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文之趣一一古人创作的魅力
作者|东香人-朱双顶(中国)
清著名戏剧家李渔说:“‘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又说:“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则科诨非科浑,乃看戏之人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可作小道观乎?”李渔这里说的“机趣”与“科诨”,虽说的是戏剧创作之事,实则是文学创作上文之趣的一种,讲的就是如何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了。有趣的文章读过后,妙趣横生而令人开怀难禁,回味绵长而让人留连忘返,其语言上的逗趣、内容中的风趣、结构下的有趣,构成了一幅或闹或静、或哭或笑、或愁或乐、或讥或赞、或文雅或通俗的喜剧之色彩、悲剧之深沉的场景。以元曲为例,来看元曲大家们是如何将趣味引入曲中的。

一是方言常语,多发天然,将口语化、散文化带入曲中,构成了语言逗趣的韵味。关汉卿可称得上这方面的“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
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
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
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
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
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
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
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
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
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
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期
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原来的“不伏老”,竟是这样一个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浪子”,其插科打诨的嘴脸跃然纸上,背后却蕴含着其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折射出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趣就成了语言上的逗乐、行为上的放诞、意志上的顽强,是趣得风骨犹存。

二是俊逸疏宕,别具一格,将深沉意境、隽永情感带入曲中,构成了结构风趣的架设。马致远可算是这方面的“曲状元”,他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之所以脍炙人口而广为流传,就在于其结构别出心载。开头三句为鼎足对(曲中三句相对的一种特殊对仗格式),每句全是三个偏正名词组成,无谓语;三个名词看似并列,实有宾主,三句的中心词皆在末尾,前两个词是修饰第三个中心词的定语,即“枯藤老树上的昏鸦,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道西风中的瘦马”。“夕阳西下”则是前三句秋景的时间光色背景,而末句“断肠人在天涯”才点出了“秋思”的主题。趣就成了结构上的奇巧、层次上的点睛、情景上的虚实,是趣得隽永含蕴。
元曲中的这种别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且还不断地趣出花样来。再来看姚燧的[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征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在这首曲子里,无抒情,无比兴,有的只是一位思妇的直白,四句话二十四个字,从寄征衣这个角度着眼,用笔达到了巧夺天工之意境,将思妇寄与不寄矛盾心理描绘得活灵活现。趣就成了情愫的哀怨、心灵的再现、思夫的缠绵,是趣得浑然天成。

三是用语夸张,构思奇特,将滑稽诙谐、质朴古拙带入曲中,构成了内容风趣的多彩。王和卿可谓是俗中见奇,他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
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
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
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蝴蝶本有美丽的外表,在曲中却被夸张地描写为极鲁野的行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性效果,让人产生对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陋现象的联想。趣就成了想像上的夸张、滑稽上的诙谐、内容上的联想,是趣得构思奇特。
而张养浩则是登高望远,他的[中吕•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
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了北邙山
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
便是臣,也唤不应。
面对埋藏了从汉到宋众多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洛阳北面的邙山,其登临所见的是,仅有了残铭断碑,一切都成了尘。由此发出“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的人生如梦、富贵无常之感慨。趣就成了碑铭的凄怆、山尘的悲凉、生死的感悟,是趣得质朴古拙。

文之趣,是作者创作时赋予文章风趣的韵味,体现的是作者创作时诙谐的手法与吸引人的感染力,是赋予文章鲜活生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创作上的风趣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有趣在于发现、在于积累、在于使用。元曲的风趣,并在于它有多高大上,反而是实实在在的下里巴人、地地道道的生活之语。李渔说“科诨”贵自然,是“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耳”。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中获取感悟,将生活中的趣事趣闻自然引入文章中,使“机趣”与“科诨”成为创作中魅力的添加剂,文章也因此变得“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聚雨过,琼珠乱散,打遍新荷”。
( 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