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汪天钊:2016年第六届“苍生杯”全国有奖征文二等奖作品《老支书》
汪天钊:2016年第六届“苍生杯”全国有奖征文二等奖作品《老支书》
精华
热点
21-09-05 11:45
18419
阅读
关注
作者简介:
汪天钊,河南唐河县人,70后,高中文化,农民工,长期漂泊洛阳。作品散见于《躬耕》《牡丹》《西部作家》《辽河》《奔流》《燕赵文学》《苍生录》等文学期刊或文集。
隔一段时间总要给村里两位要好的弟兄打个电话,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闲聊,顺便问问庄稼的收成咋样,乡亲们去哪里打工了,村里最近有啥新闻等等。好消息不少,但也时常有令人沉重的坏消息,比如某某又下世了,随后就会扳着手指头算,村里岁数大的还剩下谁谁了——其中就有老支书,不过八十多岁的老支书精神还很矍铄,嗓音依然洪亮。
老支书其实早就不是支书了,喊他支书不过是村民们沿袭以往习惯上的称呼。
老支书担任支书是解放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间,那些年正处在新旧政权交替、政治风波迭起、社会改造日渐深入的非常时期。或许是亲耳听说了那些年代太多的事情,又或许是深受伤痕文学的影响,在我的印象里,那几茬的村干部形象都不太光鲜,似乎都有些霸道,要么明里暗里地整人,要么在别人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要么瞒上欺下,一手攥紧公章,一手伸向良家媳妇。我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支书大概也难独善其身,少不了这些嫌疑。然而,随着陆续听到的有关老支书当权期间的一些事情之后,他的整体印象竟然在我心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批斗会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产物,经历了复杂社会变迁的一代人,目击了很多惨不忍睹的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被批斗者不仅在精神上要忍受百般蹂躏,在肉体上也备受折磨,他们被逼下跪认罪、架飞机、在脖子上吊土坯,而众人却不停地朝他们的脸上“呸呸”地吐唾沫,甚至“啪啪”地使劲抽他们的耳光。他们如刺猬一样蜷缩在地上,但脚踢拳打还在继续。
我们大队那时候也经常开批斗会,我家就是地主成份,父亲又是右派,父母也经常被批,但很少发生过打人或严重的侮辱事件。批斗会的气氛似乎并不太紧张,始终是那样的轻描淡写,有那么几次也只不过是推搡而已。老支书自己不打人,也从不准别人打人,他说人家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夺产霸妻,没有抱着别人的娃子扔到井里,咱和人家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要把人家往死里整呢?不就是有地吗?那些地也是人家精打细算、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啊。现在白白地充公了,人家已经够惨的了……当然这些话都是老支书私下里说的。
很多事情从来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次社会变革的悲哀就在于无辜者太多,却又不可避免。最无辜的往往又是孩子们,高成份家庭的孩子无论怎样挣扎,那无形的身份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显著的烙印,特定的时代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但在我们大队里,那些高成份的孩子们有很多还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的考上了学,有的参军当上了军官,有的做了民办教师,现在也都转了正。这都得益于老支书为他们开绿灯放行,甚至还要为他们弄虚作假。他说,只要你有才能,反正在我这里不会把你埋没掉。
四伯是富农成份,也是有名的犟驴,那年月他的犟驴脾气收敛了不少,但他谁都不理睬,只是闷着头过自己的日子。四伯有两个儿子,都二十多岁了,却没有一个媒人来说媒,托了不少亲戚朋友张罗,最后全泡汤了。一次老支书狠狠地骂了他一顿,挨了骂的四伯最后竟然愤怒全无,反而泪流满面,几乎要给老支书跪了下去。
那次是老支书和四伯在地头上见了面,四伯看见老支书想要躲着走掉,老支书大声喊住了说:我还能吃了你不成?
四伯眼睛瞪得溜
圆。
老支书劈头盖脸一句:
你把孩子们都坑成了这样还有理了!
四伯说我咋坑自己的孩子了?脸能拧下水来。
你就没看看你这俩儿子多大了,你就没看看现在是啥形势,你这辈子完了就算了,难道让你俩儿子也跟着你完了吗?
四伯冷冷地说,该背时。
你咋就一根筋呢?树挪死人挪活,你就没看看人家是咋给孩子找出路的吗,难道你就不会想想法子?
四伯说,想法子顶个屁用!
老支书骂他:看你那犟驴样,活该!然后甩给他一句话走了——今年征兵又下来了,你爱来不来拉倒!
那一年,老支书真的给了四伯家一个名额,所幸的是,大儿子通过了体检,顺利地当了兵。第二年又给了一个名额,还是很幸运,二儿子也合格,也被征用了。为此老支书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咋让地主老财的后代们当兵啊,将来还不修正啊。更为幸运的是,四伯两个儿子都在部队混出了模样,成了“公家人”。四伯再也不必为他们的婚事而苦眉愁脸,前来提亲的媒人踢烂了门槛。
村里有人偷了牛,那人平时非常老实,人们都不相信他会偷牛。但证据确凿,他被拘留在大队部里,下午就要押送去公社。中午在大队部吃饭,吃饭的时候老支书特意叮嘱那人:吃饱啊,吃饱了才能跑路啊——话中有话。其实老支书是在暗示那人,在前往公社的途中跑掉,因为到达前还在支书的管辖权限之内,等到了公社一交接,就没有机会了。老支书说那人很不幸,幼年丧父,母亲年迈,三十多岁才娶了一个外地女人,女儿刚几岁。他这一蹲监狱,还不是家破人亡啊。
在途中,老支书一会儿要尿尿,一会儿说闹肚子拉稀,蹲在沟里半天没出来。那人并没有理解老支书的意思,以为老支书真是拉肚子,不但没有逃跑,还老老实实地跟着,唯恐跟丢了。老支书走的快,他也走的快,老支书走的慢,他也走的慢,撇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在路边蹲着。老支书回来后摸着肚子大骂:真是天底下最笨的人,笨得只有去死的人;最笨的人却要做贼、蹲监狱,活该!
果真像老支书预料的那样,那人蹲监狱后不久,外地女人就带着孩子走掉了,之后便杳无音信。那人刑满回来孑然一身,身体也在服刑期间拖垮了,之后没几年就死了。
对于政客们来说,很少有人能逃脱人走茶凉的悬殊反差,在位时门庭若市趋之若鹜,下台后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但在老支书身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古训真的兑现了,那些曾经得到老支书的帮助,在外面小有成就的“人物”,回来时总要去看望他。有一次村里某个大老板回来,连当地的县委书记都不愿见,却去了老支书那里,给他钱的时候都是成把抓,以表达他对他的感恩。但老支书总是婉言谢绝,他说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让谁回报、念着他的好,想的只是做人做事扪心无愧,睡觉时睡得踏实。
乡亲们都说老支书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我想也是的,不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身处什么样的历史时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良知永远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老支书用他朴实的言行诠释了良知的内涵,支撑起一个直立的“人”字。
大赛评委、中国作协会员刘建超为汪天钊颁奖。
下面视频为2016年洛阳电视台播出的简讯。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20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