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宿驱虎庵观月
作者/邱兆勇
驱虎庵坐落在崂山土峰顶下风景优美,驱虎庵后叫微子崮,传说商朝微子为躲避纣王,乘船到了这里,登陆后在山半腰小平地盖山庵子暂栖身,这是驱虎庵的前身。华盖真人刘若拙,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来崂山,因当时崂山多虎患,建“驱虎庵”,一面潜修,一面驱虎。驱虎庵前不远处是浩瀚的大海,从这里到海边,也就是著名的钓鱼台。
“太清水月”是崂山十二盛景。钓鱼台距太清宫东边大约一公里,海中有礁石如台,方方正正巨大盘石突兀在海中,潮峰四面冲击,不时溅起数丈高的浪花,极为壮观。人称钓鱼台,明清很多文人墨客把欣赏“太清水月”奇观,最佳地点选在钓鱼台。传说长春子丘处机在此夜钓赏月,元代道士宋绩臣在盘石顶端的平整处镌刻钓鱼台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仲秋赏月是登山者最喜爱的活动,背着夜宿的行囊,坐旅游大巴从崂山著名景点太清宫下车,到达海边观海亭往东走,穿过航海坐标,就是登山者最喜欢的野路‘“滨海大道”,野路背靠青山,面临大海,高高的绿树在路的两旁,聆听着海的波涛,鸟儿在树林里欢唱,欣赏碧海蓝天的景色,脚下青草葱葱,野花散发淡淡芬芳。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愉悦的心情涌上胸膛。
驱虎庵的地理环境有小江南之称,曾经的崂山江南植物园,有很多珍贵树种和花草。非常适合夜宿,中午到达驱虎庵,以千年银杏百年槐树为邻,在墙基废墟前安营扎寨,天高云淡,青山绿树,鸟语花香,草茂竹翠,到树下小河沟取水做饭冲茶,和山友喝茶吃饭,聊天拉呱,其乐融融。拙作诗一首:
《驱虎庵》
微子东渡建茅屋,面朝大海背依崮。
拙若修庵驱虎狼,绩臣钓台留诗赋。
高山碧海映明月,聆听涛声观浪舞。
银光闪闪星点缀,庵前溪流伴古树。
千年银杏百年槐,微风轻吹飘白絮。
崮前尽开无名花,清香弥漫群芳妒。
踏着前往钓鱼台的小路,走进鹅卵石海滩,登上钓鱼台,一字诗呈现在面前,八月十五的大涨潮,浪大流激,激浪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发出震耳声响,身后群山绿树环绕的海湾,岸边礁石耸立奇石怪状,举目远望碧海游艇飞驰,海鸥在海中傲翔。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大潮涨到高峰潮后,大海风平浪静,没有大海的涛声,晚霞染红半边天空,群山丛林尽染,海面波光粼粼,绚丽夕阳映在海面上。天渐渐的暗下来,夜静海潮平。皎洁的月亮跳出海面,银盘明月空中悬,银星闪烁,溶溶月色倾洒海面,倾洒在钓鱼台上,浮光潋滟,冰轮倒映在海面。钓鱼台果然是崂山赏月的最佳地点。
岸边清风掠竹,海滩细浪轻拍,宁静的夜晚,幽静的驱虎庵,引起我无尽的遐想。拙作七律诗两首:
《钓鱼台》
皎皎银霜洒碣台,溶溶月色水中来。
浮光潋滟微波荡,飞絮缤纷细雪堆。
诗赞绩臣吟海钓,梦邀若拙赏潮回。
老苍不羡严陵濑,遥望婵娟共举杯。
《赏月》
皎洁银光曜太清,无垠碧水海潮平。
冰轮倒映粼波亮,玉兔欢腾月色明。
夜伴嫦娥翩起舞,晨随骚客共嘤鸣。
携君痛饮吴刚酒,云淡天高万事轻。
作者简介:
邱兆勇(抱朴),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黄海橡胶集团退休。1954年1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岛市诗词学会会员,李沧区诗词分会理事,《东崂诗刊》编委。
主播简介:
张庆明(劲舞秋声),天津宝坻人。生于1964年,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业余主持人,京剧票友,多次荣获京剧彩唱大赛金银铜奖。爱好诵读,多家平台主播。有两篇散文获得市级奖并出版。多篇长诗见于各平台。比投全国诗词名家季军。多篇有奖征文获奖。撰写几十个小品,相声获得区级奖,编排辅导舞蹈音乐剧抗争荣获第二届全球环境自然日华北赛区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