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钱塘潮
作者:申力
钱塘江,海宁人称钱塘江为“海”,称钱塘江的堤岸,叫海塘。
观潮的胜地盐官称为海宁城,江边的一座残塔,被海宁人视为镇海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巡海塘,曾在斜出海口的海宁大尖山观海阁题匾四个大字,“海阔天空”,把钱塘江下游的的非凡气派,概括得十分精当。

这个喇叭形的浩浩天堑从镇海塔从东面,以六里、十里、五十里、一百里、二百里计宽,给人留下一种水天苍茫,极目无边的海的形象,这是长江、黄河,以及世界上任何一条大河,都无可比拟的。
以至于秦始皇这样的人物,要经过浙江到会稽祭祀大禹,据司马迁说,要绕道西行一百三十里的路程,择狭口而渡,才能到达。

因此,海阔、潮大,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引来人山人海的观潮客。
我们住在离海塘最近的一家旅馆,晚上睡着了也被隆隆的潮声惊醒,第二天一早,旅店老板对我们说:你们快去江边,今天的钱塘潮肯定会壮观,包你们看了后,会感谢我的。
我同老伴及其他旅店的游客,一起涌到一个指定观潮的江边,那里也聚集了不少的人,现在是深秋,明魅的秋阳照耀着辽阔的杭州湾,海塘上,遍地茅草吐白,开着许多蓝的、黄的小花,招来蜜蜂营营,粉蝶翩翩,高出一筹的土坡上,一望无际的芦竹,棕黄的长穗,齐刷刷地伸向无风的天空,静得没有一丝波痕,水相当清,也很浅,可以看见小蟹从泥沙中悄悄钻出来,自由地游荡。

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蓝色的钱江,看到静穆的大海,心中无限欢喜,感到钱塘江的性格不是一味地喜欢激动,她还是具有从容的、深情的难以置信的自制力。
忽然,一阵寒气袭来,不由得使我打了个寒噤,来了,遥望东方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白线,万里江空,隐隐有声,近海的浅水,哗哗地泻向中流,平静的海面被打破了,白线飞疾滚滚而来,越滚越快,越快越猛,越猛越粗,风,也越来越急,潮响了,白线变成白虹,翻卷得更急了,似乎就要逼进人们的眼前,成了一道二米多高的白色城恒,这就是最富于壮观的刹那间,但见冰山爆炸,沧海横流,人们的惊呼声被淹没了,随着那轰的一声巨吼,水面刹时长高三、四米,看,浪花撒向岸边,曾驱策江岸上那重有三千斤的铁牛跳向天空,面对着这汹涌澎湃的钱塘潮,枚乘的高论钻进了脑海里:“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澹澉手足,頮濯发齿。揄弃恬怠,输泻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钱江潮真是一种“推到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巨大威力呵。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江潮势之大,威力之强,乃是天下奇观也。

【作者简介】申力,笔名申维希,先后在《重庆工人作品选》《重庆文艺》《星星》诗刊、《重庆诗歌年鉴》《江津文艺》《作家》《重庆诗社》《长江诗歌》《现代诗歌》《东方诗人》《文学顾事》《文学时代》《红烛诗刊》《东方散文》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数百篇,有《红月亮诗画艺术社》《江南诗画艺术院》《相约金话筒》《笑傲文学》《诗韵墨语》《彩虹文台》《南极光文学》《远方诗歌文化传媒》《三江文学》等多家平台朗诵诗文数百篇。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