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小航,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上海市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高级检察官。
七月的契约
曹小航
我等不到桃子熟了
南方的夏雨里藏着神鬼大战
白昼被抽打成夜黑
而北方的雨,有点疼后
一弯彩虹朗照云霄
每一株树都站着
撑天的松,远处的菩提,还有等待的桑树
在暴击的雨里挺直身子,它们从不躲避
也不突围
木槿花开,一只只蝴蝶般炫舞
时而落在我疲倦的手中
棠棣之华,依偎而立
你来或者不来,它们都芬香
他们都站着
练出军姿,连成一排森林
通达一座信仰的山峦
像我们升旗似的队伍
希望每一滴雨都落尽我的眼里
【今音评论】
由主观引导意象排列内涵
把诗歌内涵用立体形式确认其不同一般,首先是思路转换至不被人熟悉和看好的、而在其中存在的诡异,它结构在诗歌的第三段,构成了和第四、第五两段进行比较的有意安排,并从中藏有的深意,是为传统的思考方式,提供了一个逆向辨析的样本。
体现出诗歌人物的深层意识的新,是指通常对传统的赋予正面形象的“松”与态度中性的“桑”等,进行了一番颠覆认识,体现出了不破不立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
由此,使得诗歌的结构与赏析,要采用裂变的方式去作再认识。比如,认识同一个事物在常态和非常态的表现。这首诗歌的价值取向是在于如何自觉突破常规,而去发现一些非常规的东西。常规的相对固定与稳定的结构方式,也会困扰和阻碍对新事物的判别与接受能力。
这时候诗歌第四段以引导来表现“木槿花开”和“蝴蝶”在高大面前的自由自在的精神。这时候,就要考虑诗歌作这样的对比与排列,和题目“契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新确立的关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这也就赋予了诗歌的哲学成分,即,物质的运动关系。运动是一种变化。
因此认识诗歌也要用变化与发展的眼光去看语言和结构的固化状。而题目中的那个“七月”只是诗歌内涵发酵的一个诱因,或者说它是一个诗歌起兴的某种手段。这首诗歌也是人物挑战自身的极限和提升自己的一次尝试,对创作者来说,就是创作、创作、再创作。这样,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强者。在俗世当中,保持自身的行事风格,每一滴雨,自然会落进眼睛。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诗歌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