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三十四)《西游记》第一回“发明万物皆成善”影射福地句容是大明国发祥、首善之地
《西游记》第一回的开篇诗纵贯幽远,横绝古今,开宗明义,气象万千: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开篇运用了大手笔,其中“发明万物皆成善”一句即影射福地句容是大明国发祥之地,是首善之地。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何以为证?
首先,《西游记》开篇诗从混沌宇宙写起,然后写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形成之后又写万物群生和人类出现,并且赞美从大明国建国之后天下才开始出现“至仁”“至善”的景象;最后再写想要知道造物主之所以这样安排,就必须要看这本书,看了这本书,大明国就能逢凶化吉、化释厄运。开篇诗之后,又写了“花果山(句容茅山)”是“盘古破鸿蒙”之后的“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影射句曲茅山是上古人类海洋文化之中心),又是“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后“东胜神洲”“傲来国(大明国)”之“国土”。故此,“发明”有“发祥大明”之意,即影射福地句容是大明国发祥之地。
其次,句容是大明国(明太祖朱元璋)的发祥之地,句容茅山“发祥万叶”为南京“拥王气于上游”。
《万历句容志序》载:“高皇帝定鼎,南畿列为郡十有四,而都辅屹峙,应天为重。应天之邑八,而拥王气于上游,句容最重。句容之邑起自汉,其后所属州郡凡屡易,而明兴改建康为今名,句遂称岩邑。某尝庄诵《天潢玉牒》,首述‘皇祖先世江东句容’。又尝伏读成祖《御制孝陵碑》,载‘皇考句容大族’。及览其形胜,华阳地肺,山水周环而流虹孕瑞、发祥万叶。山若培而高,川若浚而深,原隰若辟而广。令追溯王业者,以埒于周家沮漆之咏,其重不亦彰彰较著哉!”
《乾隆句容县志》卷十·《明皇陵碑》
《明皇陵碑》载:“岁在戊申正月己亥日,高帝即位于建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告祭昊天上帝、皇地祗。追高祖为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为恒皇帝,庙号懿祖。祖为裕皇帝,庙号熙祖。皇帝御谨身殿,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奉旨刻石于临濠之先陵。善长伏念皇帝奋迹淮甸,收揽群雄,奉天运、承大业、建武功以有天下,实有祖宗积德所致,兹欲撰文成词,臣考摭弗周,则纪载弗称,敢以上手录大概,若曰:朕幼时,皇考与朕之先世居句容县通德乡之朱家巷。”
《朱氏世德之碑》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村,通德乡,服勤儒业。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一公,其季伯六四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男二人,长四五公,次即祖考四九公,配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焉。初一公居长,配王氏,是为祖父母,有子二人,长五一公,次则先考五四公,讳世珍。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以供岁赋。”
《乾隆句容县志》卷十·《朱氏世德之碑》
“应天之邑八”。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改简、标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一书中对此句补充注释有:“据《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应天府下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和六合县。据《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江苏·江宁府:‘顺治初,因明制,县八。雍正八年,改溧阳属镇江。’今句容市(县级市)属镇江市。”
“华阳地肺(句容茅山),山水周环而流虹孕瑞、发祥万叶”与“发明万物皆成善”相吻合。句容是大明国发祥之地,因“拥王气于上游,句容最重”故称“岩邑”。《西游记》开篇诗强调“发明万物皆成善”有强调句容和句容茅山重要性之用意,即句容茅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大明国之首都南京的“上游”,“山水周环而流虹孕瑞、发祥万叶”可为南京源源不断地输送“王气”,有利于国家(留都南京)对东洋和南方疆海之有效管辖统治。故随后的《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即与之紧密呼应并相扣。此中藏有李春芳治国之方略和远见:天子守北门,但东洋不能丢,南方疆海不能丢,故而开篇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政见,即影射“东洋太平(剿灭倭寇)”是“四海升平”之前奏。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乾隆句容县志》。
第三,“花果山”就是影射句容茅山,而华阳洞有“日精之根”,故能“发明万物”。
《西游记》第一回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其中“方隅”就是指句容茅山“方隅山”(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256页“水火方隅”条注释)。该词赋中“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借指茅山及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即有“丹崖”一词)(另见《句曲诗综》256页“丹崖”“怪石”“削壁奇峰”条注释)。“万劫无移大地根”一句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 (另见《句曲诗综》256页“万劫无移大地根”条注释)。故花果山影射上古时代仙乡福地“句曲山”,也就是指现在的句容茅山,而华阳洞有“日精之根”,故可以“发明万物”。
第四,句容是大明“首善”之地,表率天下,风化四方。
明督学金兰《鸣鹤山建三台阁碑记》(1639)(见《乾隆句容县志》十卷)载:“句曲为高皇帝南辅,负首善而向文明,称金陵重邑云。按,《国朝世德碑》纪,先系出句容县,今朱家巷在焉。则兹尤祖漆沮地也。东南三茅诸峰之胜甲天下,华阳所谓欲界之清都是已,西南有绛岩湖,周百二十里,渟泓渊毓,陶隐居号曰‘小泽’,实大江以南巨浸哉!山川森秀,蔚为人文宜乎!名贤辈起,如李文定之执政,杨柱史之乌台,勋德昭著,后先济美者难枚指数。今上戊寅春,余奉命督学畿南句邑,实驻节所按部,日进诸人士语之彬彬乎,质有其文,余心幸焉。”
余孟麟《新建督学察院记》载:“自昔建序作人,周制为备。至汉西京以六籍之门户,起则遣吏循行,观其文辞以定高下,盖弘奖化原之盛轨,可考镜已。我国家崇学厉才之制,大抵悉昉周官。正统间,置宪臣以董之,省方设教,犹汉时行部之遗意也。乃两江则特诏御史有学行焯然者奉玺书以行,岂非以首善之地尤嘉重哉?”
