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创作了十三部长篇小说。
《海棠花开了》
文/姚海洪
如天边日出时。
一团火烧云。
似落霞散开中。
千支溢彩粉 。
八十岁的海棠树。
今日繁花纷纷
多年来心的屏发。
谁可比,谁来吟?
多少次五更寒。
又几度夕阳焚。
淅沥沥秋雨凉
一阵阵冬雪冷
平视小河和土岸。
默默没声音。
绿叶痴痴长。
年轮画了多少晕
希望、期望、盼望、渴望。
失望、失落、失神、失心。
原子弹爆炸时。
花欲绽,蓓蕾未成。
天安门礼炮响。
花欲放,蓓蕾没萌。
朱亚明拍案天
应该此时可翻身。
春天的歌声扬。
花开仅上半路程
建党百年诞生庆
真正遇上佳时辰
英雄豪杰倍受歌颂。
遍地树立起精气神
人笑了,八十蹉跎月无翳。
花哭了,泪飞滂沱应有声。
抬头望碧空,红艳艳挂太阳。 低头想心事,浩荡荡风送春。
注: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斗,姚海洪第十三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迟开的海棠花》今天完成初稿。现将小诗巜海棠花开了》发大家,供批评指正。
2021.12.31
今音(雍赓)评论:
谈适合老年人的文学创作
用词韵格式和节奏来进行现代诗语言创作,目前有一些作家也在这样做,比如浦东新区的作家黄心培。这首诗专门是为一部长篇小说配写的,里面的场景和人物有特殊的指代。
如果第十三部长篇小说出版以后,再来看这首配诗,会有另外一番艺术享受。这种享受,是作者自己悟出来的,而没有人专门教他应该如何做,他只是在从前曾遇到过茹志娟的点拨是真的。
教和点拨是两回事。有志者事竟成,是指主动进取的人,而进取的前提条件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和读大学和考研有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在于一个为文凭和谋生需要,另一个是欢喜创作。姚海洪欢喜创作长篇小说。一个七十多岁的业余作家,在最近几年里连续创作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加入中国作协的事实,不可复制,但可以学习和欣赏。
学习其精神,但不建议为自己设定目标,老年人有目标就会有压力,尤其是欢喜创作的老年人,以乐为主进行创作更为适合。适合自己就好。好在愉悦和乐趣。
比如这首诗适合作者的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语气不模仿,另一个是对节奏和旋律的两种区别。在创作中模仿容易被带到沟里,问题出在不善于思考和缺少悟性。在网络上,以实力走向公众视线,正在取代借头衔职务代替实力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发生了可比性和倾向性。作品影响方式上的变化,也有由此带来了审美意识上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大众意识。

策划:关敏仪
审稿:萧潇
选景:胡晶清
顾问:秋秋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