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次要诗人诗选(转自次要诗人微刊)
易 飞|向天笑|素 手|邱红根|刘源望
张泽雄|高晓辉|贺 露|严辉文|张文捷
(排名不分先后)
易飞的诗
连羞耻都没有了机会(五首)
触摸
少年以后我和父亲再也没有身体接触
偶尔不经意的触碰马上闪开
我不可能去触摸他
除非他死了以后
1986年秋天的某个傍晚
我赶到家中的时候
他已经闭上了眼睛
门前的乌鸦在樟树顶盘旋
我第一次直视威严的父亲
伸出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缩回
直到确认他再也不能突然醒来
我才摸索着把手放在他的胸前
我的手冰凉
他的胸脯却并不凉
这个狂躁的男人终于安静了
这个家再也没有大声说话的人了
村子里升起的炊烟温和起来
父亲很瘦
他的肋骨像排骨
像人世拉不动的风箱
我想不出他生前为何如此澎湃
丰沛的生命从何而来
后来我再也不愿触摸
这不多的亲人们的身体
宁愿下意识地
触摸自己
羞耻
并没有想象的悲伤。母亲
可我在灵堂前,鬼使神差
索取众人的目光
双膝着地作痛苦状
当我意识到表演的时候
我感到了羞耻
所有观众把我当成了孝子
兄弟姐妹们都在忙碌
我仍长跪不起,似乎我比他们更悲痛
其实是因为我更愧疚
长年在外并不是理由
可夸张地表达
并不能减轻我的罪孽
几年前肾结石开始纠缠母亲
时好时坏,我不以为意
78岁的老人走上手术台
如上刑场
医生说概率如彩票中奖
最坏的准备早已做好。母亲
你果然中奖了,从死神那里走了一趟亲戚
但奖品只在怀里抱了几天
就被上帝收走了。母亲
你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不小心
现在想来那样的摔跤具有必然性
回光返照的事物总是过于温暖
结局却更加难以承受。
母亲,现在才是最悲痛的
连羞耻都没有了机会
一米见方
天圆地方
故乡一出生就带着棱角
方言乃一方之言
没有后鼻音也能抒情
像陈旧的犁铧把井字田翻新
我们从泥土中取出一块一块方砖
垒起规整的村落
每当故乡的炊烟拉起风箱
一排排农舍像合笼的抽屉
棉花在田垄上开放
它们在秋风中
成为白色的方阵
父亲早年土葬在这里
一间量身定做的长方形
让他严丝合缝地躺下
随后和母亲一起
堂堂正正立于中堂
早年我也有斗室
现在变成框架
生活被我码成了各种方块
经年以后我学会迂回
懂得圆比方好
我得宠于人世却
依然发不出后鼻音
抹布
沿着锅沿锅底
来回抹
把锅铲抹的光亮
再倒上半锅水
把碗筷放进去泡
让它们紧挨在清水里
饭桌上会有另一块抹布
把残渣扒到地上
当方布变成四处漏风的布条
傍晚下起了大雨
母亲开始擦玻璃
总也擦不尽的雨水
煤油灯忽明忽暗
母亲又把灯罩擦了又擦
多年以来用过多少抹布
每一条都用到极致
干干净净的抹布
一律变成了灰色
它们有时滴着水
有时在风中摇曳
母亲围兜里的抹布
越来越少还经常弄丢
我也积攒了一些抹布
以擦去生活中废弃的部分
但我懒于收拾总有残余
当我一片迷茫的时候
只有后视镜永远锃亮
像过去的日子回到灶台
让我从时光中抬起头来
葫芦
把葫芦摁在水里
咕嘟咕嘟冒泡
她斜着身子翻身又浮上来
你拨弄一下
她在水里灵活地转向
硕大的屁股轻盈划水
你采摘的时候
她们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在篱笆中缓缓移动
你身上挂满了葫芦
秋天的太阳在胸前跳荡
小蛮腰贴着小蛮腰
葫芦碰撞着葫芦
在夕光中扭动
你簌簌离开后天就暗了
我蹲在葫芦架下
用露水擦拭眼镜
