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宋词永存斯人去
作者|东香人(中国)
一幅《清明上河图》将大宋东京汴梁的繁华之态展露无疑,而令人叫绝的宋词更在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成为中国词史上巅峰。这是宋代的崇文抑武的国策而至文以载道的盛行,还是理学思想的影响导至政治功能加强的促成?宋代高度繁荣的文化当然离不开统治阶层的推行,以及社会文明的空前发展,独特的社会环境造就一大批群星灿烂的文人墨客,正是他们的贡献,才有了宋词的辉煌。虽然“逝者如斯夫”,今天的我们依然不停地诵起他们的词、忆起他们的人、祭起他们的魂,宋词的人与势在哪呢?一本《宋词三百首》就在案几。
性格刚劲正直的欧阳修,宦海沉浮而三遭贬谪,自然对人生命运有了体验,表现在词上就有了抒发自我情感之需,自称词为“薄伎,聊佐清欢”,却由此而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开创出词新的审美情趣,使词进一步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查生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通俗明快而抚今思昔,将重游旧地物是人非的悲苦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蝶恋花》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浑然天成而将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跃然纸上。他晚年退归颖州,看破红尘,写下了《采桑子》十首,有了“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之悟,以践当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愿。

怀揣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始终满怀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融自身为现实,用他边塞生活的切身感受,以一首《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战事、国事入词,融将士久戍边垂思乡之情与报国立功之志为一体,开辟了宋词的一代豪放风格。人虽去,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凌云却成为千古绝唱。
自许政治家的王安石,满怀远大抱负,大刀阔爷地断然进行革新变法,彻底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盛宴,反对者誓死从中作梗便自然在所难免,最终皇上也变心,一场轰轰烈烈地变革也就这样悄悄然然地半途而废。此时的王安石也只能慨然一曲“千古凭高,对此漫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暗寄情怀,终成为“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着实让人永叹!

胸装渊博学识的苏轼,文道并重,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国中如鱼得水,历任四个州地方官,政绩卓著,有志于朝政改革,屡次进言,为人坦荡,讲究风骨。正因如此,一生士途坎坷就在所难免,虽屡遭贬谪,但丝毫也不能动摇他作为宋文、宋诗、宋词的集大成者,成为一代文章盟主,更是开创了宋词之巅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展壮士万丈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突显壮丽人生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世间哲理;“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又留下多少家国情怀。说苏轼的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点也不为过,又有谁能够望其项背?
怀有英雄豪侠的贺铸,生长于北宋末年,少年时就怀有“金印锦衣耀闾里”大志,却事与愿违,人到中年却沉沧下僚而无所建树,英雄豪侠却不为世用,遭受异族入侵却无路请缨。于是词就成了“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我人生感慨的抒发,以及自我人格精神的表白。他的《天香》一词就成了自己一生的写照,“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现如今只落得“赖天明、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结局。晚年退隐苏州,写下了《青玉案》一词,更是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将英雄末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凄楚之深、愁苦之重令人断肠。

世赞民族英雄的岳飞,立志“精忠报国”,誓要“直捣黄龙府”,谁成想十二道金牌化为泡影,最终惨死在风波亭上。他在战场上拼搏厮杀,戎马倥偬中横槊赋词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凝结成宋词史上辉煌的乐章,传诵至今。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本期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与后名”,却一生“三仕三已”,最后竟带着“谁念英雄老矣”的绝望心情含恨而逝。“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道不尽报国无门的痛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诉不完家国之悲的情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凝聚成失望之情的长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倾泄出豪情万丈的感慨;“将军百战身名裂”,寄送无限感怀的无奈;“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怀揣着壮志未酬的郁闷,一代英豪就这样在词里渡完余生。

爱国情怀终生不渝的陆游,一生时刻盼望能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之机,然而空怀抗金复国之宏愿,直到临死仍嘱咐儿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壮志未酬的幽愤;他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命不待我的抗争,将理想化成梦境随时间流淌而去,着实叫人伤感不已。
一本《宋词三百首》能载入多少词和人?一篇不成样的短文又何以能话说宋词的人与势呢?但文如其人显风骨、文以载道忧国民之情还是能从中窥见一斑的,正所谓风正一帆悬、大江歌罢掉头东。先人叹然去,宋词人间存,这不正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吗?
(二〇二一年八日十五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