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06 独守宗祠,军校生难缠梅山女
(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黄埔军校是二十世纪世界最著名的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有个武汉分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武昌南湖迁往湖南宝庆(邵阳),很快又迁到位于梅山山脉南段的湖南武冈,史称“黄埔二分校”。
黄埔二分校在武冈,历经了八年抗战的始末。那八年间,全国各地抗日青年纷纷来投;成千上万湖湘子弟抛家舍业投入抗日,特别是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湖南青年,纷纷考入武冈的黄埔二分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又迎着硝烟奔赴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日军南下到湘时,在湖南境内奋起迎战的中国军队一线带兵人,一批又一批的,许多许多都是黄埔二分校的毕业生。
湖南武冈一带被称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千古遗风,民俗流传,这一带遗留下很多院落式的祠堂、宗庙、祖庙、祖祠等等,一般建筑面积都比较大,非常宽敞。这种宗祠,为武冈军校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时,武冈军校的规模很大。设在武冈东南城郊法相岩旁边的校本部,根本就不足其教学和生活之用,军校便四处征用民间庙宇、祠堂、大院落等;而武冈城东去约30公里高沙红鹅的“曾八支祠”就是其中之一(今属湖南省洞口县)。
历史上,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家乡湖南双峰县曾久属宝庆府(邵阳地区)。那时,曾国藩率领以宝庆子弟为骨干的湘军转战南北,力挽狂澜,战灭了太平军,保住了清朝江山。虽说时过境迁,但人非物是――这曾八支祠正是曾国藩家族遗留下来的产业。
唉!当日本军队打到家乡的时候,曾国藩早已不在人世了。假如他还健在的话,又何惜一所家祠呢?
坐东朝西的曾八支祠人称“曾氏宗祠”,是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四合大院,号称“全国最大的宗祠”,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外形恢宏奇伟,古风肃然;内饰精美灵动,素雅大气。
曾氏宗祠虽然建在江南乡野之地,却俨然像北京紫禁城后面那个恭亲王府一样,分左、中、右三路,将众多的房屋、厅堂铺开了去。外人进入,还会迷路。

曾八支祠是黄埔二分校的一个分校区
这天,曾氏宗祠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正是“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杨莲花她们。
曾氏宗祠并无守卫,她们长驱直入。本来应该是人声鼎沸的军校,现在怎么就没人了呢?
“智勇梅女”杨莲花正在疑惑,突然置身于一面大镜子之前,镜子上方“整尔仪容”四字就像一声断喝。杨莲花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正想整整军容,却为镜中自己衣冠不整的便装而哑然失笑。这时候,她已经褪下了碍事的百褶裙,穿的是青色长裤。
过道、阁楼、大厅,钟鼓楼、走马厢等等,她们分成左中右三路搜索进去。在一堵写有蒋氏“对主义尽忠了么……”题词的墙壁前,杨莲花正在出神,突然听到前面一声断喝:“站住!干什么的?”
杨莲花一惊,急忙奔了过去。

(蒋氏题词,墙迹尤在)
原来,在“城隍庙”门前,一个穿着国军军装的英姿飒爽的男青年竟然将手中的中正式步枪推弹上膛,挡住了大家的去路。他年轻英俊,面容白白净净,一身的单兵野战装束,虽然头上戴着军帽,却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大光头;他腰上系着一根小皮带,上面还掖了一双草鞋,脚上打的是绑腿。
杨莲花一看就知道,这是黄埔二分校学员的标准装束,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那时,只要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小伙子,都千方百计地考入黄埔二分校学习军事,全村、全族、全家都以此为荣;那时,在千里大梅山,进军校,打鬼子,蔚然成风。对这个情况,梅女阿莲当然是知道的,因此一眼就看出了那个青年的身份。

