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丰碑咏叹调(81——85)
——陈昌华朗诵诗选
原创 陈昌华
赵博生(1897——1933)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八十一
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从小立志救国救民
20岁考入保定军官学校
皖系奉系直系都当过兵
最后投奔冯玉祥麾下
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
他痛恨军阀混战不愿屈从
率领特种兵旅教导大队
易帜为三民主义救国军
到达东江口时遭敌伏击
退守深山化整为零
辗转投奔二十六路军
出任参谋长伺机而动
1931年9月成为中共党员
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34年11月14日傍晚
霹雳一声震乾坤
他和董振堂季振国一起指挥
宁都起义举国震惊
一万七千名官兵掉转枪口
鲜艳的红旗插遍全城
蔣介石调集重兵围剿
企图一举消灭主力红军
作为红五军团副指挥13军军长
他亲率四个团冲锋陷阵
吸引牵制了三倍之敌
打退了白匪一次次猛攻
在距敌百米之远的阵前
他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山河垂泪,天地悲恸
他用自己36岁的生命
实践了他诗言志的心声
“我死国生,我死国荣
成功同仁,实现大同”
朱德总司令为他
题写了“博生堡”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宁都县城
这块他领导起义的土地
永远矗立着他的永恒
2021年7月13日
赵登禹(1898——1937)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八十二
自幼拜名师习武
精通了刀枪剑戟少林功夫
尤善赤手夺刀空拳夺枪
艺高胆大,威震江湖
16岁和兄长及同村好友
千里迢迢踏上投军征途
跋山涉水一路步行
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
武艺高强被冯玉祥看中
从护兵到连长杀出一条血路
中原大战后队伍整编
晋升29军109旅长脱颖而出
九一八亊变后日军步步紧逼
战火烧到长城一线的国土
他奉命率领109旅官兵
坚守喜峰囗长城的门户
他率领官兵与敌肉搏
负伤后仍不后退半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出了军威洗雪了耻辱
先后砍杀日军五千余人
喜峰囗大捷令国人欢欣鼓舞
九一八之后的第一场胜利
一举唤醒了中华民族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他出任132师师长挺身而出
率部守卫京城的南苑
血战到底不惜粉身碎骨
面对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
他率部击退了日军的多次反扑
在奉命突围的撤退途中
他身中五弹壮烈殉国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
壮志未酬,死𣎴瞑目
作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他用鲜血写下最早的记录
2021年7月18日
闻一多(1899——1946)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八十三
他是一位诗人,一位
把笔作为投枪和匕首的诗人
在暗无天日的黑夜
他用“红烛”点亮光明
为了拥抱黎明的曙光
他宁愿像红烛化为灰烬
面对被强盗肢解的华夏
他吟唱着“七子之歌”的深情
七处失地像七个⻣肉
何时才能回归中华的家庭
他像父母一样大声呼唤
字字句句,滿腔悲愤
面对那潭忧患交加的《死水》
他发出多少仁人志士的共鸣
他哀民生之多艰
他叹江河之涛声
他的心中波澜壮阔
他的诗句电闪雷鸣
他是一位学者,一位
学贯中西的教书先生
从北京艺专到吳淞国立大学
从东南大学到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从青岛大学到清华大学西南联大
太多的讲台留下了他太多的身影
他的桃李满园
他的著作等身
他传道授业解惑
他致力一生耕耘
他的收获像他的名字
多得数也数𣎴清
他是一位战士,一位
为了民主献身的尖兵
亲任《风雪夜归人》舞台设计
自愿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致国民参政会电》
主持晚会《从胜利到和平》
他对民主有多么爱
专制对他就有多么恨
从担任“庆祝政协会议成功”的主席
到参加为“一二·一四”烈士举行的葬礼和游行
再到1942·7·15悼念李公朴的大会
他成了国民党非拔不可的眼中钉
他作完“最后一次的演讲”
特务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面对死亡他大义凛然
他明白走出家门也许回不了家门
但他还是那样义无反顾
为了民主视死如归奋不顾身
2021年7月18曰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八十四
第一次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
是这个外国人
第一个到红色苏区采访的
是这个外国人
第一部为中国革命树碑立传的
是这个外国人
他的名字叫埃德加·斯诺
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他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拥有记者和作冢的双重身份
他的血管里流淌着与红色中国
息息相关的革命基因
他的传世之作《红星照耀中国》
吸引了全世界不同肤色的眼睛
他踏遍中国大地的系列报道
聚焦着东方破晓的光明
他用亲手打造的一把钥匙
打开了中国崭新的大门
他到过大豆高梁生长的黑土地
他穿越淞沪之战的炮火硝烟
他踏上陕甘边区的黄土高坡
他走进毛泽东居住的土窑洞
他成为英美报纸的驻华记者
他在中国度过了十三载春夏秋冬
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老朋友
中国革命翻天覆地的见证人
1970年10月,他偕夫人重回中国
登上了国庆观礼的天安门
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接见
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问
1972年2月他在日內瓦病逝
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大校园
朝朝暮暮他还关注着
东方巨龙的腾飞
年年月月他还聆听着
华夏前进的足音
2021年7月18日
夏明翰(1900——1928)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八十五
在湖南衡阳的故乡
他带着弟妹开展农运
在长沙望麓园一号
他和毛泽东杨开慧是近邻
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跟毛泽东一起播下火种
1927年4.12大屠杀之后
他参加二次北伐勇敢抗争
九月九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他在平江浏阳遙相呼应
1928年3月18日
他遭叛徒出卖虎落陷阱
短短两天之后
凶恶的敌人就斩草除根
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
他留下的绝笔字字千钧
一首刑场的五言绝句
发出生命的最强音
“砍头不要紧”
从容淡定的五个字
吐露着滿腔忠贞
既然选择了投身革命
也就义无反顾地
选择了流血和牺牲
“只要主义真”
斩钉截铁的五个字
准确概括了他的生平
毛泽东和何叔衡
两个一大代表
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杀了夏明翰”
视死如归的五个字
语气是那样平静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好像在谈论别人
“自有后来人”
滿怀希望的五个字
倾诉着最后的叮咛
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
他坚信在自己的身后
一定会有无数后来人
在建党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重温红色的精神
一首鲜血凝成的绝命诗
一个共产党人的座右铭
他含笑在自己的身后
走来了无数后来人
2821年7月21日
(作者 陈昌华:一个老三届和新三届。历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曾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青春》《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副主编《九都诗踪——洛阳四十年诗歌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创办1《人间诗舍》《九州风雅颂》《永远的老三届》等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