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
《美哉,九寨水》
姚海洪
美哉,九寨水……从九寨沟归来已逾一月,然而,九寨碧水却时时奔涌流淌在我的心田。一次次挥毫抒怀,又一次次汗颜涂鸦,生怕我的秃笔,亵渎了这神圣的水……九寨沟,天美地美山美林美草美花美水更美!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主宰、精灵、神韵……九寨沟的水形美、色美、味美、声美——这也许是大自然更钟情或偏心于此,在这里投入了更多的爱情,作出了独特的构思、奇妙的布局……九寨水形美。九寨沟不仅有气势恢宏的湖(海)、沟、河、滩、瀑,也有温文尔雅的溪、流、泉、潭……造山运动和喀斯特作用造就的阶梯式地型,使得从森林、雪山源源不绝流下来的溪水,由高而低,几经起落,跌宕有致。三道沟谷像三条小白龙欢呼着、飞舞着、跳跃着奔腾向前。在广袤50多华里的土地上,形成了珠串玉连的100多个河中湖群,和数不胜数的激流飞湍、群瀑奇观。
这里的人们把一个个湖泊、一个个水潭称作海,更显示出九寨沟的深邃,给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驻足于树正沟畔,看碧水畅快地从山峦簇涌而下,冲撞在沟谷的乱石坎坷上,如群兽跃起,如烈马奔腾,溅起皑皑雪堆,跃过岩石,又成绿水一片,潺潺流去。我凝视宽度居全国之最的诺日朗瀑布。但见绿波从密林中狂奔出来,到诺日朗宽阔的悬崖边,便突然凌空飞落,顿时,琼花迸散,水帘高挂,雾气升腾,其景迷人。我被珍珠滩的水流吸引。珍珠滩似一巨大的岩石扇面,山上腾越飞泻的急流,冲击着滩中嶙峋突兀、星罗棋布的喀斯特岩体,几经跌碰,似银龙竞飞,击溅起无数晶莹夺目的水珠;又倏地从空中落下,如珠击瓷盘,煞是动人。真可谓“朵朵银花足下踩,万顷珍珠涌入怀。”九寨水色美。
九寨沟的水色,澄蓝清澈,蓝得出奇,蓝得醉人。同行去的人说九寨水蓝得有点“妖”(出格出奇之意),对此种议论,我不敢苟同。九寨水确实蓝,但她不是三亚海水那种蓝,深蓝碧蓝,蓝得使人震撼,使人战栗;她也不是小三峡那种清澄湛蓝,蓝得能荡涤人的五脏六腑;她是一种特别的蓝,蓝中带青,蓝中带绿,蓝中沁微黄。她的蓝用艺术的话来说像一个纯洁无暇的少女眼中的秋水;用白描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果农喷洒葡萄用的绿矾溶入水后的那种蓝。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即大规模喀斯特作用后钙化沉积形成的一种奇观。九寨沟的水色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九寨沟湖泊海潭森林环绕,水底鲜苔丛丛,水质清湛碧蓝。晨霞月华,春夏秋冬,霜雪雨晴,河水也随之变成黛绿、深蓝、翠蓝等多种颜色。时值七月流火,我们在九寨沟看到的水更是蓝得可爱,蓝得可人。即使是水色以五彩缤纷著名的五花海,她的主旋律仍是蓝。
那日,我们登高远眺,五花海灿若一只羽毛丰满的开屏孔雀。海底泉水上涌,环海林木丛丛,野花烂漫,芳草萋萋,霞光照射,一湖水色,变化多端:墨绿、深蓝、藏青、翠绿、绿黄、蓝红……绚丽斑斓,美不胜收。熊猫海的水却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孔雀石、绿翡翠,无名小鱼成群结队遨游其中,悠闲自在……犀牛海、镜海、天鹅海等等都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倾倒了多少骚人游客……九寨水味美。我曾从卧龙海灌了一瓶水飞跃千里,携回家乡,分成一小盅一小盅让亲友们细细品味。九寨水一入口大家都感到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清洌、甘醇,宛若琼浆玉液。
色相俱佳,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据资料,九寨水超过国家一级水标准,“农夫山泉有点甜”,比起九寨水,农夫山泉只能是大巫见小巫了。
