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西简介:
靠两首诗,踏上中国文学“江湖”。
靠一支笔,行走中国媒介“江湖”。
从此,没回头。20多年来,乃一闲云野鹤。
目前栖息一棵叫成都的树上,不问“江湖”,谁主沉浮!
《为人民服务》
○逸 西
很多年了。每天
我一直坚持背着
为人民服务。脚步匆匆
进出各种场所
混在人民中间
吃饭。喝茶。饮酒。抽烟和睡觉
出门坐地铁,挤公交
生怕人民看不见
我身上背着
为人民服务
所以,在地铁或公交车上
我专门给老人和孕妇
让座
想让更多的人民看见
我在亲自为人民服务
可是,人民
习惯了麻木
看都不看我一眼
唉,我想卸下身上背得太久,越来越重的
为人民服务
回到人民中间
排队等候人民:为人民服务
注:选自逸西诗集《民主的细节》
《岁月痕迹,时代烙印》
○别客视界评论员 施远方
诗歌的主要功能,还是抒发个人情感。
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说,“诗歌可以有多种的作用,忠实于它的本性是它的基本的和主要的作用。”
逸西这首《为人民服务》,表达的就是忠实于本心的情感。当然,也有公众情怀。
因为,逸西曾在小区当过“义工”,即小区业主民主选举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创新意识、有贡献、有作为的小区“总理”。但备受业主质疑,在干满两届共八年小区“总理”之后,再也不愿沾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计。这首诗,就有这样一个背景。
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在其位谋其政”的诸多行为,如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等小事。他把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挎在肩上,也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到生活里、工作中、行动上。但是,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诗人自嘲式的诗写。
诗人的自我嘲讽古今有之,诗人以诗歌表达个人诉求,也大有人在。比如英国女诗人、小说家艾米丽•博朗蒂的《老年斯多葛》中对自由的呼唤:“我的心灵由我自己主宰/我恳请你给我自由”,北岛的《回答》等,不胜枚举。但诗人的自嘲,似乎也在嘲弄一些“两张皮”的两面人。试看,“生怕人民看不见/我身上背着/为人民服务”“想让更多的人民看见/我在亲自为人民服务”等诗句,太像是在作秀。诗人这样做,其实是在亮明身份。他的实际行动,也完全符合挎包上所警励的宗旨、要求。为何如此自嘲?诗人给出了回答,是因为群众(业主)的麻木。更深层次的,还是回应群众(业主)的质疑,不仅仅是为自己鸣冤叫屈罢了。
诗人也好,勤务员也罢,都是人,都渴望被理解、被承认,都有表达自己愿望诉求的权利和自由。我想,逸西以自我嘲讽的口吻写这么一首大标题的诗,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我们处在一个日风每况愈下的时代,外界事物在诗人内心深处烙下深深的印痕,难以磨灭。逸西借此书写这种日风,大有振臂疾呼,唤醒民众的意图!哪是某些人说他想表达自己的辛酸与付出?小区业主应该还公道于人心!否则,哪还会有后来者继续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呢?大家岂不都成了逸西诗写中的那样:“回到人民中间/排队等候人民:为人民服务”,坐等天上掉馅饼?!

评论员简介:施远方,原名吴勇聪,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随笔评论集《路过岁月》等7部。
──选自《别客视界》2021.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