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詹仕华,四川中江人。在全国报刊发表作品近千篇首。出版专集《如诗的花期》、《三月鹰飞》、《我的圣地雪域》、《温馨的故乡》、《从边关到平原》等5部。散文《边防散记》、《我的圣地雪域》、《中江山水》、散文诗《太阳城》、《沐浴节》、小说《阿尼的爱恋》等,分别获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文联等组织的全国作品评比一、二等奖,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四川散文奖,第六届中国微篇小说大赛金奖。自1993年,连续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事迹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西藏复转军人风采录》等。四川省德阳市作协名誉主席,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 ,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

乡韵组诗(外一首)
作者|詹仕华(四川)
(1)
远山有夜风传来,犬吠声声,村村鸡啼对鸣,此起彼伏。
三月风筝飘一天童贞,一天烂漫,一天憧憬;
四月蛙声倾千吨鼓噪;
五月插秧踩熠熠水波,呢喃燕语。
乡韵从童贞的记忆传来,从夜夜的思念传来,走来绿岭的苍翠,山影的磅礴,有六月的瓜香萦窗,“鸟疑金丸不敢啄”、“摘尽枇杷一树金”,黄了枇杷,绿了芭蕉;
蝉唱一天炎热,坡棚睡瓜香,热扇摇清凉。
呵,有乡韵踩着暑天炎热的气浪而来。
(2)
七月纸钱烧成凝重,烧成氏族的沉淀;
泥路烫脚,雷雨时降,稻穗弯成秀熟,小河喷溅儿时的欢声,捕鱼,捞虾,钓鳝,棉花挂桃,莲籽应市,一切袒露在炎热中,轻轻一碰便碰成苦瓜的斑凸,丝瓜的雨丝,碰溅葡萄的紫汁,踩动新藕的香脆。
荷叶已撑不住翠鸟的倩影。
(3)
清露随八月鲜的龙眼滴落丝丝清凉,黄了南瓜,胖了冬瓜;
花红,雪梨羞容娇面,垂挂八月的枝头,似待嫁的乡女,宣示婚期;
芡实满塘,菱角满塘,角角翘首三秋菱歌满街头;
圆月辗成年年月饼的香甜;父望子归,妻盼郎回,围成一种圆满。
甜甜的乡韵伴着浓郁的桂香飘来,至远山飘来,经久不散。

(4)
九月登高,十月望远,望的是一种乡韵,苕垅如梳,盖成韵律,空地荷锄起落拍击心音;
候鸟北去,滚过悠远凉爽的乡韵。
带着叮咛,带着嘱托。
(5)
腊八粥熬煮珍肴,粒粒喷香。
山果得凝重,拐枣得结实,楗叶的血红,炊烟袅袅张望远归的身影,天蓝地阔。
有唢呐声响,有嫁女远眺;山沉稳,水庄重,丰橙抱子,鸭戏水田,淡月高悬,雾罩晨阳朦胧的村景。
安详的季节,情浓情淡的季节,孕育新芽的季节,梅吐花蕊的季节。
迎新的鞭炮时时炸香家家的米酒,几分喜悦,几分甜蜜,几分隆重。
磨一碗松墨,自有爷爷捉笔,新桃旧符张红新春的笑脸;
乡韵从年节的氛围中传来,催你探亲拜母的脚步急急切切。
(6)
乡韵是故乡的风情,小河畅游的水声,少年时的初恋掩藏岁月的甜蜜,是李子桂果,稻禾垂穗,青山顶上的牛歌,岭头坡弯的温情,温暖的乡风,姊妹的情谊。
年年月月,乡韵从远天而来,淹过我居住的新城,
夜夜扣窗,日日萦耳,
声声问讯,声声关切。

2.三月里来
三月哟,从绽绿的柳梢踩着菜花的金黄降临川西坝子,满目葱绿,满目辉煌,风柔柔地拂过,一支歌悠悠荡过平原:
“三月里来哟,好风光……”歌声里,樱花如雪,桃花似霞,粲然地开放;
燕子梭巡原野,编织蓬勃的春景;
鞭声响在田坝,犁铧翻开新泥,浓了春的气息;
银锄起落流绿的麦地,将笑语不时揉进乍暖还寒的春风;
采桑女唱着三月的小调,喂养坡坎桑林的嫩绿;
鸭群搅动溪水,让歌声唱红浣衣女如霞的面容;
一切都忙忙碌碌,是赶三月的歌声么?
一年之计都在三月里紧锣密鼓地进行,是为了给秋日一个丰硕的回报,实现川西儿女的许诺。
天府之国,年年富庶,攥把泥土也流油。
绕梁的新燕喃喃细语,把自己的激动,自己的心语,说给妩媚的炊烟,说给三月的清风。
有冻泉叮咚地响着,
响着三月的韵律。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