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湘生,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
追随秋的脚步
霜降莅临
美丽怡人的秋天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
感触颇多,眷恋深深
追思秋光,感慨万千
寒露一朝露珠满
沁人心扉透骨寒
秋韵秋景如诗画
秋色渲染万里天
尤如少女般的初秋
从头到脚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尤如正午阳光的中秋
红红火火,如诗如画
尤如落日的晚秋
少了些许往日的光鲜和绿意
时光易逝
时间无限
无法留住秋天的大美
方可抓拍感悟秋光的烂漫
无法留住秋天的成熟
却可追随秋天的脚步一往无前
站在晚秋的十字路口我们思绪绵绵
不负光阴,不负韶华,抓住现在,珍惜眼前
品味秋天的韵味
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欣赏秋天的大美
入心、入梦、入神、入仙
感悟秋天的气息
沁人心脾,撼人心动,留恋不舍,神韵无限
今音(雍赓)评论:
追求的与众不同是在于召唤
四段二十八行,分段有悬念,念段内行数的四、十、六、八,均都为双数。这是有意思的地方和看点,比如看方位,也就是角度,然后把诸段文字放在其中思考。
作为个指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传承的理解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对宏观把握,而把握的力度,也就是二十八行所透出来的气感,在诗歌中,人物对应的是“秋”。并能做到“入心、入梦、入神、入仙。”
作为得悟;作为提升;作为区别于他人的智慧重心,就在于这四个“入”,其中含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学问的交叉,已经超出了三维空间,比如,梦、神、仙等。
之所以要作这样认识的理由是在于“无限”存在。对它的敏感,是因为“入心”。这时候,诗歌中所阐述的思想自由度,再一次被打开,并且作为人物的前瞻意识,直接为自身的生命质量,增加了一层保护。受到的伤害自然会少。伤害少了,风险被化解了,延年益寿才会变得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