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8月25日新华网央视网综合消息,举世瞩目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8月24日已由上海市委、上海市府在当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称为“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

“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 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 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
“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提出了由7个预期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直接融资功能、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科技发展共4个维度,更加注重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促进直接融资中的作用,注重反映国际化程度,注重金融科技创新等最新发展趋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其中,到202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要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要达到26万亿元左右,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比重要达到5%,并集聚50家左右金融科技的龙头企业。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规划》详细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五大方向任务”措施。具体来看,上海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国际化”方面,重点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能级,便利全球投资者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市场化”方面,着眼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资金供给。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及注册制试点改革,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不断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EITs发展新高地。稳步推进30年期国债期货等产品研发上市。支持“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影响力。
“数字化”方面,聚焦增强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吸引和培育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模式创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举办全球金融科技峰会,提升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影响力。

“绿色化”方面,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碳金融业务创新。集聚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打造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法治化”方面,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上海金融法院等职能和示范作用,增强案件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金融界人士对《规划》高度认可。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专家表示,未来伴随新发展格局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就是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

“《规划》的总体目标先从提高能级出发,再依次放眼服务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国际金融专家们普遍十分期待“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直接融资领域的发展。普遍认为,伴随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市场的扩大开放,中国直接融资市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在交易、汇兑、衍生品等方面,两者可以说相辅相成。专家判断,有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助力,未来5年到10年,人民币国际化会站上一个新台阶。

笔者赞同“规模、数量,已经不是上海目前追求的重点。”因为,站在新的起点上,《规划》很好地指明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提高能级。“十四五”期间,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金融市场定价能力和国际业务拓展能力,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力的重点。特赋《天仙子》为评为观。
上海金融新树赤。
勇立潮头申江碧。
中心枢纽地高双,
登首席。
皇冠摘。
资本市场创历历。
——2021年8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