傍晚有人吹起了葫芦丝
是一支美妙的月光曲
作者简介
易飞 = 湖北监利人。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专栏作家。在《北京文学》《扬子江》《草堂》《诗刊》《诗潮》《诗歌月刊》《清明》《芳草》《汉诗》等发表大量诗歌和评论。
向天笑的诗
小欣喜(组诗)
晚上在慈光精舍喝茶
慈光精舍的晚上
到点就有和尚上来熄灯
我们坐在二楼的走廊上喝茶
无休止的蛙鸣与蝉声
像黑暗一样涌上来
可茶水如甘露一样
缓缓流入小腹、丹田
站起身来
长长舒一口气
竟有经久不散的茶香
空坛子
慈光精舍里
看似随意摆放了一些空坛子
大大小小,高矮不一
其实正慈大和尚
是别有用心的
这些空坛子
平时装风装雨
也装阳光
他说火要空心
其实人也要空心
除了忠心、诚心之外
有的人来时装满心事
走时,心空如坛
不装风雨,只装阳光
独坐五祖寺
一棵棵水杉高入云天
好多鸟无事生飞,没有半点响动
那静悄悄的飞翔
不留任何痕迹,让我神往
肉眼看不见菩提树
但能看到阳光里飞舞的尘土
堆积在一个人的心里
会慢慢高过莲花峰
独坐五祖寺
也不渴望东山再起
只望上苍伸出大能的手
拂拭我心灵的尘埃
在四祖寺与明基大师握手
在净慧大师的纪念堂
我们都沉默不语
谁都不知道
明基大师什么时候
悄然走到我的身后
朝拜完净慧大师的舍利子
转过身来,他伸出软绵的手
与我紧紧握着
感觉那不是一只手
是一朵云,一朵慈云
他在双峰山下
敲晨钟、击暮鼓
守着四祖寺终老西山
而我只是一个过客
连退隐的山林也没有一片
此生,还能把握什么呢
除了明基大师那云朵一样的手
在四祖寺看日落西山
我们是下午上四祖寺的
在倒插柏前
明鉴大师让我拍西山的落日
必须承认好多年
没有如此认真看过落日了
它不辉煌,也不落寞
在蓝天、白云之下
像一代宗师,那么悠闲地离去
那一刻,真想时光倒流
我们都返老还童
用剩下的半条命
做一个迷途知返的人
作者简介
向天笑 = 湖北大冶人,60后;系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委员、黄石作协副主席。已出版诗集和散文诗集12部。
素手的诗
柳絮
世间那么多的,白
被赋予美好,纯洁
唯有我,被冠以轻佻
轻,没有重量之轻,佻,无处落脚之飘
我不过是在豆蔻之年
不过是在你们热烈的时候
不过是没有像芦苇一样,等到年老
就摆出了一场雪
不过是在你们摘下柳枝相赠之前
就说出了结局
我唯一的罪状不过是:省略了过程
暖冬
其实,有没有太阳
不是最重要的
我坐在江边,风没有亮出牙齿
一些草还活着
水没有浪了,在江面上不紧不慢地荡漾
对岸的芦苇荡
像刚刚涉水上岸的人,露出半截湿裤脚
垂钓的人,他一动不动
鱼在另一处搅出了水花
这样太容易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我紧了紧衣裳
仿佛重新回到尘世
菊
我才来
她们已经走了
那些鲜艳的,耗去了你热情的事物
已经各得其所
菊科,草本,性寒
是我不可挣脱的宿命
花楼重重,却不是我最好的活路
你摘几支插进瓶里
你抓几朵丢进茶里
你想一个人想得心焦的时候
我就在冷水里开,在滚水里开
大风
我总是要走到底
才惊觉你已经逝去
楼门空空,椅子空空
它们跟我一样,保持着同一种姿势
像一个人,突然被夺去了怀抱着的物件
只有堂屋的墙笃定,你在上面
大风中的黄昏,它杜撰你的影子
影影绰绰,到处都是
黄昏中的大风在楼口打转
现在它吹不到你,就使劲地吹我
背面
我们一定会走散的 这是宿命
你指给我看一团磷火的时候
这样跟我说
是不是所有的火都是
我们之间的媒介?
