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的传说
原作:周景春 整理:张玉乾
″华严寺"位于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的桑东街,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该寺院整体气势恢宏,主寺雕梁画栋,合抱粗的青石立柱上刻满了正楷小字,房檐上挂着风铃,每当风起的时候,清脆悦耳,使得华严寺方圆数百里赫赫有名。

唐王朝为什么要在桑落墅古街修建"华严寺"。故亊还得从"蔡家坟"说起。在桑落墅古街流传着先有"蔡家坟",后有"华严寺"之说。
隋朝末年,隋炀帝横征暴殓,荒淫无道,老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当时,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角逐华北。在起义的队伍中有位唐王李渊,仁慈爱民、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极富远见、又乐善好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平定了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唐朝,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
在唐王李渊的谋士中,有一位叫袁天刚的谋士,是有名的玄学家、天文学家,工于相术,曾给年幼的武则天看相,并言其"可为天下主"。
民间认为袁天刚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又称其为"袁天罡"。袁天罡以善观阴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为唐王朝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唐王李渊的器重。但后来唐王李渊许诺的高官厚禄没有兑现,由此开始袁天罡心生不满,感觉大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意。于是产生了“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的念头。他利用善观″阴宅"的特长,在全国范围内看了七十二处"阴宅"。据说这些"阴宅"的后人们有可能会成为皇帝,或许有人会搅乱唐王朝天下,并能争夺唐朝江山。

这七十二处阴宅"其中就有桑落墅古街上的"蔡家坟"。
"蔡家坟"在桑落墅古街的东街上,整个坟地是一块四方高地,四面通道。结合其形状故称为"轿杆地"。据风水先生推算说"蔡家坟"的后代能出帝王。而相距大约一公里之外沙河南岸的"街南陈"村要出八个保朝大将。
也不知何时,或许有人故意为之,此事居然遥传到了唐王朝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惊诧不已,觉得如果处理不好也许真的会后患无穷,于是就千方百计收买谋士袁天罡破解这七十二处"阴宅"。
经过多方思谋、考察并审核后,决定在桑落墅古街东街"蔡家坟"的南面建造一座寺庙。
这样经过几年的建设,一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华严寺"拔地而起。"华严寺"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有土木结构的建筑物一百八十多间,中心大殿是整个寺庙最为恢弘的建筑,两侧修建了一坡水式的东西厢房各五间,整体结构呈"山"字形。庙宇修建后香火旺盛,附近方圆上百里的巨商和百姓们纷纷前来朝拜。"华严寺"的建成,成功地压制住了"蔡家坟"。蔡家的后人们并没有出现什么帝王将侯,只出了一个红发女郎。而"街南陈"村也没出八个保朝大将,后代们只出了几个打铁的铁匠。据后来的历史传说:袁天罡看好布下的七十二处"阴宅"被破了七十处。另外两处由于地理太远,一处在西域,另外一处在高丽朝鲜,这为以后引出唐朝著名爱国名将,老百姓俗称的"白马小将薛仁贵"征西和跨海征东埋下了伏笔。

自元代至清代,桑落墅古街又相继建成了玉皇庙、关帝庙(南街)、三官庙(西街)、镇武庙(北街)。这些庙宇建筑精美,香火旺盛,成为桑落墅古街人民生活富足安定的保护神。
解放后,"华严寺"改建为"桑落墅完全小学"。古街人民的儿孙由此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惠后世,获益匪浅。
文革期间,先后历经红卫兵和红小兵们"破四旧"之风,桑落墅古街上所有的寺庙惨遭毁坏,现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墙,在风中低吟。
一九八六年在"华严寺"旧址上的"桑落墅完小"迁往新学校,全部房舍卖给了桑中村的村民们,从此,"千年古刹华严寺",只留在了古街人民的记忆中,留在了人们的饭后茶余的闲谈中。
斗转星移,日月更迭,时过境迁,"华严寺"遗迹只剩下那颗千年老槐树在寒风中孤立着。仿佛向世人诉说着曾经辉煌的过往,彰显着历史沧桑!

说明:
1、原文是周景春老师生前的作品,谨以此篇缅怀恩师、追念师恩。
2、周老师次子周永杰提供原稿,委托滨州张先生整理。
202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