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 阳 河 口 捉 特 务
——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
戴 官 宝
世界上总有些人会做“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的蠢事。
1963年10日,在射阳河口(大喇叭口)登陆的一股蒋匪特务,在盐城地区十万军民围剿下,当天全部被抓获。当年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曾以《射阳河口捉鲨鱼》为题,报道了此事。前几天我和战友通电话,聊起我们共同参加过的1963年大喇叭口捉特务时的情景,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62年,因为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国际形势也非常严峻。中苏交恶多年,陈重兵于中苏边境;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衅,我不得不发起自卫反击战。美蒋匪帮想利用这种国际反华大合唱的时机,进行“反攻大陆”。1962年前后,在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派遣多股特务偷度登陆,企图在大陆建立"反共救国军”,以此做内应,蒋匪前后派遣的八股特务,除少数被打死外,其余全被活捉。为此,蒋匪避开了防守严密的东海前哨,又把眼睛转向我们苏北沿海。他们自认为从黄海一带登陆,出其不意一定会成功。
从长江口向北,直到连云港的广大海域,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影响,形成了多条宽大泥沙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从中国地图上就可以看到,黄海近海上都标注有沙洲。从海岸直伸到近海,从而形成天然屏障,稍微大点舰船是不能航行的。所以,国家在军事部署上,黄海沿岸不作为防御重点。因此也没有野战军驻防,只有一些省军区等地方部队。
1962年国家有关方面得到情报:蒋匪特务的登陆重点,将从东海转移到黄海的。南京军区急调军区预备队十二军,即刻从江西上饶市北上,布防到黄海前线。十二军广大指战员,接到命令立刻出发,来到荒无人烟的盐碱滩,修工事,蓋营房。喝的咸水,睡的稻草铺,吃的稀饭都是咸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顶着狂暴海风站岗、巡逻和国防施工。为了构筑永固海防,我们扒开十几米高的海堤,构筑大型海岸炮工事、碉堡、弹药库。修筑这些永备工事,全靠在5米宽的海堤上面作业。钢筋、水泥、沙石等材料,全堆在几米宽的海堤上,还要留下一条路便于施工人员通行。整个作业现场,呈现条带状,长达千余米。浇筑混凝土工事,都要24小时连续作业。夜晚是要照明的,大型发电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种机械,布满了施工地段。夜晚施工时,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小城镇。如此这般的灯火通明,给1963年10月8号在我防区正面登陆的蒋匪特务,造成了误判。
10月1日正是我们的国庆节。蒋匪派出一艘军舰,载着10名特务组成的偷渡小分队和汽艇,为了迷惑大陆军民,从台湾省出发,直奔南朝鲜。在南朝鲜溜达两天后,向我国黄海海面驶来。到达我们防御正面时,他们放下汽艇和10名特务后,军舰回台湾复命去了。于是,这10个特务驾驶着小艇直奔大陆驶来。
夜半时候,开到我团防御正面正在施工的海边。特务们看到海岸上灯火通明,好像一座小城镇。特务队长认为,情报上讲:登陆地点几百里防御正面是没有人烟的,更没有城镇,这里灯火通明,显然走错了。于是决定沿着海边向南。到了射阳县叫射阳河口的地方。他们小艇没有汽油了,于是破坏了汽艇,登陆上岸。 他们带着食品,枪弹等,找到一片芦苇荡,在一块稍高的空地上,派出两名特务去探路后,其他人就地休息。
10月8号凌晨,赶海的两位渔民,在海边发现空罐头盒子、香烟头。还在芦苇荡边发现大片芦苇被踩踏的痕迹。他们立刻警惕起来,想起平时的国防教育和最近的敌情通报,初步判断一定有特务。他们立即沿着踩踏的芦苇,小心向前搜索前进。很快在一块高地上,看到有七八个“解放军"在睡觉,他们觉得奇怪?解放军怎么会在这芦苇荡里睡觉呢。他们根据敌情通报和现场的迹象,已基本上能判定这些人是蒋匪特务了。于是决定留下一个人监视,另一个人赶快回去向部队哨所报告。
“不准动!举起手来!"几声威严的大喊将八个特务从睡梦中惊醒。他们实在太累了,多少天来从未头枕着大地睡过觉。惊醒时发现,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准他们,确认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队长、副队长带头举起手来。据特务交待:他们定好三套方案:一是登陆后顺利,就潜入内地,并寻找内应特务联系。二是遇到民兵就与他们谈判。三是遇到解放军就投降。据特务队长交待:他们一共10个人,登陆后发现岸上灯火通明,判断是登陆地点错了。于是又向南走了一段,因为没有汽油了,才登陆上岸的。派出两个人探路后,他们就地休息,谁知道都睡着了。
