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佳林,也就是在网上经常看到的晴耕雨读。我只有高中文化。做过代课老师、当过乡广播报道员、乡企会计。88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散文见长。陆续有作品获县、市、省、国家级大奖。散文《咱村的青年街》获2007年度全国农民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在央视十套子午书简播出,央视名嘴朗读。所写的作品见诸刊及网络平台。你知道不,我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有声演播!播的咋样?一会儿你听听不就得了!
书归正传,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谁?风雨一度。谁是风雨一度?董志勇呗。
这董志勇,1978年出生,和我一样是满族,中共党员,工作在北镇我的老家,他在综合执法服务中心上班。这年轻人岁数不大,可他喜欢北镇历史文化,擅长古诗词等,是个典型的北镇文学爱好者。他就是喜欢家乡大山大河、历史过往,热衷于宣传北镇的悠久历史、不俗辉煌和光辉灿烂。
这不,他在工作之余,记录了大量的北镇的人文历史。我的老朋友、梦圆医巫闾平台主编程占全把它整理出来,让我给大家讲述讲述,还特意整了个专题叫《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下面你就听好了——佳林正式开聊!

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三回
御带再展柳条边
且说北镇县城城北的大市镇,开了河的天仙湖畔,那是垂柳成行、柳絮漫天。在天仙观脚下,到魏家岭的团山沟和镇边堡关,再到郭大发出境的清代柳条边一线,柳絮繁飞如雪,柳姿妩媚婉约,冉冉新绿,郁郁含烟。老九农家院前,车水马龙。来自沈阳,盘锦,阜新,营口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只是奔着老九的农家饭菜,更是为了欣赏大市镇华山古村落,冲着明代镇边堡和清代“柳条边”等历史遗迹而来。
清朝初期,为了保护“龙兴之地”,从辽西开始至吉林北部,掘土为壕,筑土为墙,插柳结绳,以定禁区内外而修建的一种人防工程,所以叫“柳条边”,也称“柳墙”。康熙年间,曾3次向西北拓展柳条边,人称“三展皇边”。
清朝的柳条边,绵延1300余公里,形成了盛京的一条绿色屏障。大清的柳条边就是沿着大明朝的长城也就是辽西边墙一线而修建的,一方重镇成了大清朝埋葬大明江山的坟墓。云雨之间渺成烟,明月(就是指的明朝)换成清风(就是指的清朝),清风今又如何?唯有柳条边那一排稀疏的老柳树,孤寂着历史的沧桑。只能在初春那柳笛的呼哨声中,寻找曾经的金戈铁马与峰燧斥候。长城内外的广大土地尽归大清朝所有……今天,万里山河最终统归于我大中华,祖国的统一大业只待今朝!
有诗云:
千里皇边延碧护,
一方重镇落玄庐。
朝云暮雨行烟缕,
明月清风易帝都。
柳韵环生寥寂寞,
笛声漂远唤沉浮。
无垠沃野皆王土,
气宇山河竣霸图。

策划监制:程占全
作者:董志勇
演播:徐家林
编辑:佳美 艳玲
合成:苏佳美
总监制:王东
系列节目:《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由中国 北镇 梦圆医巫闾多媒体平台 出品
更多精彩,请关注《梦圆医巫闾》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