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微信名,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接触绘画,曾为报刊设计画案;多幅画被兰州群艺馆收藏;并于2000年携画从上海赴京参加中央台录制节目和接受采访。2003接触手工拼布艺术品创作,多次获得好成绩。同时,重拾诗歌创作本行,一路走来至今。
蝉鸣
丹桂飘香
铺开夏季
我们坐进海上风
窗外,趴在树上的时令小曲
被唱得委婉好听
你一句,我一句
我们争论平仄、白话和押韵
偏见矮了
意象纷纷起身
修辞石头与花朵
蝉鸣营养了语言的聪灵
【今音评论】
在转折的路口
这首《蝉鸣》按陪衬于人物某种亢奋的情绪,是指对生命力的本身正在注入文学的底气,然后使得“我们”能够从这一个渠道获得信心和力量,像这样的说法,属于自寻和重获保护身心的优势。
这也是以环境有着一股高昂的频率的《蝉鸣》在作氛围的搭配。其中有个选择的原因和道理存在,一个是提气,另一个是换创作思路。诗歌人物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之觉,是在相比之下的情绪转换的潜意识,则表现在第一段第二行“我们坐进海上风”。
人物对场面没有大惊失色,而是显出了云淡风轻的描述,关键看第二段的六行。其中的诗眼至少能够控制得住“争论”和“偏见”等,这就是蝉鸣在第二段的叙述视角变化,是在被赋予人形之后的象征义诠释,它的作用是增加诗歌的质感和语言的扩张力,由此展现出的一个蝉鸣的想象空间,来辅助于人物之间的活动表述。
在诗歌创作中,也有一个炼句的过程,也有人把它叫作炼气。比如这首诗歌中的人物五感敏锐,洞察人心等,有的人对此会毫无察觉,但蝉鸣对有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启迪智慧与长进的时机,对其中的气感把握和认识,主要是人物的气韵和气运所造成的,因此,这首诗的表述与风格,只能属于一个人,而不是所有人。
一诗,一气势,一人,一觉等,就是这么形成的。就是你不去朝那个方面想,它也客观存在。比如,创作的势头,有势不可挡之说,就是讲这样的道理与现象。这首诗歌貌似平淡,而势却存在。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选、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