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詹仕华,四川中江人。在全国报刊发表作品近千篇首。出版专集《如诗的花期》、《三月鹰飞》、《我的圣地雪域》、《温馨的故乡》、《从边关到平原》等5部。散文《边防散记》、《我的圣地雪域》、《中江山水》、散文诗《太阳城》、《沐浴节》、小说《阿尼的爱恋》等,分别获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文联等组织的全国作品评比一、二等奖,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四川散文奖,第六届中国微篇小说大赛金奖。自1993年,连续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事迹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西藏复转军人风采录》等。四川省德阳市作协名誉主席,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 ,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

寻觅僰乡(组章)
作者|詹仕华(四川)
觅僰人
时光已远,僰乡近在眼前,
奔涌的雁江,
陡崖上高挂的一口口悬棺,
九盏灯的故事,
麻糖坝的情恋,
昔日山谷的烽烟,传扬的阿大王.
青山巍巍,长河仍流,崖岩仍在,阳光依然,我来探亲啊,情切切,已在门前,千呼万唤,亲人安在?
问乡人,僰人呢?僰人今在何处?为何只见一副副冷冷的悬棺?
已无踪影,了无踪迹啊!
是迁踄?是灭族?除了数百年不朽的传说,僰人已消匿在历史的尘埃中?
一个个神秘的问号,把我的脑海填得满满......
一个种族啊,难道不该生存?谁有权力剥夺另一群万千人们的生命?!

麻 糖 坝
我走近你,走进你灿烂的阳光。
你的沧桑,你千重的金黄,
九月风,吹拂成满坝的清香。
那杳然而来的是麻糖的香味么?
有仙鹤轻歌越过头顶,落入螃蟹溪。古老的螃蟹溪,记得当年那对青年恋人的。他们生死不渝,冲破门第的羁绊,逃入僰人圣地祖坟区,用爱和清贫熬制麻糖的美味,让麻糖坝有了从没有过的芳香,人口的聚集,村寨的笑语,坝地涌动的麦香稻香。
九盏灯粲然地呵护这份青春的情感,灼灼地明亮。
鹤鸣凤翔,亘古的山乡,安详温馨悄悄地弥漫僰人的日子。
挚烈的爱,给僰人千年的沉重添了鲜活希望。
日升月落,麻糖与爱情已融入洛表大地,融入世代人们的繁衍中。
敢爱敢恨,是僰人的秉性。不也是我们的企望?
麻糖坝,把这段美好情感,骄傲地交与每天的太阳。

点 将 台
陡峭的九盏灯绝壁挺立你的身后,
苍莽的后山紧紧护卫。
点将台,你岿然兀立麻糖坝前。
九月风,吹拂秋的成熟,绿野的葱茏。
你承接风雨的磨砺,千缕阳光的沐浴,本身就是铜鼓凛然的威严。
我们走来,因为你千古的神秘,威慑的雄风,和你撼心震肺的音韵,竭诚仰慕的阿大王。
我终于来到这个岗。在磅礴的金阳中,看见阿大王身披大氅,面对王朝扑来的虎狼之军,聚集一个部族的力量,高举鼓锤,把铜鼓擂得雄风翻卷,地动山摇,士气高昂。让四百年前的朝日也热血喷胀!
鼓声铿锵,麻糖坝铁骑奔涌,旌旗飘飘,战尘高扬,征战的健儿刀枪闪耀。
一边是耕耘收获的农人,村寨的袅袅炊烟;一边是气势恢宏的战阵,金戈铁马的搏击冲锋。为了自由和族人的生息,热血喷洒,绝不后退,也绝不放弃生活耕种。
了不起的僰人呵!我热泪长淌。
今天,点将台,仍让我看见铮铮的脊骨。

大 王 洞
一线天,是一道万夫难开的关口。
小道,蜿蜒伸入高高的山腰。
绿岭的磅礴,群鸟啁啾,大自然慈爱地将你拥抱。
穿过逼仄的岩崖曲折的缝隙,大王洞惊喜地露出面容。
文友们簇拥洞口,寻望高朗宽阔的洞穴。
道道台坎,蓄水池,躺身石,瞭望台,卡关口……
它的隐秘和险要,它的自然纯朴,让大家赞叹流连。
人们追寻四百年前的岁月,想象阿大王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雄姿风采。
为民族,为人民而战,英勇顽强;在苦难面前,豪情万丈。
脊椎,需要长钙;人类,该有滋养。
我明白了,人们为何岁岁年年百里千里走近大王洞旁。

天 堂 岩
这里,是陡峭的岩壁,花团锦簇。
这里,山岭逶迤,直连接红日冉冉的东方。
一群悬棺高高挂在陡崖上,牵住我们惊异的目光。
岩下是蜿蜒流淌的落雁河。落雁河,流淌着明朝的血腥,今日的芬芳。
山鹰飞过,山花如潮;秋雁翩翩,五谷溢香。
落雁河见证着僰人的血泪苦难,不知哪天成了大雁落脚的地方。
落雁,你是那年南来的那只么?还是横空列阵,红军千里北上时掉队的那只?
总之,这后,大雁喜欢上了这个生长苦难和鲜花的地方。
人们记得三五年,红军曾渡落雁河从这里北上。
历史记得,四百年前,增援都都寨、九丝寨的僰人,汹涌着从这里渡江;后来,被明王朝追杀的僰人,也从这里辗转南迁,没入千山万壑间。
天堂岩,见证的是苦难、艰辛和如今难觅僰人的时光。
为何叫“天堂”呢?是否从这里曾经多次走向希望和美好?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