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原创文章)
我沿中国扶贫起源县走一圈
肖殿群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扶贫起源县的那个扶贫初始故事--“苗疆边境千里行”。
这事还得从1985年说起。那年国家地矿部讲师团进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支教”。在半年时间里,他们走村串寨,深入苗乡,写出了一份反映城步苗民困难现状的调查报告。
那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好几年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讲师团认为,做好城步这种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并不是给改革开放抹黑,而是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深入。
其时,地矿部副部长温家宝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讲师团便把这份报告呈给温家宝;温家宝又递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同志。198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内部刊物《群众反映》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经济文化落后,群众生活困难》为题,刊登了这份调查报告,引起了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注意。
胡耀邦批示:“兆国同志阅后转湖南省委。从这个材料看,我们一些同志的工作太不深入了,应该从中得出教训。像城步这样的县湖南是否还有?请省委认真讨论一次,拿出切实办法。”

(胡耀邦批示件)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批示,成为中国扶贫事业的起点。1986年春节期间到任的湖南城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正清说:“自从胡耀邦作出这个批示后,大家这才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国内存在的贫困问题还不是个别现象,更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普遍现象。我们必须全力拉动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改革开放。”
1986年6月,湖南省在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市召开第一次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初称“省委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肖尊国急了:“总书记因为城步作出批示,而城步怎么可能没有脱贫计划和行动呢?”
争取到会议发言机会后,肖尊国与张正清在吉首市“边城宾馆”摇着两把大蒲扇彻夜未眠,心如煮海:当年红军长征激战湘江后,叶剑英的军委第一纵队等中央红军就到达了湖南城步蓬峒、茶园、五团、江头司一带。当时,中央党政军领导随军委第一纵队行动,毛泽东还在城步汀坪横路口等处的苗寨吊脚楼里住宿过;而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红六军团还直接穿越了城步八十里大南山和长安营……红军早就在苗疆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翻身做主的苗区人民却还是这么贫困,我们如何对得起革命老前辈?
次日,肖尊国向会议报告了城步苗民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吃饭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行路难),报告了对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报告了县委政府带领苗民脱贫致富的“三年计划”,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湖南省委转发城步材料)
湘西会议后,湖南省将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和湘西自治州所有县划定为全省第一批贫困县。198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工作的意见》。1986年12月,国务院确定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为“全国重点贫困县”。而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来没有“贫困县”的概念。
由此,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由“中国扶贫起源县”列入了“中国第一批扶贫县”。城步抓住契机,确定了贫困乡、贫困村,努力探索“以生产帮助为主、以无偿救济为辅”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实行区域性扶贫,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推广。于是,省、市、县的“对口扶贫”随即在全国铺开。城步又作为“中国区域扶贫第一县”,为后来全国的“精准扶贫”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湖南省委转发城步材料)
中国扶贫事业的起点在城步,城步怎么办?肖尊国急忙召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武部“五大家”的领导商量:城步苗疆至今无法摆脱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向哪些方向发力、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城步的贫穷落后面貌?
带着这些问题,肖尊国组织了一场访贫问苦、寻找良策、对症下药的“苗疆边境千里行”活动。那时笔者叫肖波,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工作,并作为苗疆青年文学组织“山径文学社”的社长参加了这次活动;县广播站编辑、山径文学社编委委员杨常青也作为随队记者同行。

“苗疆边境千里行”-穿行在大苗山上
1987年6月26日至7月9日,历时半个月的“苗疆边境千里行”如期进行了。参加人员有: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兼县人武部党委书记肖尊国,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容来,县人武部党委副书记、部长朱育林,副县长刘爱光,县处纠办(处理山林纠纷办公室)主任杨盛鑫等。

