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缓缓被点亮;光晕,落在你手上……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向我奔来,万物都生长……”对于1月10日的武清人来说,这几句歌词应该最能描述此时的心情。自凌晨7时起,核酸检测大筛查的集结号在全区吹响!

疫情就是命令!为做好武清区10日的大筛查,各社区积极响应,在最短时间制定出执行方案,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电话、微信以及上门入户等方式,做好居民的组织工作。为确保第二天的筛查井然有序,尽量缩短居民排队等候时间,他们通宵达旦,细化到每栋楼每单元每一户的下楼时间,保证错峰进行核酸检测。

时值三九,已过小寒,腊七腊八,冻掉下巴。9日的深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一个个穿着红马甲的身影如一团团跳跃的火苗,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繁星般的灯光里,家家户户正忙着准备第二天的腊八粥,按照传统习俗,腊八是祭祀神明、赞美祖先、祈愿丰收的日子,喝上一碗暖心的腊八粥,年味也就越来越近了。
然而,你永远不知道新年与疫情哪个先来。此时的他们顾不上家里的羽绒被,也喝不上飘香的腊八粥,而是坚守在电脑前、大厅里、楼道中,与每一户进行沟通。

看到他们深夜辛苦的身影,很多居民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尽管他们没有接受,但他们知道,这碗普通的粥里包含的不仅是五谷杂粮,还有一个城市的温度;不仅有对祖先的赞美,还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礼赞;不仅有对丰收的祈愿,还有对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美好祝愿。

办公室墙上“以青春之力,耀信仰之光”的字样越发醒目,这群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正是因着心中火一般的信仰,散发出温暖所有居民的光。

鲁迅在《新青年》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在冬夜凌晨的黑暗中,他们就是那炬火,那束光,在疫情当前发光发热,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中闪光。

门上的“元旦”、枝上的腊梅、红红的福字、闪着“2022”的霓虹灯……一切都在传递着新元伊始的喜庆。这喜庆,不会因疫情而湮没,也不会因病毒而减淡,因为,还有这样一群人,是落在武清人世界里的一束光。只要每一个人都发光发热,积极配合,就会驱散阴霾,待寒冬过后,定会迎来万物生长。
编辑制作:国学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