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眉山三龙食品有限公司欢迎你)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466
蒋玉清
蒋玉清,女,一九四五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生,山东肥城人。前半生务农,后为家庭主妇。一生乐善好施,与人为善,勤劳朴实,善良贤惠,慈祥端庄,有一副菩萨心肠。特别是在老伴患病后,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他精心照料,细心护理,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真挚的爱情颂歌。如今虽已近耄耋之年,仍然一如既往地相随相伴,不离左右,携手共进夕阳,安度晚年。

为老伴78寿诞而咏
- -写在老伴七十八寿诞到来之际
一
回首一望七十八年,一路走来岁岁平安。
一生勤俭持家有方,日子虽不富裕也甜。
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精神矍铄身康体健。
一日三餐美味佳肴,喜乐安康福寿绵绵。
二
与之牵手五十五载,风雨同舟相亲相爱。
情真意切相扶相持,举案齐眉相互挂怀。
昔日曾为青梅竹马,如今更是同心同在。
一生相许不离不弃,走进夕阳走向未来。
三
风风雨雨牵手走过,相依相伴夕阳更红。
情笃意切心心相印,永远恩爱偕老一生。
相伴一生夕阳红
- -写给老伴的一首歌
我不知道选用什么样的语言
才能表达出我对她的赞美与爱怜
从青梅竹马的相识
到情窦初开的初恋
虽然没有热烈相拥的月下
也没有亲密亲吻的花前
但两个彼此心心相印的人
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思念
这是一段浪漫的婚姻
马拉松式的情恋
从缘定三生到步入婚姻的殿堂
先后持续了整整五年
其间
虽然没有什么甜蜜的情书递传
然而
在相距百里之遥的两人却是望眼欲穿
岁月流逝
时光荏苒
在历时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后
终于迎来了喜结连理的那一天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
农历七月初八
是早已选定的吉日艳阳天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破四旧立四新成风蔚然
绝不允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一切从简
几桌简单的宴宾席后
一对新婚燕尔的新人
开始了新的生活扬起了新的风帆
一个仍在求学
一个劳作在家中田间
一时尽管聚少离多
但也恩爱有加情意绵绵
时光如梭
星移斗转
又是一段漫长的分离后
终于等来了相守一生的大团圆
我选择了从教
她依然是一位生产队的社员
虽然各自忙碌
但生活却是那么的温馨甜蜜怡然
最令人难忘高兴的事
那是大女儿的降临人间
一个小生命的诞生
使这个小小的家庭从此笑声不断
带孩子忙家务
还要去农田里劳动生产
一时
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她的双肩
不叫苦
埋头干
坚信未来
挺直腰杆永向前
岁月悠悠过
时隔又三年
儿子的降生
又使这个三口之家变得更加
甜美圆满
添丁加口
一度更增加了生活的重担
她不能再下地劳动了
我的微薄收入
成了全家生活的唯一来源
省吃俭用
粗茶淡饭
缝缝补补
节省一针一线
尽管如此
心灵手巧的她
依然把家搭理的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竟然如此灵验
一天我的突然发病
又给这个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弱小家庭
增加了更多的困难
问医求药
就诊入院
难治的疑难杂症
连一些名医专家都束手无策愁眉不展
一时愁云笼罩了全家
也更给她带来了困惑和不安
是放弃认命
还是继续与命运抗争不就范
她
没有退缩仍一如既往永向前
再去济南上北京
不问究竟誓不还
一块切片
一纸化验单
依旧说明
天无良方复其原
已成定局
如此实事摆眼前
病情一天天在加重
还要工作日日去上班
不能独自走
需她搀扶艰难步入课堂间
几多个春秋
几多个暑寒
她没有说累
她没有抱怨
白天送我去上课
晚间帮我按摩理疗服药丸
十多个春花秋月
十几年的日日不间断
不时的摔倒爬起来
不时的皮破骨伤残
我没有叫过苦
她没有喊过冤
我终于累了
于是选择了内退在家暂赋闲
病情继续加重
手脚无力已无法弯曲与伸展
生活已无法自理
宽衣解带自由她代办
至如今
她已年过古稀垂暮年
白发已苍苍
皱纹布满脸
精神虽矍铄
腰背已驼弯
尽管已如此
但却初心仍未变
一天到晚乐呵呵
依旧无怨无悔侍候在我床前
一生难得一知己
得一红颜知己更是难中难
我虽一生坎坷路不平
有她陪伴一生一世我心甜
风雨同舟五十载
相濡以沫共患难
品德高尚令吾敬
善良贤淑品行端
今写一首赞歌送给她
相伴一生乃我一生好福缘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