(抗战时期国军单兵野战装束)
“笑什么?严肃点!”那青年稍一犹豫,又拔出腰间长长的中正制式刺刀,咔嚓一声装在长枪上,想吓唬吓唬这些莫名其妙的女人。但私下里又想了一想,“叭”地一声关掉了步枪上的击发保险。杨莲花看在眼里,又“哧”地笑了一声。
“还笑!”青年将枪刺横指杨莲花,脸上却不经意地一红。他原来判断她们不过只是附近乡村的一些好奇的女人,是到军校来瞧热闹、看稀奇的。所以并不想伤害她们,只想吓跑她们算了。不想这个关保险的动作却怎么被“内行人”看出了门道?对方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年轻女子!
真是奇了怪了!
谁知道那个杨莲花突然将旁边一只小长凳的凳头一踩,那长凳就呼地一声立了起来。杨莲花飞快地用右手抓住上方的一只凳腿,右脚将长凳往左侧猛地一撩,长凳突然横飞起来。杨莲花左手一伸,就凌空抓住了另一条凳脚,马步一扎,再使了一招漂亮的“雪花盖顶”,就拉开了搏斗的架势!
哦哟,大梅山的女人蛮恶啊!难不成她还会梅山武功?
是呀,杨莲花真的会梅山武功,参军后她又受过国军的军事训练和特工训练,能耐不小。她早已看出那青年并无伤害她们的意思,便想试试他手上的功夫。
在梅山地区,这种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长凳随处可见。除了平时的生活用途外,其实它还是大梅山上“梅山教”的一种武术器械,凳面是用来护身的,凳脚和凳头是攻击敌人用的。
相传,“梅山教”是蚩尤遗留下来的一个神秘的武功派别,久负盛名,千古不衰。小时在绥宁老家,杨莲花经常跟着阿爸去看乡亲们练梅山武功,就没少使动过这种小长凳。现在,这种古老的民间武器与现代枪械一较劲,竟然就显得有点滑稽了。

(“梅山教”武功:女子凳术。)①
那青年却呆了一呆:哎呀!莫非她要来真的了?
果然,只见这女人将一路梅山“四门凳”舞成了一朵花,竟向青年攻了过来!危急之中,青年下意识地用枪使了一招向左诱劈,引得这女人急忙凳防右肩,却忽然一个突刺攻向了她的另一边……
见二人真的打在了一起,几个女人顿时就乱套了!她们纷纷寻找砖头、石块、棍棒等物,乱哄哄地就围上去助战。急切中,那陈秋月什么也没找到,竟然躲在后面瞅了个冷门,突然赤手空拳地母狼一纵,直接就扑上了那青年的后背,一把揪住他的耳朵就咬。
这时那青年正在持枪应付杨莲花舞动的长凳,不提防被人从后面扑了个正着。他虽然双手没空,却立即左脚一销,腰胯一扭,肩背一别,竟然使出一招梅山武功中的招数“免臂过肩摔”。原来,他也是一个梅山练家子。都说大梅山上人人会武功,看来此言不虚啊!
只听哎哟一声,陈秋月不由自主地凌空前扑,飞落在杨莲花脚前,顿时摔了个痛苦万状的四脚朝天!
杨莲花急了:没想到这个小青年蛮厉害啊,看来要出绝手了!她意念一动,直将手中的小长凳向青年凌空砸去,然后突然掏出小手枪顶上了膛:“别动!”
几个女人见那个被手枪顶着的青年一下子又愣住了,就一齐扑了过去,揪耳抓腮,咬手箍脚,搞得那青年莫奈其何,却又不能伤了她们。他干脆将中正式步枪一丢:“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起开起开!”听到杨莲花这句话,女人们纷纷松开手脚,退到了杨莲花身边,一个个还皱鼻子扬下巴地哼哼出恶气。杨莲花关上保险,收起手枪,笑道:“真是个‘中正小白脸’啊!”
原来,这位军校生名叫王召,是武冈本地人,先是读过两年私塾,后来又在武冈城里读了四年书。中学毕业后,他便考进黄埔二分校学习军事。前段日子因爷爷重病去世,他便请假回老家奔丧。
不料就在这些天里,军校来大事了:因“湘西会战”很快就要开始了,又传来国军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将军在离武冈不远的湖南东安与日军遭遇拼刺时牺牲的消息(1944.9),为避免遭受损失,军校奉命向西撤离、疏散,而且说走就走了。
但是,军校既带不走平时教学和储存的所有武器装备,也根本来不及处理它们,就想将那些剩下的武器弹药移交给地方政府。而此时面临日军来袭,地方政府也乱成一团,自顾不暇。同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沟通不畅,军地脱节,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物交接,使这些武器装备处于失控状态!
等到王召假满归队时,黄埔二分校的首长、教官和同学们都不知了去向。当时王召哪里知道,他们都分批翻越了大梅山,再从湘西会同县出发,千里迢迢地去了成都,与黄埔军校本校合并去了!
孤独的王召将人去楼空的曾氏宗祠搜索个遍,发现城隍庙里还存放着一些没被带走的武器弹药和装备,无人看守和管理。但自己一个人又无法将它们转移或隐蔽起来,怎么办?
王召哭天无路,强烈的责任意识迫使他暂时留了下来,独自看护这些武器装备……
不料,军校的首长、教官和同学们再也等不来了,倒是等来了急需武器弹药装备自己的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

