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问世间情为何物
作者|东香人- 朱双顶(中国)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问世间:情为何物?由此情爱体裁一直成为诗歌的一个主创内容,而古人更是不遗余力,着墨于爱情场中,尤其是生死离别的情爱诗,至今读来仍然是感人涕零,诗中的悲情故事流传至今。

北宋大文豪苏轼,文、诗、词三方面称霸文坛,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就是他,一生与三个女人羁绊在一起,原配妻子王弗,继妻王闰之,红颜知己王朝云,然而他最难忘的还是自己的发妻王弗。这可以从他十年后写给王弗的悼亡词《江城子》中可以看出: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从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缘于唤鱼池。当年,苏轼求学于中岩书院、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门下。一日,主持和尚和王方等人游春中岩寺,为寺中一汪碧池命名,有取“引鱼池”,有取“藏鱼池”,并争论不休,都未中王方意,他将希望放在了自己最为看重、才学最为出众的苏轼身上。苏轼见池中鱼儿很解主客之乐,唤之即来,呼之即去,于是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唤鱼池”。王方一看,大为称妙。正好此时,王方的爱女王弗也在闺房中题命“唤鱼池”,让丫环送到池边,与苏轼不谋而合。王方以为此乃天缘之合,韵成双壁,遂将爱女王弗许配给苏轼。俩人成婚之后,情深意切,琴瑟调和,十分恩爱。王弗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不时对苏轼遗忘的地方给予提醒,苏轼这才知妻子才学过人,于是就开始更加发愤读书,后来才考取了功名。不想天不佑人,十年后王弗撤手而去。又十年后,苏轼出任密州知州,仍对亡妻一往情深,于夜里梦见亡妻而作上词,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由衷地表达了对亡妻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成为悼亡词中的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他对前妻的念念不忘,更是让世人惋叹。陆游与前妻唐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表兄妹结为夫妻,感情深笃。但由于唐琬是名才女,才华横溢,陆游耽于情爱引起了陆母的极为不满,认为唐耽误了陆游前程,并且进门一年余未孕,命令儿子休了唐。陆游只得另筑别院安置唐,不想还是被其母发觉,横加干涉,硬是将俩人生生拆散。多年后,陆游游览沈园,在园中偶遇唐琬夫妇,唐征得丈夫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回到家中,夜不能寐,写下了任谁闻之都心碎的《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将对无奈与前妻忍痛分离的幽怨而又无处诉说之苦推向极处,让人于“错,错,错”与“莫,莫,莫”中,深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悲凉,将无限悲怨寓于词中。传说,唐琬也因此抑郁,不久而死。在以后的50年间,陆游一直将悲痛深藏心底,75岁时重游旧地,触景生情,再次写下了《沈园》诗两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巾帼词人李清照,在南宋词坛上横空出世,被称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创作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爱情,又饱偿家破夫亡之悲伤。18岁的她嫁得如意郎君,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夫妻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美满的婚姻爱情让其词情迸发,将一半钟情于丈夫,一半寄情于自然景物。谁成想,这好景却随着丈夫的为国出仕而一去不复返,在靖康之难后,夫亡家败,受尽劫难与折磨。她的词有许多正是对这种离别之思和亡后之悲的深情体现。她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她与丈夫出仕分离后的相思之作,将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微妙变化描绘得感人肺腑,而惹人愁怀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笔,令人读之黯然。她的“别是一家”的易安体诗作就这样走进千家万户。她的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因政治原因几经辗转升官又被贬,期间因在兵变中的懦弱表现,给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在一次逃亡中,途经乌江,见霸王葬身之处,李清照不由触景生情,随口作五绝《夏日》一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听后,深为自责,后悔不已,从此变得多病,不久便死在他乡。李清照与丈夫生死离别后,过上了孤身一人的凄凉生活,身处异乡,于孤单、迷惘、痛苦中写下了《声声慢》这首广为传诵的经典之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抒发了自己在漂泊境遇中的无限伤感与落寞之情,读来着实令人沉郁凄惋。

金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元好问,一次偶然所得感悟而写成的情爱词《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情为何物?”一语诘问划破长空而来,震撼世人而长传。十六岁时,元好问赴并州参加府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对他说:今天捕得一雁杀了,另一只破网而出的雁却悲鸣不去,最后竟自投地而死。元好问被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打动,买下了这只为情而死的大雁,葬在汾水之上,用石头垒了一个丘为标识,并写下了上首词作。在发出“情为何物”之后,希望能“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而寻得大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爱情感悟。
“肠断相思岁岁同。事世情缘梦难通。” 吟诵生死离别情爱诗,诉说个中的爱情故事,掩卷沉思发问情为何物?情就是“不思量,自难忘”;就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就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最终留下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既应仰慕那些为情而伤留下不朽诗作之士,更应敬佩那些好好活在当下而将情深埋心底之人,让逝者在另一世界得以告慰而安息。
(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