据我团卫生队医生(清江浦区战友)张玉平说:10月8号上午10左右,我们04团农场里,卫生员梁秀华一人在值班(其他人全参加捉特务了)。接到团孙参谋长电话,问有没有陌生人来过?梁秀华回答:刚才有一个军人来要水喝,孙参谋长说,那个人呢?小梁说,喝完水走了。孙参谋长说:“那个人一定是特务"。孙参谋长立即调动部队,向团农场集中围剿。
围剿的部队和民兵,接到命令:凡是单独一人行走的,不管是军人还是老百姓,全都带回来审查。这时特务一个人行走在农场的田埂上,目标非常明显。围剿部队很远就发现了目标,并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命令,农场周边围剿部队跑步前进。这时特务也发现,周围有多支部队和民兵,向他快速围堵。于是特务干脆不走了,就站在原地,并举起双手,很快第9名特务捉到了。
捷报频频向上级汇报,也向围剿部队通报。围剿部队带队的营长,在农场里对特务进行审问,被捉的这名特务交待:他和另一个特务,翻过海堤后,他本人向北进入部队农场被捉住。另一个特务向南,他不知现在何地。只是约定,晚上回海边向队长汇报后再行动。
我们04团农场向南约三公里,就是射阳农场了。有了最后一名特务的大概方向,前线指挥部立即调动部队向射阳农场包围。组成解放军和民兵混合编组的战斗小祖,每个战斗小组,由三名解放军配上三名民兵,搜索前进。包围圈道路外围,安排50米1个民兵、100米1名解放军,设固定岗。没有命令,不准撤回。包围圈内围捕部队,在逐渐缩小包围圈。
一个多小时后,传来好消息:最后一名特务也被抓到了。最后这名特务抓捕颇具戏剧性,据马头镇泰山村战友朱佩民说:包围圈内搜索部队,在经过一个水塘时,发现水塘里水草有一小块高出草面。巡逻的战士们多看了一眼,竟然发现,高出的榨油草周围水面在晃动(特务躲在水塘里,用榨油草盖着自己的脸,见有人路过就缩进水中,所以水面晃动),战士们警惕性十分高,认为没有动物搅动,水是不会动的,说不定是特务躲在水里。于是他们拉动枪机,子弹上膛,大声喊道:出来!缴枪不杀!过了一会不见动静,小组长故意大喊一声:走吧,没有人。他们假装继续前进。就在搜索小组转身离开几步后,这个特务也实在憋不住了,就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他看到解放军真的向前走了,就放心把头伸高,想松口气。就在这时,走在搜索小组最后的战士,因为他有负责观察后面情况的任务。当他一回头望去,那个水塘里特务也发现战士回头望,一惊吓,猛的把头又缩进水塘。由于头伸出水面高,又是突然缩进水里,发出了声音,水面波动更大。最后面的战士听到水里有动静,大喊:快!水塘里有人!搜索小组六个人,迅速回头,摆开战斗队形。六支枪口对准还在晃动的水面,六个人齐声高喊:“出来!再不出来就开枪了!"见还没有动静,小组长就向特务身边开了一枪。这一枪果真见效:“别开枪,我投降。"一个穿着解放军军服的人,高举双手从布满榨油草的水中站起来了,浑身上下挂满了榨油草。小组长命令特务:“走过来,爬上岸!"由于心慌和湿滑,两次都未爬上岸。最后在战士拖拽下,才上了岸。
枪声引来了周围几个搜索小组,大家一看真的抓到最后一名特务,都十分高兴。连长赶快用电台向上级报告:“报告参谋长,最后一名特务抓到了!请指示。"前指命令:“将特务押解回团部。所有的围剿的军民,全部归队!
这次围剿蒋匪特务战斗顺利完成,一是军队和地方党委领导和指挥的好,二是广大参战军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的结果。 所有的参战民兵,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积极参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多数参战军民,从清晨到傍晚,10多个小时。有的只吃一顿饭,有的没喝一口水,仍然坚守岗位,没有命令,决不收兵。更多的部队和民兵,都是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赶到战斗岗位的。这正是毛主席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4周年。她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经历了千难万险,打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作为曾经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光荣。回顾我从军经历,真是:不当兵后悔一辈,当兵自豪一辈子。
2021年8月1日于淮阴

(上为从百度网上下载的照片)

作者当年的风采

淮安市清江浦区新民东路新民新村2号楼104室电 话: 17715619676