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魏龙会初冬
文/陈洁

初冬十月,虽暖阳高照,但还是有一丝寒意。十月初八上午九点左右,一阵手机铃声惊醒卧床懒起的我。接通一看,原是同学魏龙发来手机视频连线。躺着仓促地接通连线,以听魏同学有何见教。我沧桑的面容瞬间在屏幕上暴露无遗,那边却给我一个侧身镜头,且镜头晃动不已,让我难以完整看到魏同学而今的风采。
我与魏龙是高中同学。已近40年没有联系,没有相见了。魏龙,中共党员,西安市周至县楼观人,硕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当代新诗苑》联盟组织机构顾问兼评论部长,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许多有哲理的诗词、杂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及多家公众号平台发表。曾荣获“金秋杯”中国鲁迅文学创新奖优秀奖。当年我们也算是赶上高考制度刚刚恢复那一波。我与魏龙编分到周至五中高一二班。魏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神、帅气、才思敏捷、积极向上,有活力,有人缘。也许我的眼光和大多数人的眼光一样,所以,魏龙刚被编班,便被同学们选举为班干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拥戴。他尽责尽职配合老师,服务班级,融洽同学。他一直任班级团委书记,校团委委员,他出色的工作,常常受到学校团委表扬,迎来同学们赞许的目光。匆匆的两年高中学习生活过后,魏龙高考金榜题名,迈入人生更高的学府知名大学,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我高考名落孙山,含泪背起沉重的行囊,踏入我贫瘠的家乡,在空旷的田野放飞梦想。尔后,我们便再无见面,再无联系。

多少年后的今天,偶然,与老同学魏龙有了微信,电话联系。回首往事,让我不免心情激动,不由自主眼睛湿润。前期我和老伴在周至县接送孙女上学期间,魏龙就电话于我,说过段时间从宝鸡单位回来,要来看看我,叙叙旧,谈谈心。那时,我只当他是一句客套话,便随口答应:“好,欢迎你来,欢迎你来!”。而日前的视频连线,我已从周至县城回到了楼观家里,魏龙已经回到周至县马召镇他表哥那里。
与我通话的意思,就是通知我,他要接我去他表哥那里坐一坐,吃个饭,沟通一下感情,抒发一下多年未见的同学感慨,谈谈退居的业余写作生活,顺便逛一下马召十月十交流会,欣赏一下仙游寺美景。听了魏龙的话,我连忙拒绝道:“不不不,我身体不好,出行不方便,你的心意我领了,去马召聚会就免了吧。”可无论我如何拒绝,魏龙一再坚持要来我家里接我过去。

随后他把手机视频连线交给他表哥,让他表哥给我说。瞬间,一股暖流溢满我的心田,刚刚还躺着与魏龙视频的我,赶忙坐起来和他表哥打招呼。他表哥再三让我过马召那边去坐坐,我还是那句话:“对不起,我身体不好,出行不便,不敢打扰你们。你们心意到了就好。”视频镜头那边,魏龙的爱人也和我打招呼,让我过去坐坐。我无地自容,真不知该怎样回答她。尽管是那瞬间镜头,尽管是隔着屏幕,但能看得出来,魏龙的爱人是位真诚、善良、娴静、友爱之人。与他们视频连线,我倍感亲切,倍感温暖。他们的热情,驱散了初冬的寒意。我怕长时间连线难以回绝魏龙的好意,于是我便不太礼貌地直接挂断视频连线。挂断电话,我长长出了口气,感觉自己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
回绝了魏龙同学的邀请,我又躺下,打开手机,浏览群里消息,翻看朋友圈内容,欣赏各大媒体资讯。正看得入迷,电话声又响起,一看还是魏龙。接通电话,魏龙电话中说:“老同学,我已到你家门口了,你来开一下门。”在电话里,听得出魏龙在向一个熟知我家住址的人,打问我家的具体居住地方。我赶忙说了自己家的情况,无须我去开门,直接进就可以。因为我家靠公路,很醒目,只要发方位,一找就到。只是家里杂物太多,凌乱不堪,若要会客人,真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我还没来得及把散乱的房间整理一下,魏龙和他表哥一行已走进我的房间。四十年未见的老同学,没想到在我这乱七八糟,凌乱不堪,无处安坐的农家小屋勉强入座。那一刻,我真有点惭愧人生的感觉。转念一想,既然老同学肯登门前来,我就不怕他笑话我的惨景。

再看老同学魏龙,一如当年之潇洒。礼帽风衣加身,金丝眼镜架耳。乡音乡情浓烈,知心话语暖心。尽管岁月刻下年轮,但智慧与稳健并存。两手紧紧相握,万语千言润心。魏龙和他表哥再三要求我去马召那里玩一玩,只所以登门造访,就是想请我去马召那里坐一坐,看看黑河美景,诳一诳马召会。然而我的身体不允许我成行,我只能感谢魏龙同学的好心好意,感谢他给我带来厚重的礼品,感谢他带给我满满的同学情,人间爱。
老同学魏龙仕途天骄,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思想先进,待人真诚,热衷公益,积极向上,文采飞扬,佳作连篇。虽然与魏龙同学相见时间短暂,但我能感受到他为人的成熟与谦虚,待人的热情与友善,与他的文字一样真实可信,友好温馨,热情奔放。他的文字与言行把自己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岁月匆匆,人生须臾。瞬间美好,永远记忆。同学深情,植根心底。祝老同学魏龙家庭幸福,工作顺心,笔力雄健,佳作不断。也祝我们同学情越处越深,越来越热,更祝天下所有人真诚相处,有情人生,让余生充满乐趣,让晚霞更加精彩迷人。



【作者简介】陈洁,男,周至楼观人。简居于旅游胜地古楼观台下,作学在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之侧。喜书画、爱文学、善收藏。曾在《陕西教育》《当代青年》《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稿多篇。就职于周至县楼观镇一学校,为《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特约撰稿人。《诗韵墨语》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