智勇梅女最爱: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真是不打不相识。听王召说明情况后,杨莲花不禁莞尔一笑,也将自己的国军身份说了出来。邓桂香、陈秋月等人还拿出她们花了几天几夜时间绣就的队旗,拉展开来,七嘴八舌地说她们“借用”武器弹药是用来打日本鬼子的。
被杨莲花叫成“中正小白脸”的王召举目一看,只见那面旗上赫然绣着“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几个大字,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听说日本人蛮厉害,你们几个女人要去打鬼子?只怕给了你们再多再好的武器也没用啊!”
陈秋月有点不服气地说:“我们没用?刚才不是一下子就制服你了吗?咬耳朵,下次我一定会下狠口……”
王召微微一笑,不由也吹了一句大话:“制服我了?要是真打起来,你们几个全上也不够我练的!”
杨莲花急忙撇开了话题,指指城隍庙大门:“王召,你死死护住这座庙,里面都是武器弹药吧?我们要进去看一看。”
王召立即紧张起来:“你们真的是抗日队伍?拿了武器弹药真的是去打鬼子,不干别的?”
杨莲花说:“这个你尽管放心。国家有难,人人有责。现在日本人很快就要打上大梅山了,我们梅山女人也不是吃素的,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另外。你我都是军人,难道还不放心吗?看来你的长官和同学们早已经转移,肯定不会再回来了。这些武器不用来打鬼子,还用来干什么?你一个人守着这些武器弹药,万一被土匪抢走了,那不反而为害乡里了吗?”
“这……”王召无言以对。他知道,这个时候她们来“借用”武器弹药,那肯定是“秀才借书,老虫(老虎)借猪”,有去无回。而这些武器要是交到抗日战士手里,就是刺向鬼子的一把利剑;如果落在坏人特别是日本人手里,那自己一心一意守护了这么多天,怎么又会甘心哪!
偏偏陈秋月又穷追猛打,专戳他的痛处:“还有,东洋佬很快就要打过来了。这里一定会被小鬼子占领,你想过那时的后果吗?”
王召大急:“别说了,你们进去拿吧!只要你们背得动,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但是你们要是拿了枪不去打鬼子,却去干了别的坏事了,那就小心我的刺刀不长眼了!”王召说着又将那支中正式步枪捡拾起来,横着枪刺摆了摆谱,猴急得可爱极了,惹得陈秋月恨不得再扑过去咬上他一口!
却听王召又闷声闷气地对杨莲花说:“我看她们啥都不懂,你就带她们拿一些汤姆逊冲锋枪、卡宾枪、驳壳枪等轻便的武器吧,注意别拿错弹药……”
女人们七嘴八舌地满口答应着,道了谢,就跟着杨莲花往城隍庙里走。杨莲花刚到门口,却突然回过头来说:“王兄弟,何必死心眼守在这里呢?你军事素质强,身手这么好,跟我们走吧,与我们一起杀鬼子去。我们不但需要武器弹药,更需要军事教官……”
王召一听就明白了:坏了!看来这些胡搅蛮缠的女人得寸进尺,还想拉自己“入伙”啊!自从考入军校、穿上军装的那天起,他早就幻想着带一帮弟兄金戈铁马、冲锋陷阵,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到头来自己不但落了单、成了孤家寡人,还沦落到要去给这些手无缚鸡之力、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梅山女人们当起什么狗屁军事教官来了!
可恨那个不识时务的陈秋月这时却还补上一句:“王兄弟,我们拿走了枪,你不是不放心吗?那你就跟我们走,专门监督我们啊,看我们借枪到底是干什么用了!”
原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千里心缘难等到,情来只在一瞬间:陈秋月突然莫名其妙地希望王召也能跟她们一起走……
那上天无梯、入地无门的“中正小白脸”听了,竟然一屁股就坐到一级台阶上,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未完待续)
②参考视频:梅山凳术
说明:本章配图与视频均源于互联网,感谢原创!其中①“梅山教”武功-女子凳术:2014年8月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在天津市工业大学体育馆举行。②参考视频-梅山凳术:源于网上“江湖飘零客”的视频。
07 观音阁,兔子神炮失口寄英雄
(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在千壑万嶂里蜿蜒穿梭,从两岸猿啼间带翠而来,古名“峡口水”的平溪江奔流到武冈洞口潭下(在今湖南省洞口县),江心里便蓦然出现一个长约两华里的小岛,这就是美轮美奂的水上绿岛“回龙洲”。
梅山二月春来早,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欲上,山花绽放,便让爱我梅山的人一生难忘。看不见的是江鱼缘岸,龟嘴初张;看得见的是燕紫柳绿,草青鹅黄。这回龙洲上,又是一年野花烂漫,遍岛流芳。那濒水飘红的,是如火的杜鹃,倾泻如瀑,燃烧的是人的胸膛;那迎风摆浪的,是泛金的野油菜,重重叠叠,烘染的是春的辉煌。杏花儿白,水仙儿娇,摇曳的是青春的倩靓;而那桃花儿粉,梨花儿嫩,牵萦的是梅山人的阵阵回眸和痴望。怒放的,怎恰似多情的新妇,只将那淡淡的温柔暗渡陈仓;含苞的,又正如怀春的少女,休要点破她欲语还羞,偷将那远来的人儿张望……
回龙洲北岸是古风悠然的文昌塔,南岸便是越古穿今的无量寺院――观音阁。
这座观音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历经三百多年的时间洗礼后,而今不但占地宽广,建筑宏伟,而且拥有斋舍几十间、田地20余亩、僧尼上百人,香火十分旺盛。

