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过两三周了,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那天下午两点多钟,在深圳香密路和侨香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发生惊心一幕。
这里是一个立交的大十字路口,纵横两条路双向都有十多排车道,桥下还增设了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左拐专用线。
我徒步,在即将通过十字路口时,突然听见后面“咣当”一声巨响,惊天动地,把四周的人都惊呆了。回头看,一辆大货车的车箱脱离车体,侧翻在地。车箱又长又宽又高,与列车车箱的大小差不多。车辆在通过立交桥下左拐专用车道时,撞到了限高的钢柱框架上,箱体被框架隔在外面,车头进入框架里面,还继续往前开,巨大的拉力拉断了车箱固定设施,猛然摔到地面,一个庞然大物,把一条直行车道和左拐专用车道彻底封死。后面陆续上来的车辆一会就排成长龙。
我闻声走近事故现场看个仔细。
真是万幸,直行线上,前边一辆车刚刚过去,险些遭殃;后边的车,辛亏司机反映快,“吱嘎”一声急刹车,如果再差零点几秒,就将是不可想象的灾难,无论什么样的轿车非给拍扁了不可,更不要说车里边的人了。
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中年男子被惊呆了,下车过来看究竟,惊讶地对我说:“车祸!超高了!是不是?交警不能少罚钱了!”秃头顶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超高,谁都明白。只有司机糊涂。
司机慌忙下车,边看现场,边掏出手机拨打电话,在地上来回踱步,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从惊心动魄中暗暗地对司机三个责问:
限高框架那么大的一个设施,20多米宽,上面挂着俩大圆盘,红圈白背景醒目的大字“4.2m”,怎么就没看见呢?
你自己开的箱式大货车,箱体加车体总共多高,你自己不清楚吗?
真是一个“马大哈”,看来,要想让安全观念真正入脑太难了!
我突然想起事故发生的时间,正是午休时光,这个时间段,司机最容易困乏,是事故多发的主要时段之一。从多起事故发生的时间特点来看,除了夜间,特别是下半夜行车,事故多发以外,其次就属中午时段事故多发了。无独有偶。大脑中的记忆碰撞,多年前目睹的另外一次交通事故从脑海里蹦了出来。
也是中午,在长春市繁荣路与伟光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一声巨响,好像放炮的声音,顺声看去,一辆混凝土硂车在拐弯时侧翻,狠狠地砸到柏油路上,司机横卧在驾驶室里,好在没有伤亡。
两起事故都是大货车,这让我总结出一条教训:开车,千万远离大车,要与大车保持安全距离,切不可以靠得太近!另外,中午尽量少开车、不开车。万不得己必须开,也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在很多场合,在很多条件下,我们说,人的生命是坚强的、顽强的。没错,那是意志的力量,正义、信仰、精神的力量使之然也。但是,在安全事故面前,生命是非常脆弱的。
那是一个寂静的凌晨,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当时我在省政府的部门工作,作为事故联合调查组成员,我和同事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天已经麻麻亮,现场可以看得清楚。那是一个非常凄惨的场面。一辆客运中巴,与一辆违规停在路旁的大货车相撞,货车上装满钢材,超宽。中巴司机下半夜开车,疲劳驾驶,撞到货车上延伸出来的钢材上,钢材像一把把利剑,从客车副驾驶的位置向车身方向划过去,切开长长的口子,连同车里边座位上的乘客也无情地划了过去,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有些人还没醒来,不知不觉就离开了人世。有些人经过痛苦的折磨,经抢救无效身亡。那些好端端的生命,在一瞬间,无可挽回、永远地丧失了,天降横祸,多少家庭破碎,多少亲人,欲哭无泪,欲喊无声,悲痛欲绝。血的教训,永世不忘。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个永恒的主题,关键是要落实到一线人员、最前沿人员、具体操作人员的身上,落实到这些人的脑子里,体现在他们双手的实际操作中,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能时松时紧,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把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在深圳这座节奏快捷高效的城市里,人们都在忙碌正经事,对于眼前的交通事故,无人围观。
街头一幕,在“福田交警”迅速赶到以后,拉起警戒线,疏导交通,现场拍照、测量取证,很快,事故车辆就被清理出去,交通恢复正常,一切都回到了事前的样子。
立交桥下那幅巨大的限高方柱框架,好像一个坚强的安全卫士,监视每一辆路过的车辆,使其规规矩矩,确保交通有序、畅通、安全。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