只要我在明亮的光里
你就是黑暗替我藏好的部分
你借着一团大火
走进了光阴的背面
那里有无数个圆
跟我们有重叠的部分
作者简介
素手 = 本名王美菊。生于荆州一个小县城,也将死于那里。没有职业,家庭主妇,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至于诗歌,我爱他,他不爱我的那种。
邱红根的诗
像极了月球上的长夜
周围一片漆黑
唯有一个大得吓人的蓝色星球
悬挂在天空上方
这是从月球上的月面看到的情景
视频拍摄者说:没有星星
没有大气层,月球上没有白天
想想我所经历的——
孤单的来去、偶然的相遇、莫名的怨恨
无端的嫉妒。凡此种种
像极了月球上的长夜
地球直径是月亮4倍
月亮上看地球需有更大的仰视角
更多的无法排遣的孤独
题贺兰山中的一片三色树叶
在贺兰山腹地
我遇到了一片三色树叶
黄色、红色、绿色
沿着脉络,掌形的叶分割得清清楚楚
在同一片树叶上
存在三种界限分明的颜色
仿佛在它身体里
进行着三种同时存在的时间
三种对立的颜色,三种对立的时间
它的边疆,裂开、裂开……
扩大成一个广阔的平原
让每次经过它的人,通向不可知的深处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在这里
早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下午是秋天
惊奇在持续发酵
寒露叫醒远行的飞鹰
有一刻我神志恍惚
思维仿佛卡在不同时空里
地米菜
大风刮了一夜
江汉平原没有遮拦
平原的风不知道迂回、转弯
也从不喊累
田野上的麦子、高粱、茄子、青椒
这些骄傲的高高站着的东西
都被折断了腰
塑料薄膜、黄沙、碎纸、瓦片、床单
这些轻浮的无根的东西
早被大风吹跑
那片地米菜却能够独善其身
地米菜低调啊!
总紧紧地趴在地上,开出白色的小花
并把根深深的扎在地下
如此甚好
她异常兴奋
早已疲惫的身体仿佛又获得了活力
房子要装修了
妻子查资料,记笔记,调研建材市场
睡不着觉。有一天
半夜还叫醒我,和我分享研究成果
她丝毫不厌烦繁琐的装修工序
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
时间似乎在后退
少女的羞涩重新爬回她脸上
如此甚好
更年期了,她仍脾气温和
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善意
老石匠
一辈子啃的都是坚硬之物
石磨、石碓窝、石桌、石凳、石菩萨……
一辈子都在和自己过不去
但石匠知道,只有越坚硬的东西
才会越长久
已经没有谁再喜欢这些有骨气的东西了
都浮躁。已经没有谁愿意沉下去
学习这门祖传的手艺
石匠很老了
现在他在用最后的力气为自己刻一块墓碑
慈父石沧海之墓,孝子石头立
石头是石匠唯一的儿子
石头不在了
他1979年死于中越自卫反击战
作者简介
邱红根 = 湖北汉川人,现居湖北宜昌。中国作协会员。诗歌散见《星星》《诗潮》《绿风》《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诗选刊》《汉诗》《读诗》《中国诗人》《天津诗人》等刊。出版有诗集《叙述与颂歌》《萤火虫研究》。
刘源望的诗
我喜欢写最矮的站立
通常说,站立就是向上的样子
如同刚刚冒出的嫩芽
如同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
甚至把弯着的,挺直一点点都是
我的海拔混迹于大多数
总觉得,匍匐在路面上的东西
把路,看得更清晰
也觉得,越矮,越易感受到地气
如一根扁担,横着可筑起墙脚
竖着,可插着一面旗
再如,讲再流利的语言
都从喊妈妈开始
一口饭,一口气
就是存在和生命的高度
生活中,再高的高度,其实
都是由似乎可以
忽略不计的站立,垒起
悬崖是块净土
只有在悬崖上
想象的活力才肆意张扬
老虎狮子梅花鹿猴子