(当代重修的湖南洞口观音阁)
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第一个生日。这天清早,梅山女人们食罢“观音素”,便成群结队地前来观音阁里烧香祈福,顶礼膜拜。不同的是,今年观音阁的香客比往年更多。女人们格外虔诚,她们不但要来求子求福,更重要的是要请求“观音大士”保佑全家平安――听说东洋兵很快就要从宝庆方向打到大梅山来了!
观音阁里人头攒动,香火缭绕,钱灰飞扬,佛音袅袅。然而,在“大门殿”前的土坪上,与这里的肃穆氛围“不和谐”的一幕却出现了!那里围了一大圈人,有人拉起了一条“求菩萨不如靠自己”的横幅,旁边“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的旗帜高高飘扬。队旗下,五六个全副武装的年轻女子站成一排,格外抢眼。她们斜挂着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胸缠子弹袋,腰挂驳壳枪、手榴弹,一个个威风凛凛,秀里透严。观音阁里立即骚动起来,香客们纷纷围了上来,想看看这里究竟在耍什么“西洋镜”!
“智勇梅女”杨莲花站在一块突出的大石头上,振臂说道:“姐妹们!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欺负女人,丧尽天良。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等死吗?难道我们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可以任由东洋佬杀害吗?姐妹们,躲是躲不过的,求神拜佛还不如拿起枪来,与我们一起去打鬼子……”
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敬佩的,有质疑的,也有害怕的。
俗话说,男拜观音女拜佛,香客中也有一些陪着家人来观音阁烧香拜谒的男人。这时只听一个男香客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杀鬼子?你们会打枪么?”
那“智勇梅女”听了莞尔一笑,立即掏出了她的美式勃朗宁小手枪,“哗啦”一声顶弹上膛,便左右张望寻找起目标来。看到不远处那棵罗汉松上挂着几个葫芦,她立即伸出右臂自上而下摒气微移,心里估算着目标距离和弹道高、瞄准点,突然“呯”地一声就将其中一个葫芦给打得荡天荡地晃悠起来,一线光亮穿葫芦而过,原来那颗子弹竟将葫芦给钻了一个大洞!
“突突突……”队员们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朝天打响了。一阵骚动过后,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汤姆逊冲锋枪是搏命梅女的最爱)
这时只见那“中正小白脸”王召一个箭步就跨到了土坪中央,朗声说道:“我是她们的军事教官……”然后挺着上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枪,一个标准的弓步出枪,就外拨突刺、后击砍劈、横劈挑击……将一套“刺刀操”演练得虎虎生风;而那些带枪的女人们配合着他的动作,竟然扯开喉咙将“杀”声喊得惊天动地!
“好!”人群中又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刚才那个男子先是一愣,然后又往远处一指:“看到那棵树了吗?将它打中,我就服了你们!”大家一看,正是远处江心里回龙洲尽头的一棵杉树。那时,回龙洲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岛。
但是那棵树实在太远了,早已超出了手中武器的有效射程!杨莲花和王召对视一眼,面露难色。那个男人一下子就得意起来,笑道:“打不着是吧?菩萨造就女人,就是用来绣花、做饭的,哦嗬!”
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男子拨开众人,稳步走到了土坪中央。他斜了那个男香客一眼,便淡淡地说道:“我是她们的军事教官。我来!”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沿边旁观的破乞丐也能当军事教官,目标这么远还敢说“我来”?所有人都愣住了!却只见这男子解开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大麻袋,突然从里面抱出一截大钢管来……
这是要干什么?满土坪的人顿时大眼盯小眼,莫名其妙!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杨莲花和王召仔细一看,原来这截被装在破麻袋里的钢管,竟然是一门82迫击炮的炮管!但是却再也不见那人从破麻袋里面抱出迫击炮的底座来了,不禁大急:凭着这门半残的迫击炮,能够打中目标吗?他俩心里不禁捏了一把大汗!

