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钊

湘西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梦起的缘由是童年时看过的《乌龙山剿匪记》,被电视剧中的故事所吸引。后来也巧,我参军服役的原47集团军,就是这支当年在湘西执行剿匪任务的部队。而促使我湘西之行念头萌发的,源于一个公众号,起于一条新闻推送,颇有“遇见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的惊喜。
2021年8月初,在“猛进猛进第47军”公众号(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多为原十纵四十七军后辈或原四十七军老兵),我看到了“老兵孙赤兵追寻父亲足迹,跨越千里宣讲剿匪史”的推送信息,这是一条来自湖南怀化市新闻联播的视频。讲述了原47军老军人、党员孙赤兵以自已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党史教育学习实践的报道。孙赤兵追忆父辈战斗足迹,来到辰溪县湘西剿匪史料陈列馆,挖掘整理剿匪史料,并成为志愿者的故事。
看罢这个消息,勾起我心底的军旅回忆:关于曾经服役多年的老部队,关于在这支部队摔打锻炼的往事,关于心中一脉忠诚的血液,关于同样曾是47军人的情怀……我的内心泛起了涟漪,军人对曾工作、生活过的单位是极有感情的。
作为原47军的退役军人,我对湘西剿匪的军史,有极浓的兴趣。在1950 年,新中国的第一个早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曾应邀为远在湘西剿匪的一支英雄部队题写战报和报名,元帅提笔沉思良久,终以“猛进”落纸,概括了这支部队的精神和历史。这支部队就是四十七军,亦称“猛进雄师”。后来,关于这段剿匪的战斗,被创作成了热播一时的《乌龙山剿匪记》,也是军史中的光彩一笔。直至2017年,“猛进雄师”在军改中渐行渐远,历经90年的洗礼,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尽管已转业回地方多年,猛然间又看到关于老部队的这段战史,我心中倍感亲切。当年为什么要去湘西剿匪?今天的湘西人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这段历史,放到当今时代来看,有什么意义?先辈们的精神怎样结合时代进行弘扬……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索。
一个老军人,不顾年近古稀,尚且自发地去做这件事,整理这段军史,参与志愿活动,作为我,一个曾在“猛进雄师”服役多年的后辈,是不是也有必要做点事情,让“猛进”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于是,我给公众号留言:“有没有老兵孙赤兵的联系方式?我想联系一下。”第二天便得到了后台回复:“你加我微信。”
加微信后,始知“猛进猛进第47军”公众号由四野十纵分会会长梁晓东组织创设,创办者姜淑芬亦是原47军军人后辈,(四野后代十纵分会的秘书长),我把自已的想法跟姜淑芬前辈沟通后,请她代为联系,于是很快得到了孙老的回复,“请山东的刘文钊直接加我微信或来电话均可,有弘扬正能量的愿望是很好事情,我们应该鼓励支持。”
在姜淑芬前辈的推荐下,我加上了孙赤兵前辈的微信,方便了电话沟通交流。遇见孙叔,感受了同是47军军人的“后辈情怀”,聆听了更多“猛进雄师”的先辈为了人民幸福、血洒湘西的故事,而生执念,责任;湘西,成了萦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地方,遥远的梦再次升腾起来:一定要去湘西,到这片“猛进雄师”先辈战斗过、挥洒过热血与汗水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当年的红色记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刘文钊,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服役于西北,有多篇散文、诗歌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