只能探探头
而蚂蚁走在上面
好像就是一块平躺的铺路石
蝴蝶从来没有望而生畏过
鸟甚至把种子丢到缝里
在这个绝壁上
云替我们拥抱过
最美的野花替我们拥抱过
最好的药材也在这里
人们总习惯于在它面前勒住缰绳
让瀑布替我们表达
如果我们的手放在野藤上
它将是最好的篱笆
女人和狗
砧木
砧木,像被借腹的人
它蓬勃的一生
只剩下半个影子
门面的部分与它无关
不小心得瑟一下,露出原形
旁生的枝或刺,也像在
呼唤自己的名字
它被砍一刀
却对插入伤口的事物
包容一生
风总是撞在悬空的地方
风,有骨头的部分
总是撞在悬空有脊椎的地方
风刨根问底,其实始终
是在与一种有根的东西较量
在一个度字上,使出浑身解数
摇摆也是一种立场
他得意的是无嘴能吹响号子
柔软得能像刀子
他从来没有收尸的习惯
他也成不了一个容器
谈起他,江湖上满是皱纹
只是空气从不生风的气
他早已习惯了没有轻重的风言风语
连石头都成了风化石
两朵最美的格桑花
山南玉麦,一个曾经的“三人乡”
有两朵最美的格桑花
感动了总书记
她俩接过父亲在煤油灯下,亲手
缝制的一面五星红旗
用坚守,用拼命,让脚下的草
都有了国籍、有了姓名
用放牧的方式
让每一次出发成为一次丈量
让每一头牦牛成为了一面旗子
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
她俩,就像格桑花守护着格桑花
把格桑花,守成了战士
也守出了边陲的人气
作者简介
刘源望= 湖北通山人。现居武汉。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诗歌、散文散见于《诗刊》《特别关注》《延河》《长江丛刊》《芳草》等,出版诗集《月光下返青》。
张泽雄的诗
真人
没有留下一页经文。崖壁上的梯子
在心里拆了;
也没有留下踪迹
时间不过是一个虚数。
宫观毁了又建
传说中的真人,没有开口
即便塑了金身。那只乌鸦一直在飞
那块云朵
仍在往一根铁杵里浇水
大象记
万能的长鼻子,蒲扇一样的大耳朵
辽阔的吨位。山一样巍峨、笃定
与生俱来的王者气概
怀揣家族密码。缓慢、萌、爱心……
它们围着核心中的幼象,行进
或躺平,在睡梦里制造温柔陷阱
它们一路撒野、纵容
一路打家劫舍,踩碎、撞坏
吃饱了,拧开水龙头饮水、洗漱
人类小心翼翼,避让或指引
道路有多条,记忆是它们唯一的遗产
返回,还是继续北上
野象又开始背书
试图用次声波说出青草的暗语
车过女娲山
薄暮,一片一片从窗外驳落
山顶上,一幅细小的剪影,一颗米粒
一样的雕塑,在不断靠近我们
她弯曲的腰线
妩媚的身姿,她的心跳与喘息……
直到天空,从乳沟里消失。
那种显而易见的美,通过神话
被一块石头高高举起。暮色逐渐加重
车窗外,那颗即将消失的米粒
那个黑点,她仍然双手擎在空中
没有松开的意思
访盘龙城古遗址
一场大水。一个骑自行车的
一茬茬的考古人,隔了几千年时光
将草叶上滑落的一颗颗露珠
一一拾起
将瓦片和尘埃里的炊烟,一一拾起
风,把一条大河的波浪反复折叠
60多年了,始终没有停止。
坍塌的城垣、宫殿
散落的窑址、作坊,鼎、钺、戈
以及难以辨认的碎器葬。
一座渐渐清晰的城郭,穿过时空隧道
被我们看见
野百合
山中。那一截流水你丢失了
而我还在彼岸
等你赎回的波浪声。你敞开的嗓音
与风授粉的蕊,遮蔽了
你内心的宁静
我知道,你喜欢离群索居
又自由散漫;我知道
你已习惯了,高高在上
仙气飘飘
作者简介
张泽雄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等并入选多种选刊、选本。长诗《汉于此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高晓辉的诗
我把桃花喜欢过了
第一个来到桃树下,守候
听见流水的笑声:
"梅小花,杏小花,李小花……”
其实,每一朵花都认识我
命属桃花,只有九真山知道
我吻了羞怯怯的那朵
桃花开,就一定是春天!
