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一章
曲径饭店看市井
夫妻上演苦肉计
心情好,时间过得也快,转眼已是正午。
我对等待已久的辘辘饥肠说:“自打从家出来,你就受委屈了,今天我犒劳犒劳你!”
走出公园,在不远的一条街道上,饭店一家挨着一家,因为正是饭时,所以家家暴满。我左拐右拐拐进一个老式胡同,在这个胡同里竟然又挤出几家饭店来。墙上用很少再能见到的红油漆写成的“曲径饭店”、“胡同饭店”还有其它什么什么饭店等。这个胡同看上去很有历史,墙上的青砖裸露着,墙角早已被磨秃了,斑驳的墙面上留下了道道的历史痕迹。几座象积木一样的上海老式阁楼围出一个小院,院子里杂乱地摆放着洗衣盆、塑料桶、蜂窝煤、自行车、马桶、花盆等生活用品。有几个老太太闲散地坐在那里聊天。
我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胡同不过一米宽,仅能过去两个人,然而,靠一旁却摆满了至少两家饭店后橱的林林总总。摘菜、洗碗、改刀、炒菜、做主食都在这个胡同里,南腔北调的橱师忙得不亦乐乎。胡同里的居民从这里进进出出,有推自行车的、有牵狗的、有上学的、有抱小孩的、有拄拐棍的脑血拴患者、还有腆着大肚子的孕妇都从这里挤过去……我真没想到,就在咫尺之间,能有这么大的反差。墙外是鳞次栉比的现代摩天高楼大厦,墙内却是拥挤不堪的大杂院。我暗自庆幸,真找对了!本来我就喜欢在下等酒馆吃饭,现在又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了解了解上海的另一面,“体察”一下上海的“民情”。
在这些饭店中,单凭对名字的感觉来说“曲径饭店”对我的诱惑是最大的,那是因为“曲径”二字和这个胡同结合得特别好。
看起来,不管人也好,店铺也好,企业也好,产品也好,作品也好,喝号起名的学问是很大的!名字起靓了就等于是直接财富!
我走进曲径饭店,屋内一共就四张桌。有一桌已经坐着一对青年男女,其它三桌都闲着,我随便找个位子坐了下来。一个女人拿着菜谱走了过来,三十多岁,中等身材,长的很白,虽说算不上十分好看,却也有几分姿色。操着一口四川话问道:“你吃啥子吗?”我指着菜谱上的干煸牛肉说:“来这个菜,再来一小瓶北京二锅头,一碗大米饭”。女人点着头手拿菜谱,嘴里向橱房喊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走了。
我坐在那里等着酒和菜,这回才有机会更细致地观察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曲径饭店”。
很显然,这是由一套简陋的居室改造的饭店,一共不过二十几平米的房屋被分割成两间,外屋放桌招待顾客,里屋被木板又隔成两间。被隔成的里屋靠墙放着一张双人床,从床上堆满的被子、衣裳和食品看,床是多功能的:晚上主人用它睡觉,白天主人用它既当“衣柜”又当“货架”还当“食品展示柜”……,一根拉在两墙之间的铁线上面搭着洗完和没洗完的衣裳及女人的胸罩等,很象马路边上廉价出售的衣服摊。地上摆着电饭锅、面袋子、液化气罐及各种没来得及摘洗的青菜。我看不见橱房,但凭着外屋的印象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橱房是啥样了……橱房里传来达达的切菜声和炒勺的碰撞声……
我就象移动摄像机一样把目光由里屋移到外屋。
在墙角,一块木板托着一部早已过时的旧彩电,这彩电很象旧物市场的二手货,电视机里演着对我毫无吸引力的古装武打片,喇叭里叮咣的刀枪撞击声和橱房里叮当的炒菜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全新的影视配音。
我环顾四周,发现四套饭桌和椅子不是配套的,显然是拼凑的。一部老式冰箱摆在另一个墙角,让本来就不大的屋内显得更加拥挤,墙上贴着的一张财神爷画像,让我脑海里提出一个疑问:“这是上海吗”?
不一会,那个女人把酒和菜都端上来了。我一看,不对劲儿呀,我要的是干煸牛肉,怎么端上来一盘炒青菜呢?我问她,她的脸上也显出一付懵懂的样子。接着她又把菜谱拿来指给我看,我一看,明白了。原来菜谱上的干煸牛肉和炒青菜是紧挨着的,我指的是干煸牛肉,她误以为我指的是炒青菜了。女人很为难……这时从橱房里走出一个又瘦又小,比那个女人大十几岁的中年男人,看样子象老板、又象橱师、还象……。我正在猜测着,那个男人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问:“怎么了?” 女人拿着菜谱一边指点一边用很快的语言说了一堆,我一句也听不懂。男人听完瞪着她,开口就骂,那个女人自感理亏站在一边一声也不吱。我看那个女人被骂得既委屈又可怜,只好说:“这不算啥事儿,我将就吃吧!”可是老板觉得既没面子,又没赚着钱,越发变本加厉地骂起来。女人看他没完没了地骂,也毫不示弱地来了一个高八度反唇相讥,一连串象连珠炮一样让人听不懂的话一股脑向那个男人砸去,男人以更重量级的“语言炮弹”反击着……他们这一骂验证了我那个本不现实的猜测,他们的关系不一般。争吵越来越激烈了……
我说:“这样吧,这两个菜我都要,再来一个干煸牛肉。”这一招真灵,战争马上平息了,女人象变脸一样立刻笑了,男人什么也没说就跑到橱房做菜去了。
很快,一盘少得可怜的干煸牛肉摆在我的面前。看着这盘牛肉,我想:多亏搞错了,别说一盘干煸牛肉,就是两盘也不够吃啊!
我一边自斟自饮,一边自我陶醉,尽量不让眼前的一切破坏我的美好心情。正喝着,我抬头一看那对男女在里屋窃窃私语,诡秘地笑着,就象捡到什么便宜一样,很是得意,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我顿时感觉:“计,我中计了,中了他们的苦肉计!”
就为了多卖一盘菜,他们绞尽脑汁、研究计谋、设下圈套、互相配合,真是让人佩服!我草草吃完饭,结完帐,抬头又看看墙上的财神爷,再看看门上的“曲径饭店”,感到非常庆幸,因为他们没有经营包子这个项目,否则,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个现代版的孙二娘……。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