2018年10月我从淮安好友周熔熔那里学会了“掼蛋”,对这项扑克牌智力比赛“情有独钟”。
“掼蛋”源于江苏淮安,由各地的传统扑克打法,例如“跑得快”“八十分”“争上游”“斗地主”等等发展演变而来,在江苏和安徽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这句顺口溜,家喻户晓。有人把掼蛋称为“娱乐圈里创新驱动最强的游戏”。它不沾钱,却对“资源调配”“团队协作”十分看重。更有人撰文说,自古以来,对打牌都没啥好口碑,但,掼蛋是个例外。
2014年6月,掼蛋被淮安市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对外发布《淮安掼蛋竞赛规则》,向全国推广。“掼蛋”逐步成为智力运动会的竞技项目。
这几年我在江苏多地参加摄影采风,晚上得闲,经常“呼风唤雨”,拉朋友们“掼”两把,屡屡领教本地牌手的厉害。别看那小哥满脸清纯,号称“不怎么会打”,玩起来却“虎虎生风”,打得俺“落荒而逃”。嘿嘿,“落荒”,没逃。我坚信,打牌不仅看智商,更看情商。在江苏我收获了一批导师,朋友是交定了的。
两个多月前在南通,哥们宋捷向我隆重引荐当地掼蛋协会会长,赠送本人“实战策略”一本,大有鞭策“菜鸟”“火线入门”之意。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没来得及看,有点对不起朋友。
听说前些天,就连山东泰安都成立了掼蛋运动协会。但在大多数省份、包括几个直辖市,掼蛋还“鲜为人知”。
可惜,由于缺少牌友,本人“实战机会”严重不足。最执着的两位,也就是三年前一起在淮安盱眙学掼蛋的,一个住沈阳一个住开封,路途遥遥,只能在梦里打牌了。而要在北京朋友中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实属不易,“三缺一”是常事。目前只有摄友“隔壁老王”最“稳定”,“黄小哥”间或“稳定”;哦,还有一开头提到的“挤眉弄眼”的刘同学。此女最近十分积极,只不过出牌“慢半拍”,有时把人急尿了。还有一位偶尔凑把手的美丽的杨小姐,但由于此女只把美容当作“第一要义”,完全没有牌瘾,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倔强的我,自觉地把发展“掼友”奉为己任。
和学弟学妹到北京雾灵山林场拍照。晚上,几位驻场工程师成了我的“科普”对象。有次到密云某村住了一夜,没有牌友吗?村长和他哥,上!好友李士杰,更是贴心地在他组织的每次活动结束后,留出足够时间,好让我进行掼蛋“教学”。顺义赵哥们那里打过两次,玩过的都说好。当然,中午他备的涮火锅,也必须大赞一下。最近一次活动,我还“强拉硬拽”把新闻界好友李砚洪两口子“科普”成功。李同学“大言不惭”地说,只要会山东的“够级”,掼蛋就可以“轻松上路”。想当年他们在山师大读书时,一有空闲,几个毛头小伙儿就在宿舍里“够级”。现如今,个个“人五人六”。看来,这种正当娱乐,真不误事。
欲知我的“科普”成果如何,先举一例说明之:林场工程师加了我的微信,留言“下次来,多住几天”。新的掼友,几乎无一例外欢迎我再去。最新的动人事例还有:长春日报孙奇小同学,突然“微”我:“这次我们晚报的活动您参加吗?”“以为您能来,有机会切磋牌技!”
啊,我竟然忘记,2019年冬参加长春“冰雪大世界”采风时,曾经“科普”过他!
我的步伐继续矫健。每到一地,工作之余,发展“掼友”成为习惯。健康,活泼,智慧,烧脑,还能预防痴呆。
而且我们“野心不小”,明明是四人玩牌,偏偏改成六人制。六人制,要求团队协作更加严谨。而六人制的“计分法”呢,得到泰州晚报总编辑翟明出谋划策,趋于完善。为此,翟总骄傲地自诩为“恩师”。
至于六人打法效果如何,举几例说明之:几个月前在开封、在新乡,朋友们玩得“意犹未尽”。在泉州,新牌友的“大呼小叫”,估计几条街都听见了。而在北京,只要我们的“萌友团”摄影小分队聚会,掼蛋是绝对少不了的科目。哦,六人掼蛋还得到几位女汉子青睐,虽然只凑齐两次,但大家乐此不疲。由于一边打牌一边“科普”,重任在肩,时常搞得我自己“方寸大乱”,输牌是常事。
自从有了掼蛋,再也不怕飞机火车晚点。只要人够,掼啊。有一次还差点误了车。这件糗事,就不展开了。
2021年初,一次活动碰见北京市发改委吴处长。她告诉我,这几年机关的春季运动会,增加了“掼蛋”比赛。只不过她还不会。于是我赶紧教她。一个月后她发来图片,告诉“师傅”我:“现在我们这儿两桌人正玩儿掼蛋呢。问我会不会?我说会呀,萌姐教的。可自豪啦!”接着,吴处长热情地说:“下次运动会,来给我们做指导!”
这句话,吓到我了。尤其不能让江苏的导师们听见,否则,我那点“小儿科”水平,只能“挤眉弄眼”,靠“美人计”蒙混过关了。哈哈。
司马小萌近影
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