吊床咿呀作响,风经过时
我把桃花喜欢过了
从东海度朔山上说起
尽管有些鬼画桃符
谈都城南庄的故事,桃花庵的酒
还有那只唤醒生灵的云鸡
天刚刚亮,露水打湿了草地
你冲我扑哧一笑:
"你的身体呀
藏着一万朵鲜活的桃花"
谷雨
从窗台这样子望庙堂湖
我无数次
远去的大雁
唤不醒城市里的钢筋水泥
雨来或不来
高家畈就在那里
春风,马不停蹄
一夜跑过千里。桃花流水
迷惑不倒庄稼人
种子春心欲动
可是,老牛骨瘦如柴
已驮不起沉重的木犁
江南岸,只有布谷
与村庄和田野产生共鸣
那一声谷的雨
那一滴谷的雨
石榴和我聊天
我们说起花
谁都没看出,我本是果中之花
哪些花朵笑了
红红火火的,还有小嫩叶
像爱情,像生命
我们谈到果
随意掰开一个,数着
亮晶晶,如我五十多年的青春
水中荡漾月的影子,镜子里
一朵花在浅笑
最后聊到死
我们的心,开始变得简单
直接落入泥土
抑或装糊涂,让飞鸟衔走
最后一朵栀子花
小区院子里,栀子花
开了。爱花的人争先恐后
开一朵,掐一朵
人们把花贴在心口
靠近鼻尖。可是
栀子花很痛,花瓣紧抱
在一阵晚风里
静默。最后一朵栀子花
迟迟不敢开放
它多想就是那轮明月
父亲
女儿小时候
喊我爸爸
长大了喊我爸
如今,喊我老爸
这让我惊醒
喊了50多年的爸
一个老字
哽在喉咙里
却从不敢当面喊出
直到在眼睛里
改口喊老爸,抑或
梦中大喊一声
“父亲"
作者简介
高晓辉 = 金融工作者。作品散见于《中华文学》《江河文学》《长江丛刊》《诗选刊》《当代人》等纸媒。
贺露的诗
橘子红了
无数个酸甜的名词,填满秋天
风,因此停了下来
叶子们支起耳朵,满含期待,又满含失落
青涩,已成为过去
如今,你们终于红了
红了,就有人趋之若鹜
围观,赞叹
暗暗 心生贪念
匆匆那年
时光上长满杂草
目之所及,残垣断壁
家属楼失去了烟火
紧闭的门窗,再也敲不开
十六岁的笑靥
递纸条的男孩
每天都还等待在路口
从这里走失,梦里
都找不回
现在
没有一条路能让你靠近
风一吹,再吹
这个满怀疲惫的人
想留下来,又想离开
捕捉
确定蝉声就来自身边
周围没有一棵草木
池塘里,一群锦鲤悠然游动
看到蝉在白玉栏干上时,一瞬间看到童年
没有迟疑,我们不约而同向它伸出手
捕捉——
幼时眼里笨拙的昆虫
从指缝间,敏捷地飞走
敏捷,如同光阴
在我们打开攥紧的手掌时
似有曾经,却满目虚无
花海辞
一大片格桑花火苗高擎
如果靠近
像这只蜜蜂一样,不知道
落哪一朵上
谁说秋风萧瑟,这花开成海
瞬间
把你带回六月的草原
你无法不爱这些燃烧的事物
让你觉得,她们都藏着一张人脸
立冬了
依旧不愿凋零
无花果
我,包括你,从来
没有见过它的花朵
现在,我们看到的果实
就在眼前泛着
绿色的,紫色的光
一点悬念,已然落地生根
这与一个年近半百之人的理念
多么契合
忽略过程
开始在意结果
开始在意 甜
作者简介
贺露 = 笔名甘露凝珠,次要诗社成员,现居武汉江夏。
严辉文的诗
一块湿地的解决方案
湿地是低的,低到水下
就被数代怕淹水的人放弃
于是需要800棵池杉
驮起水中虫鱼花鸟
溅湿金灿灿的阳光
形成独特的水云修辞
一块湿地要怎么成长
才能高于视线大于故乡
秋风奏响杉枝的琴弦
盛出6万亩涨渡湖波涛
在星星的头顶
到目前为止,白昼的涨渡湖湿地
还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章节
除了白云高过头顶
池杉的心事高过头顶
白鹭的翅膀和歌谣高过头顶
奇妙的变化
要等到森林沉默下来的时候
等到月亮沉下来打探
那汪水高过星星的头顶
全部的珍宝才显露出来
沉湖记游
沉默的芦杆,沉默的湖
祖传的沉默
源自古老的云梦巨泽
沉默无边
连惊叹和赞美都被淹没
人类从来没有显得如此无辜
突然觉得
作为狂妄的闯入者
我需要为我们无礼的造访而羞愧
沉默下来
世界呈现原初的模样
呈现人类的多余性
候鸟翻飞,沉水入定
在远离人类的地方
世界总是更自由自在
核磁共震
敲、钻、锤、打、击
敲、钻、锤、打、击
