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一角(组诗)
原创 陈昌华
1,大剧院旁那个吹笛子的小伙
2,老鞋匠
3,卖玉米的小姑娘
4,小区的角落
5,城中村的十元店
6,一言难尽八卦岭
大剧院旁那个吹笛子的小伙
任日月星辰在头顶闪烁
任车水马龙在身边穿梭
任行人脚步来去匆匆
任岁月长河缓缓流过
深南东路的大剧院旁
有一个吹笛子的小伙
不知他来自哪方水土
不知他是哪条路上的过客
不知他是什么背景
不知他做什么工作
也许他是个艺术流浪汉
也许他是个音乐发烧者

可能他是流水线的水珠
或者他是“城中村”的租客
此时此地不用猜测他的身份
此情此景已有些许不舍
一支竹笛,吹奏着他的生活韵律
笛声婉啭,流淌着他的喜怒哀乐
手指翻飞,飞溅着音乐激情
七个音符,跳动着青春脉博
他吹得那么专心致志
他吹得那么悠然自得
他吹得那么全情投入
他吹得那么从容不迫

不由自主我停下了脚步
倾听着笛声陷入了思索
背靠着那座专业的大剧院
这里就是他施展的场所
他倾诉着自己的追求
他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面对着深南路上的滚滚红尘
小伙子有着自己的寄托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
小伙子吹的那一支支曲子
让我遐想他到底吹得是什么
2020年1月13日

老鞋匠
一针针,连接着
脚下踏过的坎坷
一锤锤,钉出了
一路走来的漫长
爬满额头的皱纹
延伸着走南闯北的足迹
含辛茹苦的白发
历尽了悠悠岁月的沧桑

没挪窝的老地方
不知经过多少人
摇摇晃的小板凳
不知坐坏多少张
时常变换的是城市的风景
一成不变的是角落的鞋匠

一年到头四季交替
从早到晚人来人往
补鞋钉掌的越来越少
老鞋匠总是不慌不忙
出摊收摊早出晚归
活多活少习以为常

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儿女们已经远走高飞
仨核桃俩枣挣着
老鞋匠放着清福不享
嘴里念叨着老了老了
手中不停地补鞋钉掌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神色从来不卑不亢
不再上班的一天黄昏
早已熟视无睹的我
不由得停下脚步
久久地驻足观望

巴掌大的一个鞋摊
无所求的一个鞋匠
他就活着自己的活法
他就认着自己的方向
走自己的路脚踏实地
修别人的鞋走向远方
2018年5月3日

卖玉米的小姑娘
路边,蹲着一个
卖玉米的农村小姑娘
一双露着脚趾的旧鞋
一身洗得发白的衣裳
一张稚气未脱的小脸
一双有点怯生的目光
刚摘下的玉米沾着露水
没多大的姑娘小声叫嚷
“新鲜的玉米两元一条”
一个过路人停在了地摊旁
他轻轻摸摸那些嫩玉米
他久久看着那个小姑娘

他问你家离这远吗
她答得走一个半小时
他问你的爸爸妈妈呢
她答爸爸打工妈妈病了
他问玉米是你背来的吗
她答是我背到了这个地方
过路人说手机没电钱包没带
想借几块钱买个面包
小姑娘掏出十元钱
那样自然那么大方
那是她还没捂热的钱
就要为这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帮忙

过路人鼻子一酸
掏出了200元钱要把玉米买光
小姑娘说只有15条玉米
只要15元钱就够了
不管小姑娘怎样拒绝
他还是把钱塞到她的手上
小姑娘深深鞠了个躬
过路人心中倒海翻江
这是真事不是拍戏
一条视频窜红网上
男女老少都在点赞
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
2021年8月20日

小区的角落
一
院子里有不少座椅
却很少见到他们入座
不是坐在旁边的台阶
就是坐在不被人
注意的角落
这司空见惯的一幕
每天都上演着
日升和月落
二
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
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
座椅之外的所有区域
才是属于他们的王国
从來不越雷池半步
是他们唯一的自由
和不二的选择
三
每一天我们匆匆来去
每个月我们心安理得
我们缴足了物业费
一切都似乎天经地义
从来谁也不欠谁什么
四
一年到头就这样相安无事
从早到晚就这样各忙各的
只是在过春节的时候
遍地的垃圾
才让你恍然大悟
他们己属于我们的世界
我们和他们己很难分隔
五
他们并不需要怜悯
他们也不需要施舍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
把自己和全家养活
尽管老板没给他们
买什么养老保险
尽管到手的血汗钱
是那么微薄
六
他们啃干馒头的时候
递上一杯水吧
他们滿头大汗的时候
送上一条毛巾吧
虽然没有什么用
尽管不解什么渴
还可以把他们拉到身边
坐坐那些空着的座
2017年3月17日

城中村的十元店
潮涨潮落,又是一天
花开花谢,又是一年
摩天楼,像变魔术
一样拔地而起
一夜城,像万花筒
一般瞬息万变
那条当年的小巷子
早已被拓宽
那个破烂的十元店
早就被拆迁
那些离店的过客们
许多人逃离了苦海
那些住店的打拼者
不少人腰缠万贯
多少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十元店的鸡窝里
飞出了一只只金凤凰
飞向富丽堂皇的写字楼
飞向流汗流泪的流水线
多少个华灯初上的夜晚
十元店的港湾里
停泊着一艘艘小舢板
盒饭打发着生存的艰辛
酒精麻木着狭小的空间
金子是怎么发光的
难免也会在泥土里埋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必然得经过千锤百炼
谁能说一一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没有当年十元店的砖瓦
谁能说一一
年年在超越的深圳高度
没有昔日下海人的奉献
十元店早就不复存在
小渔村早已沧海桑田
那些曾住过店的过来人
早就改变了
城市和自己的命运
更多青出于蓝的后来者
正在创新着深圳
和自己的明天
2017年7月20日

一言难尽八卦岭
只剩八卦不见岭,
不知何时取此名。
滿城孔雀东南飞,
不少在此暂栖身。
单身公寓十元店,
丰俭由人钱注定。
下海哪管水深浅,
风里浪里大胆行。

未啖荔枝三百颗,
只为长做岭南人。
三山五岳不足奇,
八卦岭前矮三分。
一日三餐有盒饭,
一辆巴士挤晨昏,
加班稀松平常事,
半夜三更独自醒。

也有月末发粮时,
呼朋唤友寻开心。
众人皆醉我也醉,
同事一场是缘份。
山不在高有仙名,
水不在深有龙灵。
有朝一日熬出头,
八仙过海各显能。

有人更上一层楼,
有人喜登泰山顶,
有人展翅凌云志,
有人百炼始成金。
更有地铁九号线,
地产洼地大翻身,
美食街里享美食,
工业厂房价倍增。

十年河西十年东,
一方水土一方景,
待到旧改圆梦时,
凤凰涅槃新图腾。
未卜八卦好风水,
横看成岭侧成峰。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一言难尽八卦岭。
2019年7月20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历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曾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青春》《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副主编《九都诗踪——洛阳四十年诗歌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人间诗舍

九州风雅颂

永运的老三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