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字木兰花-2022年中美面临不同变局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今天是2022年元旦。送旧迎新,大洋彼岸,东西两方,不同甘苦,不同变局,不同凉热。
华夏东方,回首过去一年,意义非凡。中华儿女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华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2021年,中华大地,从年头到年尾,农田、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科研院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在飞逝的时光里,中华儿女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七月一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曾记得,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饱经困苦的中华儿女,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过去一年,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 警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只有和衷共济、共同努力,“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展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的三位航天员正在浩瀚太空“出差”,海外同胞仍在辛勤耕耘,使领馆、中资企业等海外派驻人员和广大留学生仍在勇毅坚守,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中华儿女同心奋斗,迎新中共廿大召开,向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振兴,迈步前进!

大洋西岸,白宫老朽,苍鹰过年,日薄西山,面对疫情,一筹莫展。
12月31日参考消息头版,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2月29日发表一篇文章称,世界告别充满警示的2021年。作者为蒂姆·利斯特。全文摘编如下:
2021年似乎是一个充满警示的年份——提醒我们注意人类与技术、人类与地球以及我们与统治阶层之间的关系。
美国国会大厦于1月6日遭入侵事件传播到了全球各个角落,举世震惊。这一事件背后充斥着各种关于选举舞弊的阴谋论,时任总统还在一旁煽风点火。这是美国分裂的象征。

拜登政府于12月初举行了所谓“民主峰会”。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并未受到邀请。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煽动分裂对抗,转移国内矛盾”。
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垮台了,这对美国的信誉造成了打击,引发了人们对其作为合作伙伴和保护者的可靠性的质疑。在距离“9·11”事件20周年纪念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发生此事,也是对美国宣扬所谓“美式民主”及其“优越性”的响亮谴责。

不确定性和不安情绪在许多西方国家弥漫。一项又一项的调查发现,公众对腐败、不平等以及政府处理疫情的方式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沮丧。“疫苗犹豫”成为今年的流行语之一。反对强制接种疫苗和健康通行证的抗议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西方民众。
然而,全球最大的问题或许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积极抗疫的卫生工作者们甚至都没有机会接种疫苗。
2020年,世卫组织一再警告可能出现疫苗不平等现象。2021年,这变成了现实。

在同意逐步“减少使用”而不是“彻底淘汰”污染最严重的煤炭燃料之后,人们期待已久的气候大会终于勉强达成了目标。最终协议也勉强保留了把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与此同时,在会议大厅以外的世界,在各经济体渴求能源的背景下,它们正试图克服供 应链中断这一难题。面对油气价 格飙升的现实,拜登政府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打开供 应“龙头”。

能源价 格上涨带来了这代西方人从未见过的通胀水平,也使欧洲更加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
值此,2022年元旦,对比大洋彼岸,百年历史大变局,正在展开。笔者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纪。
岁逢年处。
中美不同甘与苦。
得胜歌娱。
威武东方励志图。*1
拜登迷路。
日薄西山弹错谱。
华夏天舒。
虚弱苍鹰疫染巫。*2
注*1指,中华儿女新年励精图治,迎接中共廿大。
注*2指,白宫老朽面对岁未日增70万新冠病例新纪录,一筹莫展。
——2022年1月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