那最后也是最初的声音
那致命的变态混响
那机器的震怒
你伸着脑袋,双拳紧握
接受击打,同时接受某种
终极之问
你终归要适应
上帝的提问方式
为什么神的声音
一点也不温柔
唯鸟鸣安慰了晨光
有鸟鸣的早晨
世界心情大好事物相互欣赏
顺便也奖赏我一段
优质时间
洒水车铃声不怀好意介入鸟鸣
之前烧水壶嗞嗞嗞嗞
还有微信撕裂的提示音
构成最严重的干扰事件
“上帝说,要有雀鸟
在地面之上,天空之中”
悲伤浮出四月的水面
唯鸟鸣安慰了晨光
作者简介
严辉文 = 次要诗社成员。曾是知名时评人,现写小说、诗歌。作品发表于《安徽文学》、《芳草》、《青岛文学》、《绿风》、《长江丛刊》等刊。现居武汉市新洲区。
张文捷的诗
剥开洋葱
害羞的洋葱一直蛰伏在泥土
清脆、饱满,把皮长进肉里
剥去每一层紧裹的衣衫
也剥开每一层疼痛的肉身
却很难触摸到它的心脏
实心眼的洋葱
疯狂地往我们眼里放电
我们常常假怀忧伤
流着真切的泪水
剥开洋葱
重口味的曲线无法拿捏
惟有伤害,才有释放
当然,不要刻意去触碰那些痛点
即使到了动真格的时候
也请放下手中的刀子
要有足够的耐心
一层一层,向事物的核心递进
指纹
祖母握我的手,从枯枝里抽葱
细数十指的螺纹,发出易碎的叹息
爱折腾的命,在魔障里转圈
她的话总在我耳边回响
一直以来,我保持着一种
困兽被围攻的姿态
人潮汹涌,我体内的鹅卵石被磨圆
从母腹带来的身份证,时刻提示我
那无法改变的血性编码
原来这复杂的人世间
先天存有一张借据
我是为按手印而来的
爱,从事物的局部开始
整个天空你是爱不完的
先爱你缀着云朵的一扇窗的天
爱一只刚好飞过的鸟
爱它快要掉下来的羽毛
那羽毛,像被风反弹起来的落叶
它一定是生长在
最不起眼的部位的那一根
爱我们一个房间那么大的生活
无论是有趣的还是无聊的
爱它已经结束的部分
也爱尚未开始的期待
最专注的爱
是一件事过程中的进行
比如正在喝的那半杯红酒
要爱它的颜色
它的口感
涩口的部分,甜蜜的余味
还要爱刚刚泛起的
比你的酒窝更浅的涟漪
甚至你说出的略带醉意的话
不必字斟句酌
虽然语言是生活最易谋反的部分
我用剃须刀减少你口红增加的部分
简单的生活,像露珠相伴梨花
我用剃须刀减少你口红增加的部分
用红酒解救了厨房局促的爱
煮茶就是把凉水变得沸腾
然后校订彼此眼神里的颜色
工资卡仅仅是一组繁琐的数字
一块用旧了绒面的洗脸巾
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像被替换的沧桑
颠覆着我们脸上的情绪
如果床单也算夜晚的行车记录仪
生活的轮胎碾压梦呓和失眠的过程
泛起的风尘,倚仗一根晾衣绳的牵引
病历只纪录情感以外的部分
影集藏有不可挽回的流水
衣镜是形同陌路的旁观者
对我们每天的变化熟视无睹
能用钥匙取代门铃
肯定是至亲的人
一群大雁从芦苇荡起飞
早晨有雾,我并不能确定
芦苇荡最先打开的是哪一扇门
逆光群雕在红霞中呈现
我无法与其中任意一双眼睛对视
只是感觉湖水经过一夜的沉淀
肯定更纯净了
哪一只大雁率先起飞
这似乎并不重要
它把翅膀打开,有点迟缓
但毕竟还是为新的一天
翻动了日历的一页
它们升高一点,浪花就低一点
而芦苇快速生长,脚尖踮起
一根羽毛滑过叶尖,与激情无关
芦苇并没有招手远送
不过是风越过了虚空的边界
一群大雁从芦苇荡起飞
持续的过程
比我的期待短暂
我甚至来不及向天空大吼一声
作为旁观者,我不发声
就不会显得多余
作者简介
张文捷 = 诗作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林》《诗潮》《芒种》《草原》《绿风》《西湖》《飞天》《雨花》《星火》等海内外刊物。获《诗选刊》2016年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全国性诗歌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