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弯弯挂九重》
文/曹文有(山西)
一:
月儿弯弯挂九重,
风吹野花分外香。
山影倒立池塘中,
水中月儿笑容容。
二:
月儿弯弯挂九重,
好像是在捉迷藏。
恰似一颗好香蕉,
乌蓬船上歌声扬。
三:
月儿弯弯挂九重,
相邀嫦娥起舞忙。
看看人间多美好,
别在月宫受凄凉。
四:
月儿弯弯挂九重,
潺潺流水小桥旁。
有情儿女诉衷肠,
相聚又别泪汪汪。
五:
月儿弯弯挂九重,
阡陌一派金色黄。
独自望月思远方,
千里婵娟入梦乡。
(7月23日写于太原
一:楚辞的名称
楚辞是指诗体名,指以战国时代的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二是指诗集名,西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贾谊等人的类似之作共十六篇汇编成集,集名为《楚辞》。后来东汉王逸又增人己作一篇,成十七篇,名成《楚辞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亦都承袭屈作形式。
楚辞的特点: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气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二: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超过八句,即十句及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笫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的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的对偶要求则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要求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三:陆游的爱国情怀: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宋金对抗的时代。外族的入侵,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又仕途坎坷,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对人民疾苦的关心都倾注于他的诗歌之中,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他的一生为国家统一而努力,谱写了一首首充满悲壮的爱国情怀的诗词,不愧是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让我们来欣赏他的这首诗词:《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求。
胡未灭,鬓先秋,泪先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引入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都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形成排比,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灯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己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这里的″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沦州"指闲居之地。″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是如此矛盾,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陆游这首词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先沧州"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门活深沉的特色,比一般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