焦竑《儒学文昌阁记》载:“句容县文昌阁直儒学东南。东南为巽方,从堪舆家说也。儒者,道秉正学,黜堪舆,而学则兴贤育才以需国用,乃谋及于是,当事者可谓劳矣……金陵被菁莪棫朴之化最久以深,而句曲为旁近邑,盖淳厚之风犹有存者,当事者欲善士习,为畿辅倡,则为神道设教……况是邑留都首善之地,循循雅饬之风、无改于旧者哉!”
第五,李春芳称句容是大明“畿辅首善地”,大圣塔“位于巽震,修文之象”。
李洪文编著《句曲诗综》等作品。
李春芳《新建华阳书院碑记》载:“华阳书院在句曲崇明寺左隅, 今开府大中丞华阳宋公所建也。公以万历甲戌夏五月来抚南畿,会海上兵事孔棘,有诏仍驻苏州,至则简将帅、核军实、均赋役、条章程、约束群吏。群吏奉法廪廪,声播中外。顾苏城偏在海隅,控驭失宜,公乃上言:‘自昔大臣衔命出镇,必据形便,酌地宜,均节制,惟臣所属句容隶在神京,襟带江海,表里镇渎。我国家肇迹于兹,盖天府之奥区焉。臣原籍其地,置行台以临辖诸路,甚便。’诏可之,以其冬遂移镇焉。明年,有海上之捷,朝廷嘉悦,乃晋公副院,督抚如故。是时,四方缙绅、学士往来访公于镇,相与讲明王公‘致良知’之学,诸校官弟子咸愿听教,顾宾至恒依僧舍,率不能容,公复念曰:‘兹邑为畿辅首善地,不佞职在拊绥,实总教化。昔周公营洛,诞诰多士,仁化旁流,比于丰芑,此言政与教不可偏废也。’介邑之东有古刹焉,位于巽震,修文之象也,乃核其颓址一区,以所购遗材建今书院,中为求仁堂,后为高明阁,各五间,前为重门,左右为斋,为讲舍号房,又左为僧舍,召僧居之,表以绰楔,周以坚墙。公乃节缩公费,置常稔田二百亩以供给。来学生徒又割廪俸,置田五十亩,赡守僧者,岁供洒扫,俾有司无所与,置门子一人司启闭,其计处精密如此。既落成,乃函书币,抵维扬,求予文碑之,以示来者。嗟乎!句容,吾宗国也。早岁常读书寺中……”
李春芳子孙后代中也多有善行,据《李氏家传》载:“李茂德……擢宝庆知府,会全楚大祲,捐资倡率士民赈济,开仓廪,庀医药,息讼狱,全活饥民数十万人……盐法大振,商人尸祝焉。未几再请告归。平生孝友和厚。试南闱未毕,闻母徐夫人病辄投笔归。以第宅让伯兄,挈家守句曲祖墓。屡举乡大宾,杨学使廷筠尝展期待之。年七十七卒。”“李茂功……出俸金筑木兰陂,不费民财。堤成,民获灌溉之利焉。其治狱尤尚仁恕,凡平反疑狱数十事,郡无冤民。六载报绩乞休归。祀闽中名宦。”据《李氏家谱》十三卷:“李梦磊,字三石。句容县庠生。性至孝。居母丧,哀毁骨立。衰絰三年,无问寒暑。”
第六,李春芳善恶分明,斗恶必胜。
“太平宰相”李春芳疾恶如仇,有恶必除,有勇有谋,敢打敢斗,敢于胜利。除恶务尽,为《西游记》中“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见前第(三十二)篇)及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成为“斗战胜佛”而伏笔。
总之,《西游记》第一回开篇诗中“发明万物皆成善”一句影射福地句容是大明国发祥、首善之地。而“至善”和“至仁”“至忠”“至勇”“至孝”“至廉”“斗恶”等皆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之“大道”精髓与核心,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