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孩子为何需要美学教育?
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妙趣横生。那只羊为什么那么有趣呢?因为它不像别的羊一样只知道吃草,它还懂得欣赏花的美好。
这只幸福而浪漫的羊,实在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活着不应该只是吃饱这么简单,在吃饱的基础上还应该有点喜好和追求。尤其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吃饱甚至吃好都不再是问题,在此基础上,享受吃饱之上的更高境界的精神愉悦,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快乐的。

对美的精神性追求始于童年。2O14年许鹤东老师第三次创业,从事美术培训,宏扬中华文华艺术,积极倡导“亲子情,书画缘,共同构建幸福家园"的办学理念,成功组织社区上百人研习书画,形成亲子学习新风尚。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潜心研究4岁~18岁孩子们美育课程,八年里,针对幼儿创意班、少儿书法国画亲子班、专业提升班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做深入了解与考察,通过不断地研习与磨励,用科学的理念培育孩子们茁壮成长。对孩子的美育教育、美育理念,许老师有着这样的见解。

阶梯少年美育理念:
罗兰艺术坊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三级渐进阶梯式教学理念,遵循儿童成长特点,专注4~18岁儿童美术天赋开发。
第一阶段适合4~6岁孩子们,通过半手工十半手绘动手课程,开发孩子们创新思维模式,培养美学观念,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第二阶段适合7~8岁孩子们,导入传统的书法国画,理解图文并茂,体验意境之美,留住民族的根。
第三阶段9~10岁, 待孩子们坐稳了,我们才学习精准素描,静物写生,色彩表达,应试学习。
这样先放后收,符合孩子们成长规律,若先严,后松,则难转换思维模式。

4岁~12岁孩子们美育心得
1.导入艺术元素,从点线面学起,掌握艺术语言,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自如表达想法。
2.基础练习与创作作品相结合,有图纸有作品,学以至用。
3.在画之前先立意,再动手,形式多样,作品出彩。在创作作品时,也学习成语、传统故事等中华传统文化,并将文化元素融入美术作品。
4.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从小发现美的眼睛。

5.半手绘,半剪纸,手脑并用,倡导孩子们互相协作、互相学习,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们更好地相处与合作,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
6.阶梯式教学,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从小播下一颗探索美的种子,保持学习的兴趣,造就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7.素质教育关乎孩子们艺术审美情怀的培养,传统文化的渗透,儒雅个性气质的形成,关系到美好民族气节的形成,意义重大。

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按其个性特点指导创作。
美学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颖的美学教学方法能培养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儿童,同时不同儿童的个性也会带来不同模式的美学创作。在美学教育中,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的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审美,是我们对世界万物进行“美”的判断,它透释着一个人的品位、见识与眼光。衣着打扮、居家装饰、言谈举止等等生活习惯无不体现出个人的审美水平。
审美,犹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可或缺,并非艺术家的专属。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审美源于对美的记忆”。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点亮心灯,做儿童美学的启蒙者。正是抱着这个理念,许老师在美育教学中,更注重塑造孩子的审美观,培养孩子孩子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让孩子用审美的眼光去感知世界。这是许老师的追求。

魅力旗袍会主要协助姐妹们研习书画,内外兼修,互惠互助,相夫教子,协助金领一族姐妹们 齐家治司,培养优秀下一代而共同成长的团队!

2O16年鹤東老师创办的魅力旗袍会在华商EMBA年会上展示近年的国画新作,受到一致好评!


鹤東老师在珠江新城组织白领丽人花鸟班,研习牡丹花,白领一族姐妹们学习女德,交流育子良方,培养家国情怀,课后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