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原创)
高山红哨与建国初期湘桂黔战备大联防
肖殿群
在湘西南雪峰山脉南部的八十里大南山(今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有一个被称为“南方呼伦贝尔”的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那就是妙曼如仙的“南山牧场”;在南山牧场的碧草之巅,有一座拱翠入云的“南山国防防空哨所”,那便是曾经闻名遐迩的“高山红哨”。

(南山牧场妙曼如仙)
提到“高山红哨”,我们还得从建国初期那场深入持久、声势浩大的湘桂黔战备大联防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断对我国进行军事挑衅;自誉为“中华民国复兴基地”的台湾国民党梦想“反攻大陆”,经常骚扰大陆沿海,派飞机向内地散发传单、空投特务。建国初期,每年都有从台湾空飘过来的汽球散落到湘桂黔交界地区。汽球上总是搭载一些反动传单、糖果食品(被告知有毒)、假人民币等物。
为了加强战备,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组建以反空降、防暴乱为主要任务的联防区,开始实行省际战备大联防。

战备联防区的民兵训练
(照片提供:李乾红)
但是,湘桂黔界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那里群山巍峨、地域广袤、交通闭塞、社情复杂、通联不畅、调兵不便,三个省区统一进行战备联防困难较大。1960年8月24日,三省战备联防区共12个县在广西桂林召开第7次联防会议,划为三个小联防区:①贵州榕江、黎平,广西大苗山、三江、龙胜,湖南通道6县为第一联防区;②湖南城步、绥宁、通道、会同,贵州锦屏5县为第二联防区;③湖南城步、新宁,广西资源、龙胜4县为第三联防区。

(战备联防区的民兵高射机枪)
1961年11月5日,3个省(区)6个专区(州)27个县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召开第9次战备联防会议,又分为凯里和柳州、凯里和黔阳、柳州和都匀、邵阳和桂林4个专区级战备联防区,并划出8个县级联防区。自此,湘桂黔三省(区)不再统一组织战备联防活动,改由各专区战备联防区分头开展联防工作。

(高山红哨的军民潜伏。1976)注①
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和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都是1956年组建的,初时均隶于三省大联防区。1960划为三省(区)大联防区的第二、三小联防区,后来参加这两个小联防区的县又有进出变化。
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位于湘桂两省区的七县交界处,北邻雪峰山,西与大南山、天平山相接,东隔湘桂峪道与海洋山、都庞岭相望,东南紧靠湘桂铁路,总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至1961年1月,共有湖南城步、绥宁、新宁、通道和广西龙胜、三江、资源、兴安、临桂、永福、融安共11个县参加区域联防,分四个组开展联防工作。1964年4月,越城岭七县联防委员会成立(1970年改为联防领导小组),以广西资源县为主责县和组织县;除广西资源、全州、龙胜、兴安县和湖南城步、新宁、东安七县外,其他县退出本区联防;分为4个小联防区(1967年5月改为6个联防小组)。1970年4月,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的25个公社90个大队4个林场3个工区划为6个联防片,分办联防事务。其后,该联防区体制未再变化。

高山红哨的值勤战士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位于湖南城步、绥宁、通道和广西龙胜四县交界处,面积37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00米。1971年7月,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在湖南城步召开第16次战备联防会议,明确城步作为联防中心县,负责日常值班,规划和组织各种战备联防活动。1974年8月改为轮流值班制。
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和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每年都要安排一个县值班。值班县负责主持召开联防会议,贯彻上级有关战备工作指示,调整领导机构、组织体制和兵力部署,通报分析敌情社情和区内民兵训练、战备演习等情况,研究制定联防方案,指导和协调基层单位的战备工作。至1980年,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共召开联防会议22次,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共召开联防会议21次。