(八二迫击炮)
可是那位乞丐男子却毫不在乎,他十分熟练地装好炮架,还将一块有凹孔的石块当成了底板,若无其事地测距离,调诸元,装炮弹,“咣当”一声,远处江心里回龙洲上就轰然炸响,那棵孤独的杉树竟然真的就“嘎嘎”地斜了下来!
原来真秀才不文,真把式(武师)不武。谁能想到?这个突然出手的乞丐男子,正是撤出衡阳战场、再从零陵(湖南永州)一路乞讨而来的“兔子神炮”白田令!
唉!阳春二月,河豚欲上,正是英雄来聚时!
炮声一响,杉树一斜,大家先是大惊失色,接着就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叫好声。在纷纷的议论和赞叹中,白田令默默地收拾好东西,背上破麻袋就想往人群外面钻。
但是已经迟了!只见那“智勇梅女”杨莲花突然朝姐妹们挥手大叫:“快,跟上迫击炮教官!”她自己立即从那块大石头上一纵身就跃了下来,再一个箭步竟向白田令鹰扑而去,一把就抢过他的破麻袋自己扛了起来。虽然肩头很沉重,但杨莲花心里却美滋滋地:要走?你想得倒美,只要有我如来佛在,你孙悟空就别想翻筋斗云!
邓桂香和陈秋月她们顿时就明白过来,立即进行了“火力支援”:她们纷纷向白田令那边粘了过去。于是,叽叽喳喳的赞美崇拜之声便围困了白田令,这些年华似锦的梅山女人们一个个“教官”长、“教官”短地叫得亲甜亲甜……
白田令哪里还能走脱呢?这真是历史重现啊!昔有宋太祖赵匡胤失口输华山,今有兔子神炮白田令一语寄英雄。
“慢着!”这时又只听后面一声喊,一个老尼姑带着一群年轻尼姑走了过来。是不是刚才的枪炮声惊乱了观音阁的宁静,她们来找麻烦了?杨莲花回过头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走近了,这些尼姑却纷纷将一些包裹塞进女游击队员的手里。大家一看,里面全是一些糯米饭团和已经煮熟的红薯、芋头、水蜜花糍粑等干粮……

(梅山水蜜花糍粑)
老尼握住杨莲花的手说:“好孩子,老身没有什么送你们的,只能表示一点心意。这里有一些吃的东西,你们就带着赶路吧……”
杨莲花的泪水在眼中打起转来,正想说点什么,突然从观音阁里面又跑出几个斜背着包袱的年轻尼姑,急切地对杨莲花说:“姐姐给我一支枪,我要跟你们杀鬼子去!”
大家正在愣神,只见这些尼姑又冲那个老尼姑齐齐跪拜道:“师傅,我们去了!”
老尼姑洒泪挥手道:“去吧!一个个平平安安的。要替师傅多杀几个东洋佬啊!”
现场的男女香客又是一阵骚动……(未完待续)

(姐姐给我一支枪……)①
本章配图源于网络,感谢原创!其中①姐姐给我一支枪:图片可能是电视剧《五台山抗日传奇女兵排》小慈灯(陈晓雪饰)。
作者授权山径文学社首发《搏命梅山女》。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从军20余年,从政近20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