“苗疆边境千里行”-湖南城步十万古田
前右5为肖尊国,前右3为杨容来。前左2前左3为山径文学社肖殿群、杨常青。
“苗疆边境千里行”是从湖南城步西岩靠近绥宁县的黄茅岭开始徒步的。我们沿枫木界、青界山、莲荷、枧坪、洞头山、竹岔山、乌鸡山、六甲六马、长安营,经南山牧场到了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城步五团;又沿大地茶园、蓬峒、杨梅坳、十万古田、金紫山、壮团园、十里平坦、二宝顶等处,再经湖南城步、新宁县边界的韭菜坪、大古山,从湖南城步和武冈县界区的城塘下了威溪,再乘车经西岩返回县城。
一路上,我们访问了明朝弘治年间平定苗王李再万大起义、从而促使城步建县、开了中国500年“改土归流”先河的苗军大本营“大地茶园寨”,也访问了清朝镇压粟贤宇、杨清保苗民起义后设立并一度成为边陲重镇的“长安营”;我们走过了号称“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南山牧场;也穿过了历经繁华与萧索的神秘的十万古田,还有妙曼如仙、深闺难识的十里平坦……

“苗疆边境千里行”-湖南城步分水界
--戴草帽者为肖尊国,挂望远镜者为杨容来,带枪者为肖殿群,扛摄像机者为杨常青。
我们每到一个寨子,都要抢时间走访苗民、询问苗情、察看农桑、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组干部和深山苗民的意见。所到之处,很多老苗民都哭了。他们说许多年、许多代,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朝廷大官”来过这里;他们说朝古朝代,只见“朝廷的兵”进来剿杀我们,从来没有“县太爷”还爬山越岭地来看望我们。因此他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又是打油茶、斟烧酒,又是抓溪鱼、打野味……
行动中,笔者担任随行文秘,并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开始,我携带的是一支金弹满匣的五六式冲锋枪,胸前弹袋里还插满了弹匣,可谓弹药充足,财大气粗。但是一路走下来,连兽毛都没有看到一根;而爬山过涧,汗流浃背,渐渐感觉枪重难负。于是,我利用下到蓬峒过夜的机会,通过乡政府的摇把手电话机,请武装部的战友送来一支五四式手枪,而将那支笨重的五六式冲锋枪换了回去。

“苗疆边境千里行”-湖南城步金紫山
--前右3为肖尊国,前右4为杨容来。后右1为肖殿群、后右3为杨常青。
更换武器装备后,虽然爬起山来轻松多了,但是手枪火力太弱,万一碰到什么老虎野猪之类的大家伙,我如何应付?一路上心中底气不足,小心翼翼地走在前面,时刻手抚枪套,双眼总是睁出水来。
有一次走在十万古田的青苔岭上,突然从前面树丛深处“扑”地一声窜出一只花羽大鸟来!我大吃一惊,急忙掏枪,擦枪上膛①,根本来不及瞄准,就“叭叭”几枪乱甩过去了。不料那只野鸡竟然还优优雅雅地拖着它的漂亮长尾,“呱呱”地叫唤着凌空飞了去,气得我两眼翻出鱼肚白!
肖尊国是一位退役老兵,见状大笑:“手枪打惊鸟,那是瞎子去碰猫屁股,只在电影里面才有这种情节,你如何打得着?”一向对手枪自负的我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急忙退子弹打保险,灭屁消风②地拨丛而去……

苗疆边境千里行-肖殿群于城步分水界
这次“苗疆边境千里行”共爬山越岭1260华里,途经5个区、13个乡、2个林场、43个村,对215个偏远苗寨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和调研。
1986年,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1987年参加完“苗疆边境千里行”活动后,笔者打一个野战背包,着一身草绿军装,揣一份县委的任命文件,下到地处苗山深处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区平林乡挂职,担任该乡党委副书记,直接投身到基层扶贫帮困工作中去了……
而一同参加了“苗疆边境千里行”的“山径文学社”文友杨常青,却真正领略到了醉人的苗疆风光,思路大开,笔底流彩。他觉得大美苗乡如处子,待字闺中任时飞--于是到处游说要成立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局,以推动苗乡的扶贫与发展。后来他就去县旅游局做了首任局长……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但往事并未如烟。中国的扶贫战略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其成果举世瞩目。当年那次“苗疆边境千里行”,其实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种虽说微小、却十分真切的努力。
(2020年11月28日)
(注:①擦枪上膛:一种手枪的单臂出枪动作,比双手上膛速度更快。②灭屁消风:梅山土语,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形容威风扫地。)
配图为实时实地照片。由作者提供。
拓展阅读-
点击下面文字打开链接:高山红哨与建国初期湘桂黔战备大联防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1982年大学毕业(中文)。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1985)。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从军20余年,从政近20年。曾独撰湖南《城步县志·军事篇》。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