(战备联防区的民兵训练)
那时,联防区各地普建了民兵组织,各公社的基干民兵连都配备了各种步兵轻重武器、对空武器和通讯装备。基层联防活动主要有办政治夜校和理论培训班、进行战备形势和革命传统教育、军事训练、联防演习等等。如:1970年9月13日联防区内发现台湾空飘传单,仅湖南城步参加联防的公社即出动民兵8000余人,搜遍2000多座山头,召开现场对敌批判会84场;1971年8月至1972年5月,湖南城步参加联防的17个民兵营即进行联防演习30次。

(战备联防区的通讯女民兵)
在战备联防的大背景下,各种观察哨、防空哨应运而生。南山哨所(注②)于1963年6月建立,由“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湖南省城步县队”(即后来的县武警中队)派出一个班的士兵驻守。
建哨初时,大南山上条件十分艰苦。1971年7月南山哨所在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第16次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介绍:“南山是一个海拔2200多米、悬崖陡峭、纵横百余里的地方。这里狂风呼啸,云雾茫茫,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时而寒流袭击,冬天常常零下十几度,有时达零下30多度。从山脚上南山去,要爬十八华里的‘通天道’。山上少有古木森林,多系茅草荒地,解放前南山上只有十多户人家……”更为严重的是,这里海拔太高,根本种不出桃木李果和菜蔬水稻,生活极为困难……

(高山红哨的军事训练。1971.10)
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南山哨所的官兵们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保持警觉,尽职尽责,取得了辉煌的业绩。1969年1月21日《湖南日报》刊登其先进事迹,首次称其为“高山红哨”,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地迅速掀起了向“高山红哨”学习的热潮。据南山哨所在1971年湖南省军区管理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介绍,南山哨所建哨8年来,共有38人在这里入党、29人提干(由士兵提为军官);哨所年年被评为“四好单位”,被树立为湖南省军区和广州军区“先进集体”、“四好标兵”;4次派代表参加湖南省军区和广州军区的“积代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4次派代表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高山红哨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注③
在成绩面前,“高山红哨”的官兵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们加强军民关系,积极生产自足;抓紧练兵强武,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战备值勤,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南山之巅……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战备工作逐渐服从于经济建设大局。继各处常年民兵防空哨裁撤之后,南山国防防空哨所也于1978年撤销。

(高山红哨的鱼水深情)
“高山红哨”的官兵扛着背包下山时,回望南山之巅,一眼云雾飘飘、营房渺渺,一眼牧草如茵、牛羊如云--于是各种苦辣酸甜涌上心头,他们一个个禁不得泪下如雨……
1981年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撤销省际结合部联防组织的通知,湘桂黔三省战备联防区包括湘桂越城岭战备联防区和湘桂大南山战备联防区及其下属各级联防组织一齐撤销,战备联防活动终止。

上世纪七十年代高山红哨宣传图
(肖殿群摄)
湘桂黔的战备大联防历时25年,“高山红哨”历时15年,它们都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事物,对于提高民兵军政素质、强化全民国防教育、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国防,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虽然它们都已飘渺如烟、远去如水,但我们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不能松,艰苦奋斗、守护平安的精神不能丢!

高山红哨裁撤40多年后的传统教育
(张健摄)
(2021.3.28初稿;2021.7.2修改)
注释
①高山红哨的军民潜伏图:照片拍摄时间为1976年,地点为湖南城步大南山上的鸡爪坪潜伏哨位,人物为高山红哨陈班长和南山牧场鸡爪坪中队民兵营长、基干民兵排长张述珍(张旭晖)。照片由采访记者拍摄。
②南山哨所: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的“八十里大南山”上。全称为“南山国防防空哨所”(1963-1978)。
③红军长征过南山:193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八十里大南山。
④高山红哨的原始照片由作者撰写《城步县志》时收集。收集时间为1990年。没有注明作者的照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
那年那歌-《七亿人民七亿兵》
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是攻不破的钢铁长城!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1982年大学毕业(中文)。1985年是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现任社长、主编)。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从军20余年,从政近20年。曾独撰湖南《城步县志·军事篇》。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