九寨水声美。也许因为夏天是水量丰沛的季节,一入九寨沟地区,耳畔就一直响着水的声音,或低吟,或高亢,或激越,或急促,或迟缓……我们的车子驶进树正沟,就闻水声汩汩,向上则水声哗哗,再向上则水声隆隆,不绝于耳……遥望老虎海,怡静沉默,安详宁静;走近坡前,但见水流从树正峡谷飞跃而下,那水声霎时高亢浑厚,沉雄长远,宛若虎啸……嫩恩桑景点的神泉昼夜喷涌,泉声如笛如簧若琴若笙,盈盈悠悠,绕山萦林。珍珠滩瀑布水声雷动,气势磅礴,如万鼙齐擂,万金齐鸣,顿使人豪情满怀。到九寨沟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几个伙伴兴奋得久不成寐,于是干脆起床,徜徉于林间山路,听松风聆水声。只听见湖海淙淙,如檀板叩动,丝弦声声;瀑布轰轰,像西洋乐队激情高奏;溪流叮咚,似扬琴轻击,动人心弦;泉水“蛐蛐”仿佛远处箫声悠扬;河沟咕嘟,宛若钢琴轻弹,旋律幽雅……这一切水声此起彼落,演奏着一曲曲奇妙的水声交响。仰望天空,似乎这里的星更亮,这里的天更蓝。想着,看着,听着,使人如痴如醉,物我两忘,不知身为何物,灵与肉都仿佛已于九寨水溶成一体。
人世间的一切富贵、贫贱、荣辱、名利、苦乐、恩怨都一下子烟飞云散。庄子说他自己的灵魂升华化成蝴蝶,我则升华演化成了九寨的一滴碧水……美哉,九寨水!愿天下的水都如九寨水!
今音(雍赓)评论:
一滴水化作精神上的永恒
姚海洪老师的这篇散文《美哉,九寨水》的内涵是注重了对追求心灵豁达和解脱的通道寻求。写九寨的作者多如牛毛,而且以景写景的隔靴挠痒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而这篇能够立得起来的原因是在于人物的主动寻找求之通达的途径。
这时候散文的立意和内涵,便能够随着这样的认识,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这样的感觉,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它,并由此来丰富自己的灵魂和境界,容易在个指的生命意义上得到补充养分。养分是指有效和有益。
于是这篇散文的主题也就体现出来了。比如体现在最后一段,“人世间的一切富贵、贫贱、荣辱、名利、苦乐、恩怨都一下子烟飞云散。”同时也体现出自然拯救人的灵魂的积极作用。于是文章提出了一个选择性的问题,比如与世人为伍的如何选择,通常是以传统的人以群分和物以类聚来区别的。
但是这只能作为一个愿望,并不能够代表现实中的存在。这时候,由散文能够命题的还有几个也产生出来,其中的途径便是用心去看和去体察内心与人物的关系及位置。比如这篇散文的命题有,如何避开小人,如何将人生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等的从一方的主观确立,在展开的时候也会受到制约,比如特定的时代与环境等,都会对这样的愿望形成冲击。这也是散文人物为啥要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会从深层次方面来进行比较的目的,还是寄希望于国家和民族,以和为贵。
这个和就是文章中所提到的“九寨的一滴碧水。”九寨有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为啥偏偏要写到“水。”读者如果主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借助于水的形状来进行刻意。比如,以水为镜,刻自己对社会和人民的柔性;以富贵为镜,刻自身的欲望度;以贫贱为镜,刻自己的平民意识的强与弱;以名利为镜,刻自身的虚荣;以苦乐为镜,刻自身的韧劲;以恩怨为镜,刻自身的宽容意识等。在进行雕刻和研究时,还需要把反复加上去,因为反复是社会发展决定的。
这是从辩证法角度来进行定性的。性淡、性浓、性变等这样的动态,站在谋生的一端来思考,多少能够起到一些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当然,这篇文章的深刻,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发生变化,这是以后的事情。
策划:关敏仪
审稿:萧潇
选景:胡晶清
顾问:秋秋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